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安徽主动决堤,你觉得河南,江苏不被淹。其他的都不就说离河南很近的运城吧,它的南边是中条山,东边是吕梁山,西边是“一见杨过误终生”的风陵渡,当雨云和水汽从河南过来,经过中条山和太行山,还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这些山会抬高水汽,和云层,发生“冷凝效应”,山西这边的雨就会被“挡回去”,所以山西这边就没有发生洪涝灾害。
1、滁河大堤如果不爆破,王家坝如果不泄洪,安徽如果不泄洪,后果会怎么样?
这种带节奏的好像忘记了91年被淹的惨状,看看不泄洪淹了多少地方。安徽境内,一边是淮河,一边是长江,无论哪条发水,都要安徽决堤,凭什么?不是安徽主动决堤,你觉得河南,江苏不被淹?那麻烦再看一看历史,另外看一看地理,安徽境内多山,泄洪区都安排在洼地,或者沟壑之间。有地理因素阻挡,当做泄洪区不会形成大水漫灌,这是国家考虑的因素,
上下游河南江苏,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安徽由于历史原因,近两百年来一直经济不发达。这才是安徽境内多设置泄洪区的主因,大家同属一个中国,国家统筹安排,尽量减少损失,这本没啥,安徽人也没说什么。但是我不知道为何这么多人,一边奚落一边嘲弄,好像安徽这么做就是必须的,应该的。好像跟上下游的省份无关一样,如果是这样,那大家都一起不决堤,大家一起坐看洪水泛滥,谁垮谁倒霉,谁淹谁自己受。
2、为什么河南暴雨被淹,而跟河南最近的山西没事?
我是山西运城的,离河南就隔了一条黄河,离郑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郑州下暴雨当天,我们这里也下了一阵大雨(相对郑州就是毛毛雨了),首先我先说一下地理,山西的人口密集区是由四五个盆地组成的“糖葫芦”其他的都是阴山,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等山脉,这也是山西被称为“表里山河”的原因。其他的都不说,就说离河南很近的运城吧,它的南边是中条山,东边是吕梁山,西边是“一见杨过误终生”的风陵渡,当雨云和水汽从河南过来,经过中条山和太行山,还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这些山会抬高水汽,和云层,发生“冷凝效应”,山西这边的雨就会被“挡回去”,所以山西这边就没有发生洪涝灾害,
3、今年河南到处都被淹了,今年玉米,花生这些会不会大涨?
提两点就明白了1.河南是粮食大省,但受灾的大部分是城市郊县,对农作物相对来说影响不是太大,注意了我是指的相对,并不是绝对,杠精们就别咬文嚼字了,2.我国的粮食储备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我没有具体数据,但我去过某部队储备仓库,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已经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已经震撼了,现在已经不用交公粮了,能在这么多年之间一直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可想我们国家实力有多雄厚,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发生,这次只是一个城市内涝,对农作物的影响有限,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
4、河南大水,犯人们怎么办,如果集体去避难,会不会出现越狱的情况?
有一年,某地方发生了地震,当震区的房屋晃动、监狱里的警报拉响的时候,犯人虽然在原地躁动,但狱警们仍然等待上级“应急预案”的传递,得到消息之后,狱警们火速采取了自救措施。在天灾人祸面前,体现了法律的另一面,那就是人道主义,在死亡面前,没有狱警和犯人的区别了,而是一群死里逃生的人。这时,狱警们毫不犹豫的打开了狱门,御掉了重刑犯的脚镣手铐,并有序的组织犯人进行自救,
当狱警为犯人打开生命通道的瞬间,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在狱警第一时间把生的希望留给犯人的时候,犯人却不干了,面对一线生死,犯人们则站立通道两侧,让狱警们先冲出去,然后再跟上。可是,狱警们的想法恰好相反,是先让犯人冲出去,然后才跟在犯人的后面,由于时间不等人,于是,狱警就干脆赶着犯人,火速的冲出了危险地带。
当一群人转过身子的时候,刚离开的地方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在惊魂未定之中,狱警为犯人点了名。令狱警们欣慰的是,犯人人数整齐,并没有因为地震而越狱了一个犯人,由此看来,现实生活中的犯人,并不像影视剧里面的犯人凶狠霸道、十恶不赦,在大灾大难面前,犯人也有闪光的一面,不会因为面对死亡,而变得穷凶极恶,由于在此次地震中,监狱采用了人道主义,应急方案处理得当,狱警和犯人毫发未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