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崇明区 > 取得时效,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取得时效,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4 15:25:09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1,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1.法定事实状态的存在 2.该事实状态连续存在达法定时间的过程 3.依法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一权利的消灭或者取得,导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化

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2,居住权取得时效是如何规定的呢

居住权取得时效一般是20-30年,即普通时效;无登记的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时效一般是5年,登记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一般是10年,即短期时效;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包括荒山)、荒滩等不动产时效一般是30-40年,即长期时效。【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第二百一十四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居住权取得时效是如何规定的呢

3,什么是先占与时效取得制度

浙江孙律师:简单的举两个例子:先占:拾荒者,物品自被丢弃之时起就是无主物,拾荒者取得即视为先占,其取得该丢弃物的物权。时效取得:在我国法律中不成立该制度。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使用土地的取得时效为二年,其他物品为一年。

什么是先占与时效取得制度

4,居住权取得时效是如何规定的呢

居住权取得时效一般是20-30年,即普通时效;无登记的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时效一般是5年,登记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一般是10年,即短期时效;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包括荒山)、荒滩等不动产时效一般是30-40年,即长期时效。【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第二百一十四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5,取得实效和消灭时效分别是什么意思

消灭是失去的意思。是取得的反义词。如你的合法权益被他人侵犯,从你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你就有了起诉的权利;法律规定的起诉时效一般为二年,超过了二年,你就失去了起诉的权利,也就是时效被消灭了。要想解释清楚,本人得打一个比方;你借给某人一万元现金,约定一年时间后归还,但过了一年他却没有归还,时效就产生了,你就可以起诉了;但你没有起诉,也不和他协商,而是等他主动还钱,这样过了两年后,你就不能起诉了,时效消灭了。

6,民法中诉讼时效和取得时效的区别

所谓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权利,义务人将享有抗辩权,从而导致权利人无法胜诉的法律制度。所谓取得时效,又称占有时效,是指无权占有人在法定条件下占有他人的动产、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将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和其他财产权。二者区别如下:(1)二者的地位不同。我国实定法只规定了诉讼时效而未规定取得时效,同时社会主义法有意排斥取得试下。(2)二者的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为行使权利的,义务人获得抗辩权从而致使权利人无法胜诉;取得时效经过,占有人自动取得占有财产的所有权和其他财产权。(3)二者法律效果实现的路径不同。诉讼时效法律效果的实现需要义务人积极追求,否则不发生;取得时效的的法律效果无需占有人积极追求,时效经过则自动取得占有财产的所有权和其他财产权。(4)制度设计的目的不同。诉讼时效意在促使权利人尽快行使其权利,保护义务人的时效利益和过去的法律关系;取得实效制度意在保持社会财产的流动性、物尽其用,保护现在的法律关系。

7,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的区别

明显不同吧。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关系,过期丧失的是胜诉权取得时效适用的是物权。而且我国现行民事立法没有取得时效
取得时效,是指自主的、和平的、公然的占有他人的动产、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期限以后,将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取得时效。

8,关于 消灭时效 和 取得时效

前提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承认消灭时效,但不承认取得时效,所以说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消灭时效是有权解释,有法律效力;而取得时效是学理解释,无法律效力。
消灭时效消灭胜诉权。取得时效消灭实体权。取得时效例子。比如,你借给我一辆自行车,如果存在取得实效,你可以在时效时间范围内要求我返还。如果超过。实体权利就消灭了。消灭时效例子。如果有人欠了你的钱。不还。在消灭时效里面你不向法院主张权利,你就不能胜诉

9,物权追及效力中的即时取得制度和时效取得制度是什么

所谓即时取得就是指物权理论中的善意取得制度。是指当物被无权处分人处分,而受让人善意的相信处分人有处分权,受让人即可取得物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可以阻断物权的追及效力,也即此时原权利人无权向善意取得人主张物之返还请求权,而仅可向无权处分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时效取得制度也即取得实效制度。它是指无权利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地继续占有他人的财产,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即依法取得财产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制度。我国目前的《物权法》并无规定实效取得制度,学者认为,此为一项重大立法缺漏。
是的,我国民法尚未规定取得时效制度,而仅规定了消灭时效的制度:诉讼时效

10,取得时效在今年新物权法条文中的规定体现在那几条

没有规定!但规定是迟早的是!所谓取得时效亦称时效取得,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持续的占有他人的物达到一定期间,从而取得所占有物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制度。其具有一下功能1.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2.节约交易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物尽其用3确定财产归属、定分止争的功能。4、有利于降低司法成本与诉讼成本,及时解决纠纷。且其与善意取得、物权公示制度、消灭失效并存并不冲突!因此我相信我国规定物权取得时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我国《物权法》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取得实效又称占有时效,是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地继续占有他人的财产,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即依法取得该财产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法律制度。取得时效起源于古罗马法,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使用土地的取得时效为二年,其他物品为一年
取得时效都是立即的。 估计你想问如果拾到什么东西,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人找你要回,是不是就归你了。 物权法中的“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中没有时效的说法,即使你拾到,只要主人找到了任何时候都可以要回。
文章TAG:取得时效取得时效构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