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黄浦区 > 民国时期上海市民日常开支,民国时期的上海

民国时期上海市民日常开支,民国时期的上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2 04:20:5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民国时期的上海

没有,是的,时代变化太快

民国时期的上海

2,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么

上世纪30年代到上海解放之前这段时间,上海一直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三大城市。
49年以前,很多有钱的人和企业 都跑了……怕被没收了以前的 远东第一大城市呀……

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么

3,民国时期老百姓多少块大洋够一月生活

民国时期1911--1920年1银圆大洋可以买8斤猪肉,1银圆可以买 30斤大米,可以生活15天,可以生活15天左右,1927-1936年1银圆大洋可以买4--5斤猪肉,1银圆可以买 16斤大米,可以生活10天左右,当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当时的10毛钱.
同问。。。

民国时期老百姓多少块大洋够一月生活

4,民国时期上海国画家高慰农

高慰农(1883~1947)著名兰草画家,名:家修,字 :慰农,号:涂山樵子。安徽怀远县上洪人。自幼潜心丹青,尤喜画兰。民国年间,曾客居上海,常与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善仔等人交往。其画不仅师承前贤,且能独辟蹊径,格调隽逸,深得张大千的赞许,张大千曾为其长幅墨兰题跋:“蒋矩亭后一人而已”。高在沪期间,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过从甚密,于曾为其在上海文华美术图书印刷公司刊行的《高慰农先生画兰》第二集画册题签。高自奉节俭,乐于助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怀远霍乱流行,他慷慨解囊,购置药物,施助家乡人民

5,民国时期78万元是现在的多少钱

要看什么时期的,一块钱在民国早期相当于50多元,晚期只相当于30多元。以平均40元算,8万元相当于现在的320万左右吧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成立以前的大洋沿用清朝的):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6,求民国时期的言情小说结局要是男女主角在一起的

“逃嫁新娘吧”。我看了N多小说,有印象的没几个。“逃嫁新娘”是其中一个。不要被它的名字迷惑,该名取得稍低调俗气了,但实在是印象深刻的好文啊!文章一开始可能有些落入俗套,但要是看下去你就会发现真的很大气很感人很震撼!讲一个女生跑步摔了一跤摔回去77年,到了民国时期的上海发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以下是百科里一个读者的评价,感觉蛮适合。林作岩 : 在他父亲死后,接手富贵门不到一年,名声震响整个上海滩,里里外外都称一声“林公子”。曾经,财富,权力是他一辈子的追求,他早已看遍了这大上海的残忍和黑暗,一双手早已触尽了这生存路上的风雨坎坷,一身黑衣早已历尽了血雨腥风。但,遇上戎沁心后,对逃他婚的她,他爱的疯狂,爱的坦荡,爱的天地动容。 戎沁心:我不说她神鬼一般无人可以看清的奔跑和移动身影的本领,不说她可以摒弃周遭所有她不想听到声音从嘈杂中辨别自己想要的及细微的振动声,也不说她可以听骰子声音知道点数,更不提她鬼魅般杀人于瞬间的手法,就说她细腻的内心,善良的灵魂,倔强不服输的性格,敢于承担,重情重义的道义,这个女子,也足以让所有男子臣服。她,杀人,有时并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守护。戎洛舟:男二,锦丰洋行的大少爷,沁心去那个世界的初恋,同样是一个俊美的男子。但是他与林作岩是不一样的,林作岩的俊美中携带的是妖异,深不见底的诱惑,蛊惑人心。而他,有清爽的头发,明亮温软的眼神,优雅的举止。温柔如水。但由于各种顾忌和现实,他娶了别人,与沁心,终究错过。枫霓裳 :被虐的女配。这是一个可怜可敬可佩的风尘女子。她对林作岩的爱伟大而悲戚,超让人动容。最后她为林作岩而死的那段,看得人心里很凄凉啊。
金福胭脂糖,超好看的民国时期小说,结局是好的哟
开尽梨花
《穿越民国·上海旧梦》相当相当好看!!!
《逃嫁新娘》作者:酒壑盛人 一个女大学生穿越到七十七年前,故事从一九三零年九月开始,灯红酒绿,霓裳阑珊,笙歌艳舞,醉生梦死。旧上海滩——有没搞错,我就是跑步摔了一脚就摔回去了77年!阴差阳错我还要嫁给这个。。。这个。。。。。拍拍手,地动山摇。旧上海的东家,这个男子沉默少语。却是迷惑众生的俊俏,他的野心,他的复仇,他的不得已。谁能知晓?“她是一块没有雕刻过的玉,她是会飞的鸟。”“可是我只想看见她,想她待在我身边,哪怕囚禁了她。” 主人公:戎沁心,林作岩,枫霓裳,戎洛舟

7,民国时期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大概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20世纪前半期,我国一块银圆(或国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呢?我们可以参考历史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来计算。但一方面,物价随年月的变迁而变迁,另一方面,物价又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只能做一个大概的描述。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由此,我们对于清末民初一块银圆(或国币)的价值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概念。 〔附注〕历史上猪肉价格的比较资料 2002年9月8日陶世龙先生看到我关于《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的研究文章,以及《鲁迅一生挣了多少钱》以后,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以下补充资料: 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中,记录1912—1924年北京市的物价。当时北京的猪肉价格,1913年是每百斤11圆7角;1916年有所上升,每百斤13圆3角; 那时的1斤(老秤)合596.82克,现在1斤(新秤)合500克。所以老秤1斤约合新秤1斤2两。 北京1913年猪肉每百斤(老秤)11圆7角,合每斤(新秤)约1角银洋; 1916年猪肉每百斤(老秤)13圆3角,合每斤(新秤)1角1分银洋。 由此可以计算出—— 鲁迅1913年1月薪俸220银圆,可购买猪肉1122千克,即今秤2244斤; 1916年1月薪俸300银圆,可购买猪肉1346千克,即今秤2692斤。 又,陶先生举出当时李四光为答复鲁迅说他在京师图书馆当副馆长一事所作的说明;这副馆长一职的月薪是500银圆,但他只支取一半,还有一半捐给图书馆了;其实不捐也是可以的。所以当时教授的实际收入要比每月2000多斤猪肉还要多些。难怪鲁迅在北京居住的15年间,能花上相当26000斤猪肉的钱去购买图书资料,另外还买了住宅。 现在(2002年)北京的猪肉每斤价格是5元到7元之间。当然,货币购买力不应仅仅以猪肉一项的价格来计算,而应以多项生活用品的综合比价来计算。可见,陈明远估算民国初年(1912—1919年)的1银圆平均购买力约相当于今人民币50元,还是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的,甚至是比较保守的数字;因为当时北京市的物价比上海低廉10—20%左右。
一块大洋在当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30-50元钱左右
文章TAG:民国时期上海市民日常开支民国民国时期时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