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崇明区 > 齿轮加工工艺,齿轮的加工方法有哪几种

齿轮加工工艺,齿轮的加工方法有哪几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1 02:14:57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齿轮的加工方法有哪几种

插齿机插齿、滚齿机滚齿、这都是范成法加工方法。仿形法使用铣床铣齿。

齿轮的加工方法有哪几种

2,齿轮的加工工艺流程

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包括以下过程:严格按照制坯——正火——粗车——调质——精车——制齿——齿面猝火——(磨齿)的工艺流程。 齿轮的毛坯件主要是锻件、铸件,对毛坯件首先进行正火处理,然后进行粗车加工,按照齿轮设计要求,先将毛坯加工成大致形状,保留较多余量; 再进行半精加工,车、滚、插齿,使齿轮基本成型;之后对齿轮进行热处理,改变齿轮的力学性能,按照使用要求和所用材料的不同,有调质、渗碳淬火、齿面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等;对齿轮进行精加工,精修基准、精加工齿形。

齿轮的加工工艺流程

3,一般圆柱齿轮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是怎样的

毛坯锻造——正火——车削粗加工——调质——车削精加工——划线——铣键槽——滚齿——齿面淬火、回火——检验...

一般圆柱齿轮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是怎样的

4,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包括以下过程:锻造制坯、正火、车削加工、滚、插齿、剃齿等等。齿轮的毛坯件主要是锻件、棒料或铸件,其中锻件使用最 多。对毛坯件首先进行正火处理,改善其切削加工型,便于切削。1.锻造制坯热模锻仍然是汽车齿轮件广泛使用的毛坯锻造工艺。近年来,楔横轧技术在轴类加工上得到了 大范围推广。这项技术特别适合为比较复杂的阶梯轴类制坯,它不仅精度较高、后序加工余量小, 而且生产效率高。2.正火3.车削加工4.滚、插齿5.剃齿 径向剃齿技术以其效率高,设计齿形、齿向的修形要求易于实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大批量汽 车齿轮生产中。公司自1995年技术改造购进意大利公司专用径向剃齿机以来,在这项技术上已经应 用成熟,加工质量稳定可靠。6.热处理7.磨削加工主要是对经过热处理的齿轮内孔、端面、轴的外径等部分进行精加工,以提高尺寸精度和减小 形位公差。

5,齿轮加工的工艺与检测

齿轮分很多类型的,每种不一样的.下面兄弟讲的圆柱齿轮的人字齿 ,螺旋齿直锥齿轮蜗轮加工工艺和检测方法不一样的
滚齿,热处理,磨齿。在线检测,三坐标检测。
你想要什么?

6,齿轮加工的工艺过程是什么

齿轮加工工艺过程:1、锻造制坯热模锻仍然是汽车齿轮件广泛使用的毛坯锻造工艺。近年来,楔横轧技术在轴类加工上得到了大范围推广。这项技术特别适合为比较复杂的阶梯轴类制坯,它不仅精度较高、后序加工余量小,而且生产效率高。2、正火这一工艺的目的是获得适合后序齿轮切削加工的硬度和为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以有效减少热处理变形。所用齿轮钢的材料通常为20CrMnTi,一般的正火由于受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使得工件冷却速度和冷却的均匀性难以控制,造成硬度散差大,金相组织不均匀,直接影响金属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使得热变形大而无规律,零件质量无法控制。为此,采用等温正火工艺。实践证明,采用等温正火有效改变了一般正火的弊端,产品质量稳定可靠。3、车削加工为了满足高精度齿轮加工的定位要求,齿坯的加工全部采用数控车床,使用机械夹紧不重磨车刀,实现了在一次装夹下孔径、端面及外径加工同步完成,既保证了内孔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又保证了大批量齿坯生产的尺寸离散小。从而提高了齿坯精度,确保了后序齿轮的加工质量。另外,数控车床加工的高效率还大大减少了设备数量,经济性好。4、滚、插齿加工齿部所用设备仍大量采用普通滚齿机和插齿机,虽然调整维护方便,但生产效率较低,若完成较大产能需要多机同时生产。随着涂层技术的发展,滚刀、插刀刃磨后的再次涂镀非常方便地进行,经过涂镀的刀具能够明显地提高使用寿命,一般能提高90%以上,有效地减少了换刀次数和刃磨时间,效益显着。5、剃齿径向剃齿技术以其效率高,设计齿形、齿向的修形要求易于实现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大批量汽车齿轮生产中。6、热处理汽车齿轮要求渗碳淬火,以保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对于热后不再进行磨齿加工的产品,稳定可靠的热处理设备是必不可少的。7、磨削加工主要是对经过热处理的齿轮内孔、端面、轴的外径等部分进行精加工,以提高尺寸精度和减小形位公差。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齿轮可按齿形、齿轮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齿轮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因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渐开线齿轮占绝对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少。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压力角齿轮,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用标准齿高。变位齿轮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另外,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轮;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齿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

7,解释齿轮加工展成法

其实就是范成法。是目前齿轮加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一对齿轮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共轭曲线的原理来加工的。
展成法是目前齿轮加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一对齿轮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共轭曲线的原理来加工的。加工时就像一对相互咬合的齿轮,最后刀具将齿坯切出渐开线齿廓。常见的如滚齿和插齿。。

8,齿轮加工方法有哪些

(1)滚齿机滚齿:可以加工8模数以下的斜齿 (2)铣床铣齿:可以加工直齿条 (3)插床插齿:可以加工内齿 (4)冷打机打齿:可以无屑加工 (5)刨齿机刨齿:可以加工16模数大齿轮 (6)精密铸齿:可以大批量加工廉价小齿轮 (7)磨齿机磨齿:可以加工精密母机上的齿轮 (8)压铸机铸齿:多数加工有色金属齿轮 (9)剃齿机:是一种齿轮精加工用的金属切削机床
有两种:1)成形法 主要 铣齿 拉齿2)展成法 主要有滚齿 插齿两种方法的区别在:1.展成法加工精度比较高可达3级2.展成法生产效率比较低3.展成法需要磨齿装备,生成成本比较高!

9,齿轮常用加工方法有哪些

齿轮加工的方法一种是成形法,就是利用与被切齿槽形状完全相符的成形铣刀切出齿形的方法,如铣齿;另一种是展成法,它是利用刀具与被动齿轮的相互啮合运动而切出齿形的加工方法,如滚齿和插齿(用滚刀和插刀进行示范).下面介绍用铣床加工齿轮的方法.圆柱直齿轮可以在卧式铣床上用盘状铣刀或立式铣床上用指状铣刀进行切削加工.现以在卧式铣床上加一只z=16(即齿数为16),m=2(即模数为2)的圆柱直齿轮为例,介绍齿轮的铣削加工过程.1.检查齿坯尺寸主要检查齿顶圆直径,便于在调整切削深度时,根据实际齿顶圆直径予以增减,保证分度圆齿厚的正确.2.齿坏装夹和校正正齿轮有轴类齿坏和盘类坯.如果是轴类齿坯,一端可以直接由分度头的三爪卡盘夹住,另一端由尾座顶尖顶紧即可;如果是盘类齿坯,首先把齿坯套在心轴上,心轴一端夹在分度头三爪卡盘上,另一端由尾顶尖顶紧即可.校正齿坯很重要.首先校正圆度,如果圆度不好,会影响分度圆齿厚尺寸;再校正直线度,即分度头三爪卡盘的中心与尾座顶尖中心的连线一定要与工作台纵向走刀方向平行,否则铣出来的齿是斜的;最后校正高低,即分度头三爪卡盘的中心至工作台面距离与尾座顶尖中心至工作台面距离应一致,如果高低尺寸超差,铣出来的齿就有深浅.齿加工精度分析:轴齿精度主要和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有关.滚齿加工中用控制公法线长度和齿圈径跳来保证运动精度;用控制齿形误差和基节偏差来保证工作平稳性精度,用控制齿向误差来保证接触精度.下面对滚齿加工中易出现的几种误差原因进行分析:齿圈径向跳齿圈径向跳齿圈径向跳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动误差动误差动误差(即几何偏心即几何偏心即几何偏心即几何偏心)齿圈径向跳动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轮齿轴线的最大变动量.也是轮齿齿圈相对于轴中心线的偏心,这种偏心是由于在安装零件时,零件的两中心孔与工作台的回转中心安装不重合或偏差太大而引起.或因顶尖和顶尖孔制造不良,使定位面接触不好造成偏心,所以齿圈径跳主要应从以上原因分析解决.滚齿是用展成法原理加工齿轮的,从刀具到齿坯间的分齿传动链要按一定的传动比关系保持运动的精确性.但是这些传动链是由一系列传动元件组成的.它们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在传递运动过程中必然要集中反映到传动链的末端零件上,产生相对运动的不均匀性,影响轮齿的加工精度.公法线长度变动是反映齿轮牙齿分布不均匀的最大误差,这个误差主要是滚齿机工作台蜗轮副回转精度不均匀造成的,还有滚齿机工作台圆形导轨磨损、分度蜗轮与工作台圆形导轨不同轴造成,再者分齿挂轮齿面有严重磕碰或挂轮时咬合太松或太紧也会影响公法线变动超差.如需要齿轮加工,蜗轮蜗杆加工,齿条,链轮,同步带轮,尼龙齿轮等减速机配件加工,可以来图纸或实样咨询,国产进口都可加工.更多相关的产品蜗轮蜗杆,齿轮加工,减速机配件加工,微型摆线针轮减速机,齿轮换向器,蜗轮减速机,丝杆升降机,齿轮马达,无级变速机,精密行星减速机,斜齿轮硬齿面减速机,螺旋锥齿轮减速机的参数请联系上海诺广公司,我们将为你提供完美的服务.

10,求齿轮轴的加工工艺有图最好

齿轮轴的加工工艺及设备刀具: 1、下料----锯床。 2、粗车----车床。 3、热处理----箱式炉。 4、精车----车床。 5、铣键槽----铣床。 6、滚齿-----滚齿机。 7、齿面淬火---高频淬火机床。 8、磨---外圆磨床。 锥齿轮用铣床可以加工 第一步当然是下料,锯切 第二步,车,外形 第三步,铣,齿形 如果需要可以磨削和淬火或调质 细长轴的齿轮轴加工工艺(以45号钢为例): 一、毛坯下料 二、调质处理(提高齿轮轴的韧性和轴的刚度) 三、带跟刀架、用皂化液充分冷却的前提下,粗车齿轮轴 四、去应力退火 五、精车齿坯至尺寸(带跟刀架、用皂化液充分冷却) 六、若轴上有键槽时,可先加工键槽等 七、滚齿 八、齿面高频淬火,淬火硬度HRC48-58(具体硬度值需要依据工况、载荷等因素而定) 九、磨齿 十、成品的最终检验 注:细长轴类零件的放置一定要垂吊放置(用铁丝系住,悬挂在挂架上),不得平放!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用于中小型轧钢机传动箱体中的齿轮轴,设计上一般为软齿面,即小齿轮轴硬度为280~320HB,大齿轮轴硬度为250~290HB,模数mn=8~25,技术要求一般为调质处理。这种零件在无感应加热淬火设备的工厂中加工时,其加工工艺路线为:锻毛坯→粗加工→调质→精加工→制齿→磨轴颈。按这样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模数mn≤10的齿轮轴,使用情况基本良好,但模数mn≥12时,使用寿命短。突出表现为轮齿不耐磨,使用半年以后,齿面已有明显磨痕,当发生较大冲击时,还会出现断齿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原有工艺进行了分析,找出工艺路线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新的制作工艺方法。 1原工艺路线存在的问题 原加工工艺路线中的粗加工,即粗车毛坯的外圆及轴向长度。调质后,经过精加工外圆及轴向尺寸,最后制齿。这样轮齿的硬度分布如图1所示,齿顶处的硬度最高,齿根处的硬度最低。轮齿的硬度分布显然与图2所示的实际受力要求的硬度分布不符。这种情况随着模数的增大越显突出,有时齿根接触部根本无硬化层,齿轮的耐磨性大大降低。由于齿根部的强度显著降低,这样就削弱了轮齿的弯曲强度,此时一旦发生冲击,便可能断齿。 2工艺改进探索 增加表面淬火工序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火焰表面淬火,即在原工艺路线的最后增加火焰表面淬火工序。从理论上讲,采用火焰表面淬火能够改善轮齿的硬度,且能显著提高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延长齿轮轴的使用寿命。但实际操作中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模数的大小影响淬火后的表面硬度。小模数的轮齿,由于齿槽小,如图3所示,随着A面的淬火,已淬过火的B面发生了回火。这种情况常发生在mn≤16的轮齿淬火中。由于回火,轮齿表面硬度常常达不到要求,但比不经过表面淬火工序的轮齿质量要好。 淬火操作的可实施性差,且常发生局部过热及烧熔现象。由于齿轮轴的结构各不相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生产中难以做到用机械自动法进行火焰表面淬火,大多数采用人工操作。造成同一齿轮上不同部位的轮齿,由于淬火的先后顺序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不同,使淬火后的硬度也不同,且差距明显。更为严重的是常发生局部齿面过热、烧熔而生成硬度很高的凸点和凹坑,对齿轮运动精度、接触精度及工作平稳性均有严重影响。 基于以上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把机加工与热处理结合起来,采用了下面的工艺方法。 粗制齿、后调质、精制齿工艺原调质工艺最大的缺点在于轮齿表面的硬度沿齿高分布不合理。如果使轮齿的表面硬度沿齿高方向分布均匀,则轮齿的强度及使用寿命就会有很大提高。从这个方面考虑,我们将工艺调整为:锻毛坯→粗车外圆及端面→粗制齿→热处理→精车外圆及端面→精制齿→磨轴颈。该工艺的重点在粗制齿,让工件的轮齿成形后再热处理,从而实现硬度沿齿面的均匀分布。该工艺经详细确定各工序工艺参数后,并多次试行,逐一解决了各工序的工艺难点,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热处理变形。影响热处理变形的因素有轮齿的螺旋角、齿向宽度及材质。对于螺旋角较大、齿向宽度较大的齿轮轴,粗制齿时轮齿受到较大的偏挤压力作用,齿形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并有着朝减小螺旋角方向变形的趋势。正因为有内应力和变形趋势的存在,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齿向翘曲变形,导致热处理后轮齿螺旋角变小。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螺旋角b≥25°及齿向宽度B≥350mm以上的齿轮轴中。制作中遇到这类齿轮轴时,应注意粗制齿余量要偏大,否则会发生精制齿后留有黑皮的情况。在注意上述情况的同时,还要根据材料的不同,结合螺旋角的大小,调整淬火温度。通常材质为45钢的齿轮轴,其淬火温度应比正常同材质的工件低10~15℃。合金材质的齿轮轴其淬火温度应比正常同材质的同类工件低10℃左右,为避免淬裂,冷却要在油中进行。 车床断续硬车削。粗制齿热处理后的齿轮轴,其齿顶的精加工是断续的,精加工层的硬度常在290~320HB之间。要在普通车床上完成该工序(我厂在CW61100×8000车床上完成),首先必须认真检修机床,保证主轴的回转精度好,进刀机构的刚性和精度好。其次选择既硬而结实又具有韧性的刀具。 粗加工余量的大小。粗车外圆及端面和粗制齿所留余量的大小,对热处理及其后的精加工有极大影响。如余量留大,精车外圆难度就大,精制齿费工多,且难以保证齿面的硬度分布合理:余量留小后,热处理变形控制难,可能无法实现精制齿。对此,总体上可按模数越大,螺旋角越大,齿面宽度越大,余量便留大的原则来控制余量。经我厂所加工的模数mn≥12、螺旋角b=24°~31°、齿面宽B=300~960mm的齿轮轴,粗加工最小余量为2mm,最大余量为4mm。 3结论 模数mn≥12的齿轮轴,采用粗制齿后调质、精制齿工艺后,轮齿的表面硬度在280HB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技术要求,并经使用证明其耐磨性及寿命均较以前大大提高。
文章TAG:齿轮加工工艺齿轮齿轮加工加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