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黄浦区 > 上海市委洪峰,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区位优势

上海市委洪峰,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区位优势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06 18:36:2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区位优势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区位优势

2,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位因素 紧急

气候: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光照充足 地形:平原丘陵,较为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灌溉水源充沛 市场广阔,以上海为依托,市场需求量大 政策支持 长江水运,焦柳,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运输发达 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较为发达,工业基础好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斷線的風箏 他的答案很全面 我看你可以看看 他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很好的结合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河网密布水利交通便利,离市场较近. 地处亚热带,降水充沛,光照充足. 人口密集,劳动力充沛.
自然因素有: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2地形(山地、平原)3土壤4水源(特指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有:1市场2交通通达程度3劳动力4政策5科技6工业基础。 具体事例具体对待具体分析,祝你考试成功!!

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位因素 紧急

3,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点

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介于北纬27°50′~34°,东经111°05′~123°,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地质 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平原底部一般为白垩系~第三系红色碎屑岩沉积;上部为第四纪疏松沉积层,沉积范围和厚度后者远小于前者。两湖平原白垩系—第三系厚及8000米,其中第三系即达3000~4000米。第四纪沉积层由湖盆北部边缘武汉地区至沉降中心的洞庭湖区,厚度由30~60米增至200米以上;长江三角洲第四纪海陆交互松散沉积层,自西向东由几十米增至300~400米,最厚可达480余米。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 地貌 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分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后,汉江所带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抚、信、鄱、修等河流冲淤而成,其中又以赣江为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 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见安徽省)。平原宽窄相间,江流时束时放,流速平缓;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顶托,流速更缓,泥沙沉积加强,尤当河道越过岩丘逼岸的矶头后,江流分汊,汊河间出现沙洲。沿江两岸湖泊众多,按其成因有构造湖(如巢湖),也有河迹湖。 自镇江以下的河口段发育了长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北滨海平原(见江苏省)。 气候与经济概况 长江中下游平原年均温14~18℃;1月均温0~5.5℃;7月均温27~28℃,绝对最高温可达38℃以上。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但有“伏旱”。无霜期210~270天,10℃以上活动积温达4500~5000℃。作物可一年二熟,长江以南可发展双季水稻连作的三熟制。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本区成为全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本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及巢湖等。湖沼地区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中国水生植物分布最广、产量最丰地区;淡水水生动物也属全国之冠,除有静水性的鮠、鳊、鲴、鮈、鲢、 鲤、鲫、 青、草、鳡外,还有多种河口洄游性鱼类,主要有鲚、鲥、香鱼、银鱼(有大银鱼、短吻银鱼、细银鱼、尖头银鱼等多种)、鳗鲡、花鲈和松花鲈(又名四鳃鲈)。至于中华鲟、扬子鳄(见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白鱀豚等更属世界珍品。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 ),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 、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 ,湖荡星罗棋布 ,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平原面积 10% 。两湖平原上 ,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 、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 ,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同上
湖泊多 地势较低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点

4,怎样区分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这个简单,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整个平原略呈菱形。黑龙江省境内面积为10.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61%。松嫩平原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凹陷地区,属于松辽断陷带的一部分。凹陷区的西南部现在还在继续下沉,东北部则有上升现象。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沉积物已上升为台地,当地称之为岗。松嫩平原的表面具有波状起伏,因而也被称为波状平原。平原表面海拔120-300米,中部分布着众多的湿地和大小湖泊,地势比较低平,嫩江与松花江流经西部和南部,漫滩宽广。平原的西南部为闭流区,有无尾河形成。嫩江东岸,富裕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带有砂丘分布。   松嫩平原占全省面积1/3以上,其中耕地面积559万公顷。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黑龙江省和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占30%以上;草场集中,包括齐齐哈尔、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富裕、林甸、大庆、安达、肇东、肇州、肇源等市县境内草场,约200余万公顷,以羊草、小叶樟、野豌豆、星星草等优势种草组成的一、二、三等草场面积占76%,畜牧业发达。石油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和全国著名的大庆油区。1992年末总人口2003.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6.8%;其中农业人口1354.9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67.7%。   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松嫩平原上分布有嫩江、讷河、依安、克山、德都、五大连池、北安、克东、拜泉、海伦、绥棱、庆安、绥化、望奎、青冈、明水、富裕、林甸、齐齐哈尔、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大庆、肇源、肇州、安达、肇东、兰西、呼兰、哈尔滨、双城、五常、阿城、宾县、巴彦、木兰等37个市、县(自治县)。松嫩平原有耕地559万公顷,土质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此外,平原草场集中,畜牧业发达,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较平坦的地区,地表广泛发育着黑钙土,有机质含量4-8%,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代换性盐基离子以钙、镁为主,属盐基饱和土壤,除腐殖质层近于中性外,其他各层为微碱性,PH值8-8.5之间,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是仅次于黑土的宜农土壤,特别适于甜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在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前地带分布着冲积洪积台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带的波状台地,科洛河和讷谟尔河之间的垄岗状台地,海伦、绥化一带的平坦倾斜状台地以及阿什河以东的丘陵状台地等。海拔高度约200-300米,相对高度30-100米。地表侵蚀比较严重,经流水切割,许多地方沟谷纵横。松嫩平原的这一地区,其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为砂砾层,地表广泛发育着黑土。它是在温带湿润的灌丛草甸或中生杂草类草甸植被,黄土状母质条件下,经特殊草甸化,即黑土化过程作用下形成的。其有机质含量在垦前高达10%以上。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其与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层为1.38-1.6,最高为2。土壤养分丰富,保水、保肥力强,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业土壤资源。   在大兴安岭山前地带多波状起伏的侵蚀台地,海拔高度约200-250米。相对高度10-30米。台地上多有风化的碎屑物质和属于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形成的白土山组地层的粘土,土壤属侵蚀淋溶型,土层薄,质地粗,呈酸性反应。   嫩江中、下游两岸,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沙丘覆盖在河漫滩及河流两岸的一、二级阶地上,地势低平,坡降很小。河漫滩宽10多公里。高出河床平水位几十公分至三、五米不等。组成物质上部为亚砂土,下部为砂砾石。一级阶地高出河床平水位10米左右,地面覆盖物为黄土状亚粘土和亚砂土。二级阶地高出河床平水位30-50米,组成物为黄土状亚粘土或砂砾层。这一地区地表有风积的砂岗、沙丘、砂垄和波状砂地。这些土壤虽有可耕性,但漏水漏肥,风蚀严重时易埋藏良田,故宜植树种草,施有机肥,作为林牧用地,不宜垦殖。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狭长地带。向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鱼、虾、蟹、菱、莲、苇。气候温和,无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种植双季稻,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有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和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 ),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 、黄麻等。   河汊纵横交错 ,湖荡星罗棋布 ,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平原面积 10% 。两湖平原上 ,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 、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所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总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的高度都在海拔50米以下,境内港汊纵横,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大约距今二三千万年以前,长江自镇江以下的河口还像一个喇叭形的三角港湾,水面辽阔,潮汐很强。在潮水的顶托下,长江带来的泥沙大部分被沉积下来,首先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庞大的沙堤。   北岸的一条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直达南通附近。这条沙堤以北主要是古代淮河和黄河所输出的泥沙冲积而成的里下河平原。长江南岸的一条沙堤大致从江阴附近向东南延伸,直到金山的漕泾附近,并同杭州湾北岸的一道沙堤相连接,构成一个包围圈,把三角形港湾围成一个基本上与外海隔开、但还有一些缺口与海洋相通的潟湖,这就是古太湖。后来由于顺着沙堤缺口倒灌的潮水和古太湖上游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陆地不断扩大,古太湖日益缩小、分化成目前的淀山湖、阳澄湖等许多小湖。与此同时,长江的泥沙又在沿海一带继续堆积形成新三角洲。   如今在上海市区西部,北起嘉定的外冈,经上海县的马桥至金山的漕泾一带,还可以见到一条断续的古贝壳沙带,这就是五六千年以前的古海岸线。这条线以东的土地就是5000年以来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新三角洲的一部分。如今,上海市东部的南汇嘴以及崇明岛的东端土地还在不断增长之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年均温14~18℃;1月均温0~5.5℃;7月均温27~28℃,绝对最高温可达38℃以上。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但有“伏旱”。无霜期210~270天,10℃以上活动积温达4500~5000℃。作物可一年二熟,长江以南可发展双季水稻连作的三熟制。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本区成为全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本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及巢湖等。湖沼地区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中国水生植物分布最广、产量最丰地区;淡水水生动物也属全国之冠,除有静水性的、鳊、鲴、、鲢、 鲤、鲫、 青、草、外,还有多种河口洄游性鱼类,主要有鲚、鲥、香鱼、银鱼(有大银鱼、短吻银鱼、细银鱼、尖头银鱼等多种)、鳗鲡、花鲈和松花鲈(又名四鳃鲈)。至于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更属世界珍品。
人教版地理必修3非常详细
你是说在地图上吗??
看地形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上海市委市委上海市委洪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