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嘉定区 > 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市长,民国时期的上海

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市长,民国时期的上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9 07:59:42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民国时期的上海

没有,是的,时代变化太快

民国时期的上海

2,在民国二十一年当时上海市市长是谁

民国21年为1932年,吴铁城    1932年 -- 1937年 张岳军(张群) 1929年 4月-- 1932年

在民国二十一年当时上海市市长是谁

3,上海第一个市长是谁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政府颁布《特别市组织法》;宣布上海设立“特别市”,隶属于国民政府,任命黄郛为第一任市长

上海第一个市长是谁

4,民国上海市长吴铁城和吴天德的关系

没有关系。吴铁城是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一次革命,北代、护国运动,反责斗争,平定陈烟明叛乱等,但他的 右倾态度遭到孙中山批评,却深受蒋介石欣赏。吴铁城历任整察总监,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职务,曾经凭二寸不烂之舌成功劝说张学良东北易帜。1953年,蒋介石与吴铁城大吵了一架,吴铁城睡前服了三粒安眠药后长眠不起,享年65岁。而吴天德查无此人。

5,有关民国时期的上海的书

宋路霞:《上海洋楼沧桑》、《回梦上海大饭店》、《梦回上海老洋房》、《上海的豪门旧梦》、《上海的豪门望族》、《上海滩名门闺秀》。

6,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是谁

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是陈毅。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陈毅,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建国后,上海的各方残存的势力使得上海的形势很复杂,他大刀阔斧地开展改革,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稳定了上海的局势,解决了通货膨胀等问题,打开了上海工作的新局面。

7,民国时期市长权利大吗

民国时期,谁握军权谁是老大,市长如果兼任地方军事长官,那么他就有在当地绝对地位,否则,也只能是冷衙门,无人问津。
当然大,是一个城市的父母官啊!祝你好运
么有现在的大

8,上海之上 城中之城

上海之上 城中之城 答:松江县。 原因 是,现在的上海是1927年后,国民政府撤销沪海道,设立上海特别市,才基本形成目前的行政区划。 最早只有松江府,是中国元代设立的行政建制区,明清沿之。其地域相当与现今的上海市。松江府治(府衙)在今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松江二中附近。

9,国民时期上海银行行长是谁

呵呵 谁都不是 是朱孝棠
没有“英国银行”。英国的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现任英格兰银行行长是mervyn king。
上海银行?民国时期,我国为数不多的大银行全都云集上海,全是“中国“二字打头的,怎会有上海银行,有的话也是上海支行。陈果夫是中国农民银行的行长;孔祥熙是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双料总裁; 宋子文是中央银行行长;

10,上海简称沪申的由来

上海为什么简称“申”? 申的来历: 上海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有“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之称,是中国新文化的发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西部形成陆地,并出现原始村落;十世纪前叶,上海市区全部成陆。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上海在宋代以前仅是一个小渔村,村内有十八大浦,其中有两条相对的分别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现在十六浦轮渡站就是过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时属华亭县,别号云间。上海建镇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华亭县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县。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第一任市长是黄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历史演变比较复杂。所以有许多人认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实,松江原来一直属于江苏,58年才划入上海。那么,真正的老上海在哪里呢?据考证应在“青龙镇”。相传东吴孙权为抵御曹操而建造了许多青龙战舰,于是就将造舰的地方称为“青龙”。唐天宝年间始设青龙镇,宋代划归华亭县,元代归属上海县,明代属于青浦。 老上海的青龙镇在宋代就是“海舶辐辏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人称小杭州”。宋大书法家米芾曾在青龙镇做过监官。后天我们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题写的“面壁”两个大字。” 沪的来历: 青浦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们已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后代。被国务院名命为“菘泽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见证。在福泉山、刘夏、玲家角等地至今还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类生活遗址。据文字记载,早在东晋时期,青浦东北部的青龙江畔,就是当时的海疆边防重地,现今白鹤镇的“沪渎村”,就起源于晋朝边疆烽火报警台“沪渎垒”的古遗址。以次来推,上海简称“沪”的来历应从青龙江畔的“沪渎垒”算起。唐朝夭宝五年又在此设“青龙镇”,据史书记载,是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集镇和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的大书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龙镇任镇监。青浦,以她丰富的古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文章TAG: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市长国民国民政府民政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