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崇明区 > 上海市军事管制纪念章,哪有卖M9的

上海市军事管制纪念章,哪有卖M9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12 04:36:2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哪有卖M9的

管制类刀具。。正规途径买不到
爱刀网5000多吧,号称正品 http://52dao.net/?product-799.html
军火市场
照的,别想不开

哪有卖M9的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发展简史

中山医院创始于1936年,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三十年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一所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院。当时上海有市民300多万,而医院病床不足5000张,且多由外国人设立,收费昂贵。为了满足民众之需要,于1930年社会各界即有创办大规模国人医院之议,几经商榷,推举成立了以孔祥熙为主任,孙科和刘瑞恒为副主任,颜福庆为总干事的中山医院筹备会,通过筹备会向社会各界募集捐款。1935年6月中山医院动工,次年12月竣工,占地26644平方米(40亩)。当时名人史量才先生家属捐款建量才堂,为护士学校之用,学校附设在中山医院内,量才堂与中山医院同时竣工。1936年由上海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分出部分人员至中山医院建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泌尿科、眼科和耳鼻喉科等科室。1937年2月开始收治病人,同年4月1日正式开业。建筑面积13597平方米,计划病床450张,实际开放病床300张。牛惠生为中山医院第一任院长。医院开业不久,牛惠生院长病逝,应元岳代理院长。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战争爆发,业务重心移向上海红十字第一医院,护校也一同归并。中山医院原址先后改为“第六救护医院”和“国际第一医院”,在三个月内共收治伤兵二万余人,并且同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组成国立上海医学院第一、第二两个救护队,先无锡、南京,旋即转赴内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从此中山医院原址为日寇盘踞了八年。1939年7月中山医院部分医护人员随同上海医学院迁至昆明。1941年1月又由滇迁渝,与重庆中央医院以及宽仁医院合作,1942年2月接办重庆歌乐山的中央医院,改称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由吴绍青教授任院长,扩大床位至400张。不久又接纳重庆新开寺肺结核病院,床位增加到450张。抗战胜利,1946年5月在重庆的中山医院人员分批回沪,筹备恢复上海中山医院,正逢上海霍乱流行,中山医院遂作为时疫医院从7月至9月共收治病人2300余人。1946年11月正式恢复上海中山医院,聘沈克非教授为院长。当时有医师70余人,护士100余人,设备较齐全,开设病床347张,是多科性的综合性医院。1947年11月增设口腔科、皮肤科和胸外科。1947年9月重新设立护士学校,定名为“上海市私立中山高级护士学校”,并开始招生。由于时局动荡,物价飞涨,医院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仅依赖有关方面补助和向外募捐,才得以维持,但全院职工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团结一致,坚持工作,努力维持医院的生存,直到上海解放。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卫生处派员接管中山医院。1949年7月9日公开中共党组织,成立党支部,张亮任党支部书记。 1950年4月1日中山医院被宣布结束军管,交由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直接管辖。1952年4月黄家驷教授任院长。同年医学院进行了院系调整,中山医院充实外科力量,改名为“上海医学院外科学院”。全院有医师103人,护士91人,职工总数为414人,开放病床422张。时值解放初期,国家为关心医学卫生事业,关心人民健康,拨款改善病房条件,新建手术室、骨科病房,充实化验室、动物实验室,改建宿舍和饭厅,增加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同时对医院工作实施改革,包括改用中文记录病史,建立各科定期开展学术会议,病例讨论制度;采用普通话授课;使用幻灯、标本、模型、图表等进行形象教学等。1952年7月中山高级护校脱离中山医院与红十字会第一医院护校与协和护校合并,组成上海第一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1953年,医院推行病室负责制和保护性医疗制,深受病人欢迎。1955年3月,崔之义教授任院长。同年8月根据卫生部关于医学院校专业设置的规定,各临床学院恢复医院名称,中山医院改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恢复综合性医院建制,设内、外、妇产、肺、中医五个主要临床科室,外科再分设胸外、骨、泌尿、普外等科室,内科包括消化、心脏、血液等专业组,建立了血库、肺功能和心电图等科室。1956年8月恢复原名中山医院。1955年8月原肿瘤医院新楼划归中山医院,辟为内科病房大楼。1956年12月放射科专家荣独山,内科专家林兆耆,肺科专家吴绍青被评定为高等教育一、二级教授。同年建立了内、外科研究室,结合临床医疗开展各项研究工作。1957年4月中山医院成立党总支,张亮任总支书记。同年,外科成功创制真丝人造血管,胸外科首次成功施行低温麻醉房间膈缺损修补术。1958年建立了超声波室和同位素实验室,成立了上海市胸病研究所(1962年改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石美鑫教授任所长。同年,石美鑫教授和胸外科的医师们在各方协助下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静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机,打破了当时某些西方国家的禁运政策,获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成功。1961年10月由林兆耆教授任院长,1962年中山医院进行全面整顿,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院临床科室仅分外科、内科以及妇产科。1968年3月成立中山医院革命委员会。1968年10月4日工军宣队进驻医院。1969年10月30日党员恢复组织生活。1970年8月29日恢复成立中山医院党总支,方梦日任总支书记,施余庆任副书记。同年1月施行第一例肾移植,使中山医院成为中国最早开展肾移植的单位之一。1972年,开始恢复科室建制,恢复专科和专科门诊。1973年增设心脏内科,成立肾病组,泌尿外科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台标准平板型人工肾机,成立血液透析室。1972年成功进行国内首例长期存活的尸体肾移植。在此期间,上海医学院又将护校划归中山医院管理,设立中山医院附属卫生学校。1974年建造门诊大楼。同年12月上海医学院党委决定将中山医院改为综合性医院,除设立内、外、妇、中医等专科门诊外又相继开设和恢复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门诊。1976年10月工宣队撤离中山医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医院面貌焕然一新。1977年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大楼落成启用。研究所设有病理、药理、生化、病毒、流行病学、人工瓣膜以及核心脏等研究室,开设心脏内、外科病床90张。1978年8月裘麟教授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同年设立了肝肿瘤科,内科消化病组正式改为消化科。1979年8月上海医科大学决定将中山医院卫生学校恢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属上海第一医学院直接领导。1980年裘麟教授任党委书记,同年建立整形外科。1981年实验大楼由原来三层加至五层。内科大楼由四层加至五层,新建动物房。同年先后建立了肝癌研究室、血管外科研究室、肺病学研究室、核医学研究室、超声诊断研究室和放射诊断研究室,初步形成一支比较强的研究队伍。时值“七五”期间,中山医院被国家计委列为中国重点改造的18所医院之一,开始整体性改造。“八五”期间,拆除量才堂,在原址上新建了十八层外科病房大楼,十六层的科研大楼,十五层的集体宿舍大楼和逸仙楼等。在调整病房大楼后又改建了药剂科制剂楼。1982年6月起根据市政府规定医院实行两种收费制度,医院将增收的金额添置了大型X光机、γ-照相机、纤维内镜、冷冻离心机和其他监护设备。1983年医院进行护理工作改革,实行责任制护理,护理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1984年11月王承棓教授任院长,朱新华任党委书记。1985年,内科首先报道了国内第一例重链病。1986年泌尿外科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制成功体外震波碎石机并应用于临床,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5月经卫生部党组批准,中山医院定为副局级单位,各职能科室也相应定为副处级。1988年8月林贵教授任院长。在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原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配备较完善的科研设施,开设专科病房,有床位46张。建立血管外科和放射介入科,并开设了病房。同年中山科技开发公司购置上海松江天马乡神龙康复院产权,建立中山医院天马山分院。1989年建立老年病科,内分泌科和风湿病组。1991年12月,杨秉辉教授任院长。同年外科病房大楼正式启用。经卫生部核定全院病床数从原有840张增加到1000张。完成科研楼建造,为肝癌研究所、血管和显微外科等科室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1992年按照上级要求,上海医科大学党委决定各附属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由正副院长和正副书记组成的院务会议为决策机构。10月施荣范任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香港新闻代表团在访问途中发生重大车祸,医院各级医务人员组成抢救小组,取得抢救成功,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表彰。同年建立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和全科医学科,心胸外科分为心外科和普胸外科两个科室。11月普外科引进德国全套腹腔镜设备,在经过动物实验后应用于临床,次年泌尿外科开始将该项技术用于泌尿外科手术。之后,召开海峡两岸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研讨会。12月中山医院成为上海市第一批第一家被评审通过的三级甲等医院。1993年建立医学心理科,11月泌尿外科率先在网内成功进行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置放尿道内网状记忆合金支架术治疗。同年4月施荣范任中山医院党委书记。1994年7月31日在中山医院内又建立了一所沪港合资的逸仙医院,是中山医院与香港保健协会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开设床位46张。1994年9月中山医院获市爱婴医院称号,全面实施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同年开设皮肤科病房,成立中西医结合红斑狼疮治疗中心。1995年建造磁共振楼,安装了1.5T磁共振机和快速螺旋CT,使医学影像学诊断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同年改造原内科大楼(8号楼),使之成为有中央空调设施的病房大楼。医院又投资400余万元,建立了实验研究中心,还在中国首家建立和开通了多媒体远程医疗会诊中心。1996年新建放射治疗楼,引进美国GE公司生产的新型直线加速器等放射治疗设备,建立放射治疗科。同年,陈中伟院士主持了世界第一例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术手术成功。1997年扩建逸仙楼和心血管病研究所大楼。1998年中国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中山医院组建由副院长王玉琦教授为队长的抗洪救灾医疗队奔赴湖南灾区救援。同年心研所大楼加层改造工程完工。1999年院内感染中心经市卫生局评审通过为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监控中心,并挂靠医院。6月血管外科在国内首创“对动脉瘤患者实施腔内支架术治疗”获得成功。8月由血管外科和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中山-波士顿腔内血管外科培训中心。11月成立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同年医院斥资6000万元人民币购置门诊部以西的10亩地,筹建7.2万平方米的门急诊医疗综合大楼。2000年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腺体置换方法”治疗乳腺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同年在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及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手术获得成功。同年建立高压氧科室和乳腺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由陈灏珠、葛均波教授主持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等主办的“第一届东方国际介入心脏病会议”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挂靠中山医院。2001年购进斜土路1609号原上海泰康食品厂地块,并且对原泰康食品厂的办公楼进行改造,作为门急诊医疗综合楼建设期间门诊部过渡临时用房。完成门急诊大楼地块108户人家动迁工作,拆除老门诊楼。12月28日举行门急诊综合大楼的奠基仪式。先后成立了上海市临床营养研究中心、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以及中山睡眠呼吸障碍与鼾症诊治中心。在中国首先引进TPS计划系统开展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治疗前列腺癌,取得良好疗效。2003年3月,王玉琦教授任中山医院院长。新班子以建成上海市标志性医院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机制创新为措施,坚持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松劲,抓经济建设、医、教、研、管理等工作这个中心不动摇,稳步推进医院发展。三月底遇到天灾SARS,中山医院作为市监测点,严格按上级指示,采取了思想、组织、场地和设备等方面的坚决措施。本着“一个不漏、一个不染、一个不倒”的工作目标,“严”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共闯难关,全力做好“非典”防治重中之重的工作。先后建立务实的SARS防病工作例会制度。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个发热专病门诊;急事急办,用最快速度引进安装了一台x光DR成像系统;关闭院内招待所的所有房间,改为工作人员的隔离休息用房。加强全员培训,对涉及8个科室五个梯队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组建两支由17位医护人员参加的医疗队,支援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锻炼了一支队伍,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了严格管理,加快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干部管理公示制”,让科室主任在全院干部工作例会上展示对科室管理的情况。改变以往年度考核形式、方法和内容,实行公开述职、考评小组打分、职工参与的形式,用4个半天时间,分别对科主任、副处级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共64位中层干部进行年度述职考核,促进了管理工作。积极储备干部资源。成立医务二处。建立回国人员学术交流制度。让回国人员在医院或者科室作专题汇报交流发言,便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国际动态。重视医学教育评估工作。全院动员,积极参与,充分准备,医学教育工作得到医学评估专家的肯定和赞扬。医院成立了经济管理委员会,建章立制,实行财务、设备、药品和工程建设中物资采购、招标议标等规范化管理。完成药剂、设备和器材的成本核算,基本实现了药品实库存网络管理。把心内科等7个临床科室作为成本核算试点,为全院推行成本核算打基础。先后完成中心供应室、营养厨房、双层连廊一期工程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工程;实施对急诊有限的空间充分的“挖潜”和改造。增加急诊医疗用房717 m2,增设急诊留观察床位90张;完成1号楼外科病房大楼的大修和10号楼医生办公室的改建工程;改造和完善无障碍设施工程;门急诊医疗综合大楼建设工程8月28日完成结构封顶;进行天马山分院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分院中生产车间的搬迁和改建工程的奠基。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总部占地面积109亩,建筑面积177800平方米,核定床位1272张,现有工作人员220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士3位,正副高级职称近360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的专家76名。门急诊人数每年约110多万人次,住院22000人次,其中40 %来自中国各地。中山医院是“211工程”和“985”重点建设项目的单位。设有7个研究所,即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有31个临床科室,有7个医技科室,10个诊治中心,3个上海市卫生局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病毒性心脏病实验室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有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传染病)、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肝肿瘤科和心内科是上海市领先学科和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肺科为卫生部重点建设学科,麻醉科为上海市领先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发展简史

3,DMZ主机是什么意思

非军事管制区的英文缩写,如果放到DMZ的主机将不受路由保护,当你需要为外网提供WEB服务或是开放性服务的时候可以使用,正常用户没有必要.
dmz是英文“demilitarized zon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隔离区”,也称“非军事化区”。它是为了解决安装防火墙后外部网络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这个缓冲区位于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小网络区域内,在这个小网络区域内可以放置一些必须公开的服务器设施,如企业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论坛等。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一个dmz区域,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内部网络,因为这种网络部署,比起一般的防火墙方案,对攻击者来说又多了一道关卡。 就是这样

DMZ主机是什么意思

4,为庆祝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

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   张爱萍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华民族的历史。  由三野组建海军  1949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中央政治局及时作出了“争取在一二年内组成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的决定。3月下旬,我参加了总前委在蚌埠市孙家圩镇召开的渡江作战会议,会后,陈毅同志和我促膝长谈,向我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为了解放全中国,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为迎接解放台湾任务作好准备,决定由三野组建海军,委任我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听了陈毅同志的传达,我感到非常兴奋,又感压力很大。要我来组建海军,我毫无思想准备,海军是技术性很强、陆海空军诸兵种特点俱备的现代化军种,白手起家,难度将是很大的。当时我向陈老总说:“搞海军,我自己连游泳都勉强,难以胜任。”陈毅同志强调,这是历史逼着我们去干的,而且非干好不可,要你去干,是党中央对你的信任,你是合适的人选。  渡江战役前夕,我来到了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驻地江苏泰州白马庙,会见了粟裕同志,研究组建海军的准备工作。4月23日,渡江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的老巢南京解放。军委急电:三野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三野前委当即决定:首先抽调教导师师部率一个团、野司侦察营及苏北海防纵队编入海军。我带领着28军84师参谋长李进、军工部采购科科长张渭清、野司作战参谋黄胜天、管理员温礼芝等13名同志,着手组建工作。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新的军种——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了。  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  在我军解放南京的同时,林遵将军率领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共9艘军舰、17条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在第二舰队起义的前两天,4月21日,国民党陆军江阴要塞起义成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带领数十名同志于4月23日当晚从靖江八圩港渡江,到达江阴。在江阴等候我的有三野教导师师长冯文华,政委汪大漠及参谋长孙公飞同志,陆续到达的还有海防团团长张元培、野司侦察营副教导员范豫康等同志,他们向我介绍了各自部队的实力和干部情况。4月26日,召开组建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司、政、后三个办公机构,由冯文华同志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孙克骥、汪大漠同志任政治部办公厅正副主任,张元培同志任后勤部办公厅主任,形成了一个筹建性的领导机关。同时,还成立了中共华东海军临时委员会,由我担任党委书记。  4月28日,800多名新的人民海军官兵在江阴要塞司令部礼堂集会,宣布华东海军领导机关建立和任命名单,宣布了组建人民海军的11项工作步骤,大会群情振奋。接着,海军机关进驻苏州,组织接收工作组到镇江、南京各地接收国民党第二舰队及在镇江起义的炮艇大队和各地国民党的海军机构。  上海解放,我和海军机关的同志进驻上海,并由我兼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部部长,展开了全面的接管工作。到6月中旬,我们接管了以上海为中心,西到江阴、镇江、南京、芜湖、湖口、九江,北至连云港、青岛,南到福州、广州等,包括江南造船厂、青岛造船厂在内共30多个国民党海军陆上机构和设施,接收的舰艇包括一些已经废旧的船只在内,计有舰船25艘,小艇45艘。  在南京接管时,我将接管国民党海军情况,向刘伯承同志作了汇报,并请刘帅接见林遵及国民党海军办公厅主任金声少将等人。刘帅在接见谈话中,要求林遵等人协同我们一起组织人民海军,后遂任命林遵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我们回到上海后不久,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袁也烈、第三十四军政治委员赵启民、第二十一军政治委员康志强,也先后调来海军工作,当时面临解放舟山群岛的任务,中共华东军区前线委员会决定,将陆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五军军部及直属部队调归海军。三十军军长饶子健、政委谢立全、副军长饶守坤、政治部主任刘中华,三十五军军长胡大荣、政委张雄、政治部主任孔繁彬等领导同志率领11600余干部战士,于1950年2月相继到达。此时,我们正式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除任命林遵为副司令外,袁也烈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赵启民任副政委,康志强任政治部主任,陈玉生任后勤部司令,至此,我华东军区海军已拥有近两万人,领导机关齐全,形成正规编制的作战部队了。海军的司政机关设于上海水电路522号原日本侵华装甲兵部队的营房旧址内。  海军初建时期,人员主要是两个部分。大部分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选调来的指战员。这些饱经革命战争锻炼的指战员,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具有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是人民海军建设的政治骨干和组织基础,但是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懂海军的知识和技术。他们来到建设人民海军的新岗位上,都面临着刻苦学习,迅速掌握海军知识和技术的严峻考验,否则,就将是一个不能行走的跛子。再一部分,就是原国民党的海军人员,“第二舰队”起义的2000余名官兵中,除少将司令林遵外,对起义作出重要贡献的如参谋欧阳晋、戴熙愉,轮机长阚晓钟以及舰长吴建安,邵仑、张家宝、易元方、郭秉衡、李宝英、陈务笃、宋继宏、韩廷枫,第一机动炮艇队队长张汝标等等,都来到人民海军的行列中,起着重要的技术骨干作用。但是,建设海军,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广招技术人员。经华东局党委和陈老总同意,1949年6月,用我的名义在《大公报》上发表通告:“为创建人民海军,罗致海军人才,业已成立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凡一切曾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军服务者,均可前往该处报到登记,以备量才录用。”上海办事处设在重庆南路182号,接着又派人到青岛、福州、广州、厦门等地建立了登记办事处,在报刊上公布了登记手续和办法,并强调指出:“凡曾在国民党海军服务,不论脱离迟早,不论官佐士兵,或阶级高低,不论航海、轮机、制造、枪炮、通讯、测量、军需、医务或其他行政人员,均可前来登记。”此举效用甚大,短短几个月中,报名登记的已达1100余人,其中包括国民党海军元老,像曾以鼎中将、周应聪少将、曾国晟、罗柳溪、马瑞希、吕美华、杨沧活、江伟衡和金声同志介绍的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徐时辅等原海军人员。为了原海军人员的来到,我们曾多次召开欢迎会。我在欢迎会上说:“这样的欢迎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地开下去,一直开到台湾去!”第二舰队和其他陆续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投身到人民海军来的达4000余人,形成了一支相当可观的技术队伍。但是,这支力量,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还缺少了解,对我军的宗旨、建军原则、工作作风等等在认识和立场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如果不对这些人员进行认真的团结教育和改造的工作,他们也同样是个跛子。  如何把两个跛子变成为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健康的人民海军战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首先遇到的是对这些起义、投诚、登记来的同志的称谓问题,如果对这些同志仍旧用国民党或旧海军人员来表达,很容易在思想上造成距离,感情上产生隔阂。从我和这些同志接触交谈中可以看到,他们绝大多数都有爱国报国热情,转入人民海军建设,使他们走上了一个酬壮志、施本领的广阔舞台,因此我们决定,对他们一律称之为原海军同志。这样有利于调动这批同志的积极性,有利于全体同志团结一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战斗。从而,我们确立了一条基本的建军原则,这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基础,团结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这条原则,得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批准,也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同和肯定。  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  海军没有舰艇及武器装备等于陆军没有双腿和武器弹药。抓舰艇和武器装备建设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大事。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首先是国民党军队溃逃时的破坏。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扬言,留给共军的只能是“一堆废铁”。渡江战役后,我们虽然从国民党第二舰队等起义及投诚者的手中,接收了25艘船,45艘小艇,并从上海等地接收了10艘舰船。但国民党利用空中优势,对起义投诚的舰艇及各造船厂狂轰乱炸进行了大肆破坏。  当时虽然国民党空军轰炸对我们威胁颇大,但我们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江面,可以到处游弋,机动规避。加上有地面炮火的掩护,多数起义和接收军舰还是被保存下来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先后从上海招商局、公用局、海运局等单位征调了一批舰船和数十艘拖船渔船,还从香港、广州等处购买了一批船只。  然而,光有这些还是不能形成海上战斗力量。国民党海军的舰艇,本来就是陈旧的,有些是已经废弃的,破烂不堪;征调和购置的船只,既无武器及其它装备,船体本身也不能适应海战要求。当时,为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配合陆军担负起解放浙闽沿海岛屿的任务,并准备担负起输送、掩护陆军渡海登陆、解放台湾的任务,我们必须分秒必争,突击进行舰船的修理和改装,组织一个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委派原海军同志曾国晟为主任,负责抢修和改装工作。  曾国晟,原国民党海军少将机械署长,早年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后又去英国皇家海军学习造船,是造船专家,经原海军同志金声介绍,来到人民海军。他刚到上海,我即登门拜望,向他介绍了舰船破损毁坏的情况,他表示尽心尽责,赤诚以待,第二天便上任工作。  我和曾国晟交谈中,向他请教军舰与商船异同之处,从中学到不少军舰与商船的构造、性能等基本知识,颇有启示,我当即称他为我的造船老师,遂决定由曾国晟入主修装委员会。我们当时是两大工作,一是修复,二是改装,按曾国晟提出的方案,将商船的舱隔缩小,便于在作战中负伤堵漏,再装上火炮。我们当时没有舰用火炮,便从陆军调来榴弹炮、高炮、高射机枪等799门,对55艘商船进行改装。但是修复也好,改装也好,首先要有造船厂。黄浦江岸有江南造船所、浦东造船厂等8个修造船厂、点,均在国民党军队撤逃时遭受严重破坏,上海解放后,又屡遭敌机轰炸。  我偕同后勤部司令员陈玉生及曾国晟同志首次来到江南造船所。从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发动群众,提出了“修旧利废,因陋就简,积小为大”的修造方针。经过深入动员,这所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老厂,魔术似地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特别是曾国晟等原海军专家的真知灼见,及时解决了如陆炮装舰等许多技术难题,确保了装修进度。到1949年10月底,经3个半月奋战,如期完成16艘炮舰、护卫舰的改装和抢修,并立即投入第二批舰船的打捞、改装和抢修的战斗,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舰艇修理史上的奇迹。  7月23日,我们在江南造船所开了发奖大会,各修造船厂点都派代表参加。华东局、上海市的领导陈毅、曾山、黄敬等到会,工人师傅沈昌焕、王荣殡、郝立清等一批先进职工受到大会奖励。陈毅同志作了豪爽有力地讲话,使全体职工精神大为振奋。  1949年11月8日,第一批中国人民海军舰员培训结业,2000多名学员被编配上7艘护卫舰、9艘炮舰,编成第一、第二两个大队。人民海军第一支战斗舰艇部队胜利诞生了。  在纪念人民海军诞生一周年的大会上,我们将这批修复和改装好的舰艇列入战斗序列,分编成三个舰队,并举行命名典礼。第六舰队由7艘护卫舰组成,以南昌、广州等大城市命名,任命饶子健为司令员兼政委,刘中华为副政委;第七舰队由7艘炮舰组成,以延安、瑞金等老根据地城市命名,任命饶守坤为司令员、张雄为政委;第五舰队包括登陆舰、江防舰、坦克登陆艇、江防炮艇等共16艘,分别以井冈山、黄河及古田、陈集等名山大川及根据地集镇命名,另有一艘扫雷舰命名为“秋风”,任命谢立全为舰队政委,张元培为副司令兼参谋长。从此,人民海军建设走上了不断发展壮大之路。 “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强大的祖国”  “寥廓海天,东流水,浪花飞雪。点兵场,惊涛拍岸,战船横列。炮指苍穹天外域,箭瞄碧海疆边月。放眼量,百舸弄潮头,真豪杰……”  通过电视观看海上阅兵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援少将挥笔而就一阙《满江红》。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军队的强弱与国家的盛衰息息相关。”罗援说,“我国的战略机遇期不仅仅是经济建设的机遇期,也是国防建设的机遇期。强国必须强军,仅仅强调富国,是永远成不了强国的。”  当世界各国军舰齐聚青岛共贺中国海军生日,当战舰飞机把人民海军的英姿留在海天之间,“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强大的祖国”这个从漫长的历史中得来的道理,再次在全体中国人心中引起强烈共鸣。  一部中国海防史,就是中华民族百年兴衰史。在历尽沧桑的百年里,我们曾经有国无防、有海无疆。  从19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海上入侵多达80多次。几乎所有的岛屿都遭到过列强的践踏,几乎所有的港湾都悬挂过侵略者的强盗旗。就在距离这次阅兵点不远的黄海海域,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加速了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进程。从上个世纪初到抗日战争,青岛先后被德国、日本占领。面对侵略者的炮火,没有抵抗之力的中国海军不得不将军舰自沉于航道……  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王文华说:“在一座对当年列强海上入侵有着切肤之痛的城市里,我们更能深切地认识到建立强大的海军、建设强大海防的重要。”  一位署名为“1263031”的网友在新华网留言说:“这次大型阅兵活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海军已经强大起来了,中国的领海神圣不可侵犯!”  为中国海军骄傲,为中国自豪。在青岛市民挥动的国旗上,在观舰人群的泪花里,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留言中,这样的自豪感如春风吹拂着4月的中国大地。  “开放的中国更加自信”  高层研讨、专业交流、舰艇开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国海军活动为世界各国海军搭建了相聚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外国军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海军提供了一个窗口。  “中国海军的透明度和现代化程度一样令人惊讶!”在参观完中国舰艇后,巴西海军司令穆拉·内托上将说,“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海军。”  人民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敞开大门迎接客人的气度,同样感染了广大普通民众。  “开放才能进步,落后必然挨打。中国海军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国际地位,是海军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结果。”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中国是一个陆上大国,也是滨海大国。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中前期,我国的海洋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领先地位,渔业、煮盐业、航海业、造船业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步开辟远洋航线。  三国时的卫温曾率船队到达菲律宾,唐朝鉴真东渡日本,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和交流,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发展了我国的海洋文明。  然而,从明末清初起,封建统治者推行的“禁海”政策,让中国陷入了闭关锁国的封闭境地。无知与愚昧不仅导致中国错过了辉煌的世界大航海时代,更让我们这个有着千年文明的古国和大国在面对入侵者时不堪一击。  人民海军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屡遭帝国主义海上侵略的历史,也告别了中国海军关起门来搞建设的历史。  据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介绍,作为和平的使者,人民海军先后派出33支舰艇编队共40多艘军舰,出访了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上海、青岛、广州、湛江等军港相继开放,接待了30多个国家100多艘军舰来访;中外海军还先后进行了37次联合军事演习和演练。  “这次阅兵的外舰和外国海军官兵,很多都是我们已经熟悉的老朋友了。”受阅舰“广州”号舰长李平说。  曾经多次出访并参加中外海上联合演习的李平认为,多国海军活动进一步开阔了官兵视野,锻炼了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我深深感到,与发达国家海军相比,我们的差距正在缩小。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李平说。  “战舰留下自主创新的中国印记”  海上阅兵举行的过程中,互联网上众多论坛和博客贴出了“中国加油”的醒目标语——从核潜艇到新型驱逐舰,从“飞豹”战机到救护直升机,参加这次阅兵的中方装备全部为我国自主研制。  这驰骋于碧海蓝天上的现代化钢铁方阵,让78岁的陆其明感慨万千。  60年前,当陆其明加入刚刚成立的人民海军时,海军装备情况可以用6个字概括:少、小、老、旧、杂、破。  “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时,我们有了134艘军舰。这些舰艇性能落后、陈旧不堪、大小不一、型号各异,出自一二十个国家建造。134艘舰艇的排水量加在一起,也只有4万多吨。”陆其明回忆说。  今天,人民海军已成长为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装备从仿制到自研,已经初步形成以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第三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关键技术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从太空到海上,无不如此。  “精良的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装备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着海军建设发展的质量。”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说,中国海军必须加快推进重点武器装备建设步伐,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精确化突防能力强的远射程导弹、大深度高速智能鱼雷、通用性兼容性好的电子战装备等新一代武器装备。  “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广大科研人员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海军某试验基地高级工程师卫爱萍说,“我们将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投入这项事业,使新一代装备质量、性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理念正在成为世界共识”  “和谐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各国领导人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加强合作、维护海洋安全这个议题上。”一位报道多国海军活动的境外记者在旁听完高层研讨后说。  中国需要海洋,海洋需要中国。  军事专家陈虎认为,“和谐海洋”和过去世界各国经略海洋的理念根本不同处在于,它不侵髡磐ü咳ā⑶苛θト〉煤I先ㄒ妫峭ü餐低ㄓ牒献餍纬梢桓龊推嚼谩⒒ダ献鞯牧己梅瘴А?  “中国通过海上阅兵式传达和谐海洋的理念,就是要把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海洋变成一个合作的海洋、和平的海洋、共赢发展的海洋。”陈虎说。  在成为各国海军领导人共识的同时,这样一种崭新的理念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面向世界的光荣感与责任感。  “西方的海洋文明是以掠夺方式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的海洋文明一直以和谐的方式发展着。”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学生李晶认为,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是世界的福祉。  “海上阅兵对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传达出了中国的和平之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干焱平说,“中华民族应该从这个新的起点出发,走向海洋,走向和平,共享蔚蓝。”  中国成功举行海上阅兵的第5天,中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的“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胜利返回海南三亚。  对于中国“和谐海洋”的主张,这无疑是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完)附记:经典战例1965年8月6日即著名的八六海战 我舰队一举击沉了敌舰“章江”号和“剑门”号,敌少将指挥官胡嘉恒以下170多人沉入海底;“剑门”号中校舰长王韫山及中校参谋黄致君以下33余人被我俘虏。我海军牺牲4人,伤28人,损伤护卫艇和鱼雷快艇各两艘。 “剑门号”(编号65)原系美国“海鸦”级舰队扫雷舰(大型、钢壳)“巨嘴鸟”号(编号MSF387),由美国交给蒋介石集团,于1965年4月驶抵台湾。这艘军舰排水量为890吨(标准),全载1250吨,航速每小时18节(一节等于一海里),舰上有76.2毫米炮一门,40毫米炮四门,雷达一部。 “章江号”(编号118)原系美国海军猎潜艇PC1232号,1954年6月由美国交给蒋介石集团,然后驶抵台湾。这艘军舰排水量为280吨(标准),全载450吨,最大航速每小时20节,一般航速14节舰上有76.2毫米炮一门,40毫米炮一门,20毫米炮五门,火箭(组)76.2毫米一座,深水炸弹投射器四座,雷达一部。 1974年西沙海战人民海军痛击南越海军   1974年1月11日,南越当局出于内政外交的需要,居然公布地图,把我西沙群岛全部划归它的版图,还反诬中国侵占了他们的宣德群岛,并于当年1月15日上午公然出动军舰侵我领海,撞我渔船,突袭我永乐群岛。  1月17日,驻琼海军38002部队副司令员魏鸣森奉命率领271、274两艘猎潜艇组成271编队开赴西沙海域,与正在永兴岛执行任务的396、389两艘扫雷舰组成的396编队汇合于永乐 群岛,担负护渔任务。  1月19日10时23分,南越5号驱逐舰高速冲向我274猎潜艇,274猎潜艇政委冯松柏拿起话筒向敌舰喊道:“这是中国的领海,你们必须立即离开……”敌舰置喊话于不顾,炮口对着我274艇驾驶台“咣”的一声,只见火光一闪,正在向敌舰喊话的冯松柏牺牲在战位上。  南越的侵略行径,激起我海军的极大愤怒。泻湖内,我396编队首先集中火力猛攻南越海军16号舰,16号舰很快中弹起火,拖着浓烟,仓皇逃脱。我海军两艘军舰转而攻击靠近的敌10号军舰。此时,我389舰与敌10号舰正好相对运动,双方越打越近,最后出现接舷拼杀,我389舰指战员用冲锋枪、手榴弹勇猛作战,打得敌10号舰失去控制,乱冲乱撞。  泻湖外,我海军271编队先主要打南越海军4号舰,主炮第一轮就掀掉了4号舰导航雷达天线,驾驶台冒起浓烟,后段指挥台严重损伤,该舰只好狼狈地向东南方向逃窜。我编队又掉转炮火攻击南越海军5号舰,5号舰后主炮被打哑,火力顿时减弱。  11时49分,我猎潜艇大队大队长刘喜中率领的281、282两艘艇也从汕头赶到海战区域,并集中火力猛击敌10号护卫舰。14时52分,这艘由美国制造、排水量6500吨的护卫舰,在羚羊礁2.5公里处,沉入海底。其他3艘敌舰也被我人民海军打得落荒而逃。  1月20日,我人民海军又乘胜追击,一举收复我甘泉岛、珊瑚岛和金银岛。此次海战,我人民海军击沉南越海军护卫舰1艘,重创驱逐舰3艘,取得了西沙海域自卫反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5,郭德纲有一段相声是讲郭德纲去见上帝还说于谦的表被上帝拿去当

http://net.itdoor.net/netpages/2,6253,1,1143767481.html论梦
<>呵呵,你一搜就OK了.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论梦
论梦郭:天堂左右一百米严禁摆摊儿于:天堂还军事管制?郭:我这儿等着吧,天使说你等会儿,我叫门去,嘿我说,怎么称呼?还没问它贵姓?你就管我喊仨儿就行了于:仨儿?郭:行,你叫门吧。到门口又一门铃,叮咚,门一开传达室王大爷出来了,回来了仨儿!回来了,这是郭先生,快进来进来于:还挺热情郭:让进去了,一瞧啊,迎面是一大屏风于:哦郭:太大了这屏风。从这儿开始排着,挂着一块一块的钟表于:哦,都是表郭:都这么大个儿,三个针儿这儿转着,所有都挂满了,又转的快的又转的满的,我说这怎么回事?说这你不知道吧,地上又一个人呐天上就有一块表于:都对应的郭:相对应,我说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呢?好人那个转得就慢,坏人那个转得快于:这么一种讲究郭:哦,于谦那块在哪啊?于:想起我来了郭:看看啊,哦,没在,在上帝那屋当电扇用呢于:啊?那得转多快啊??郭:啊,这人性大伙都瞧见了吧?于:什么乱七八糟

6,什么是PMC有谁知道急急急

⒈ PMC = Product Material Control   生产及物料控制,通常分为两个部分:   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 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 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1]   ⒉ PMC =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项目管理承包,具有相应的资质、人才和经验的项目管理承包商。受业主委托,作为业主的代表或业主延伸,帮助业主在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计划、融资方案,以及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整个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2]   ⒊ PMC = 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   专业监听音箱公司,英国著名的录音室监听品牌,成立于1990年。[3]   ⒋ PMC = Portable Media Center   便携式媒体中心,数码化的手提电子装置,主要是对应多媒体应用,允许用户通过基于Windows XP的PC获取所有的数字娱乐内容(电影、数录的电视节目、音乐和图片),然后携带它们以便随时随地进行欣赏。[4]   ⒌ PMC =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   电源管理控制,在ARM嵌入式系统开发时候,需要使用的对于内核工作模式的控制,以及时钟频率的控制。[5]   ⒍ FANUC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简称。[6]   7.PubMed Central(PMC) 是生命科学期刊文献的数字化文献馆,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和设计。PMC旨在扮演数字化时代世界级图书馆的角色。进入PMC是免费且不受限制的。PMC(包括Medline)是一个数据库精品,它可帮助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找到相关的文章,在多种情况下,还可以直接链到全文出版者的网址上。   8.PMC=Private Military Contractor   即“私营军事承包商”。它与人们通常所熟知的安保公司有所不同。在西方军事史上,私营军事承包商早已有之。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军,就相当依赖私营军事承包商,由他们提供运输、木工、机械维修以及与食物和药物有关的服务。法国的拉斐特侯爵是为美国军队服务的首批军事承包商之一,他购买并装备了一艘军舰,直接加入与英军的战斗。二战后,逐渐装备了各种高科技武器的美国军队,对私营军事承包商的依赖日益增强,越南战争甚至被称为“承包下的战争”。   如今,私营军事承包商不仅承担了美军的后勤供应,而且介入到战斗任务和外交活动中。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统计,在伊拉克,每10名美军士兵就需要一名私营军事承包商的雇员为他们提供支持。目前,美军28%的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私营军事承包商进行,将来这一比例可能升至50%。通过为美国军队提供服务,私营军事承包商们获得了巨额利润。一些在伊拉克执行战争保卫任务的私营军事承包商雇员,每天可以挣1000美元,私营军事承包商的一名卡车司机,每年也有大约8万美元的免税收入。   9.PMC=Professional Media Content   专业化媒体内容,与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相对。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军事军事管制上海市军事管制纪念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