首页 > 上海 > 嘉定区 > 上海市区和郊区温度,上海目前的气温是多少

上海市区和郊区温度,上海目前的气温是多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1 02:34:27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上海目前的气温是多少

约10度左右

上海目前的气温是多少

2,上海现在气温多少度

上海现在气温7℃ 左右.

上海现在气温多少度

3,我想知道上海现在温度是多少

上海今天19℃ / 12℃ 东北风4-5级

我想知道上海现在温度是多少

4,上海天气大概多少度

上海今天的天气是晴天,最高气温39度,最低气温30度。

5,究竟是市区热还是郊区热

市区热,因为到处都是水泥,吸收热量比较多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我去农村呆会。无聊就上诺雀网,更多精彩等着你
郊区无绿化遮盖,阳光直射 气温高

6,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热岛效应 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热岛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表现为夜晚强、白天弱,最大值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上海观测到的最大热岛强度达6℃以上。季节分布还与城市特点和气候条件有关,北京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上海和广州以10月最强。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1℃左右,如北京为0.7~1.0℃,上海为0.5~1.4℃,洛杉矶为0.5~1.5℃。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并达到一定高度。城市全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而乡村夜晚多逆温。水平温差的存在使城市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向四周辐散,而附近乡村气流下沉,并沿地面向城市辐合,形成热岛环流,称为“乡村风”,这种流场在夜间尤为明显。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它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城市热岛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函授比热容(可吸收更多的热量),而反射率小,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降温缓慢仍比郊区气温高。城市热岛是以市中心为热岛中心,有一股较强的暖气流在此上升,而郊外上空为相对冷的空气下沉,这样便形成了城郊环流,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在这种局地环流的作用下,聚集在城市上空,如果没有很强的冷空气,城市空气污染将加重,人类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导致人类发生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许多的资料都表明,城市的气温比郊区的要高一点,在有些日子里会高的惊人,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 在城市中工厂密集,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热源。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底,能源消耗大加上城市中汽车比较多,排放了大量的尾气。 另外城市中的建筑物密集,水泥砖石等物质对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差。因此地面就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诸多原因造成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这种效应会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温度差异,形成城市风。把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扩大污染,这是热岛效应的缺点。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多。。热力环流的中心。
1.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分析]:城市内有大量人工构筑物,地面基本上被硬化,而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高建筑密度、多高楼加剧“热岛效应”。 据研究,城市建筑物和路面传送热量的速度要比郊区湿润的沙质土壤快3倍,而城市高大建筑物多,白天,这些建筑物的墙壁和屋顶受到阳光照射,楼越高,被照射的面积就越大。城市中靠近地面的空气层在短时间内就能收到很多从地面和建筑物表面传来的热能,很快升温,因此,中午时城市气温会比农村高2—5摄氏度。 [举例]:比如夏天里,草坪温度32℃、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  2.城市大气污染 [分析]: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量增加二倍时,热岛效应会增加三倍。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分析]: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承转]:在以上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会引起城市的温度上升,那温度的上升会对城市居民产生什么影响呢?

7,历史上上海最低气温

据《上海气象志》记载:清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二月十四日(1893年1月),大雪奇寒,最低气温有13天在-5℃以下。黄浦江、吴淞江及淀泖等江湖河港皆冰,累日不开,经旬不解,人行冰上。当年1月共有9个雪日,十二月十二日(1月29日)徐家汇最大积雪深度为29厘米,最低气温达零下12度,均为上海历史之最。1977年1月31日,雪后奇寒,市区(龙华站)最低气温为-10.1℃,上海县为-11.0℃,是1949年后之最低纪录。上海属于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大。同样的温度条件下,在上海你会感觉更冷一些。上海的天气为什么会那么冷,这里里面有个“体感温度”的原理。简单说体感温度就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总体来说,体感温度受气温和湿度两个因素影响最大。湿度高,意思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多,遇冷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极易粘到皮肤上,又蒸发带走身体的热度。南方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因素,湿度达到90%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环境下,衣服潮湿冰冷见怪不怪,穿在身上不是衣暖人,而是人暖衣。研究表明,湿度每增加10%,体感温度降低1摄氏度。与北方仅有的20%–30%湿度相比,即使同是0℃,南方比北方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还要低6到7摄氏度。南方冬天从来不说“进屋暖和暖和”,但他们可能会说“到外面晒晒太阳吧”。所以,上海和周边的苏州、杭州地区冬天并不舒服。北方虽然气温低,但是穿多一点衣服,基本上不会觉得特别冷,另外北方有统一供暖,到了房间里面,基本就很暖和了,相比来说,北方的冬天更好过。
历史上最低是零下12.1度平时都看我们看到的资料,其实是错的,解放后的最低温度不是1977年的零下10.1度,而是2016年在崇明出现的零下11度。2020年,崇明的气温降到了零下9度,这也是较低的温度我是本地人,这些信息准保正确。上海历史上积雪最厚的一次,在1893年,积雪深度达29厘米,近年来最后的一次是18年的崇明岛,积雪深度15到20厘米,当年市中心的积雪大约是10到12厘米。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最高的一次是19年,那一年上海的极端最低气温高达零下0.4度,出现在青浦,同时那一年几乎没有雪,是最暖的一个冬天。
上海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为-12.1℃,出现在光绪十九年1月19日。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建国以后极端最高气温39.9℃(2013年8月6日、8日),极端最低气温-10.1℃ (1977年1月31日)。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7.1℃。 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1159.2mm,但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冬春之交大型连阴雨雪天气(2月底-3月初,也叫冬梅雨季)、梅雨(通常始于6月中旬,结束于7月上旬)、秋雨三个雨期,6月平均降雨量最大。上海高温一般出现在6-9月。上海2014年有82个霾日。 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是上海气候的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冬天99天,夏天132天,春、秋两季相加134天,春季略长于秋季。上海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1℃左右,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28.6℃;1月份最低,月平均4.8℃。年降水量1159.2mm,年平均雷暴日数30.1天,降雪稀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都可旅游,其中春、秋两季是最佳旅游季节。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855小时。 上海冬季刮西北风较多,夏季多刮东南风,全年西南风最少,春季平均风速最大,秋季风速最小,冬季夏季相差无几。上海大风原因:冷空气、热带气旋、温带气旋、雷雨大风等 1991年起上海唯一一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地面国际交换站为宝山国家基本气象站。另外,浦东气象站为城市气候变化站,徐家汇只是一个一般站。因此,中央气象台的数据统计都以宝山站为准。 上海解放前最高气温为1934年7月12日的40.2度(参考纪录),解放后最高气温为2013年8月6日、8日的39.9℃。而徐家汇气象站录得的2013年的40.6和40.8℃,因为中央气象台收集的是宝山的数据不是徐家汇的数据因此没有被承认。 上海解放前最低气温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1月19日的-12.1度(参考纪录),解放后最低气温为1977年1月31日的-10.1℃。
上海历史极端低温-12.1度、出现在光绪十九年1月19日!1977年1月31日最低为-10.1度为新中国最低值!请采纳!
上海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为-12.1℃,出现在光绪十九年1月19日.1977年1月31日最低气温为-10.1℃,是解放以来的最低值.
沭阳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18.0℃。沭阳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4.1℃,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9.4℃;历年最低气温一般在-4℃—-5℃左右,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18.0℃。年平均降水量918.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480.0毫米,年最小降水量551.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46.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年平均雷暴日数28.3天,年平均暴雨日数3.6天,年平均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4天。
文章TAG:上海市区和郊区温度上海上海市市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