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渊源于黄河长江流域之中华正统。我本人是湖南人,我来谈谈湖北人和湖南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的来说湖南人性格比较冷,现实,狠些,湖北人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点,也有些让人难以琢磨,“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为盛,楚人赖以骄傲的祖宗之一庄王曾说自己“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说明了湖北人之狂妄自负心态。
1、练过武术或搏击的人和普通人打架,战斗力到底多强?
我练家传武学。我眼中的普通人,我是说非练家子,用一个字形容:软,在体格差距不是太大的情况下,普通人是不知道如何将力量用在打斗上的,所以以前交流过的那些朋友在我的前臂一用力挨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说痛;被掌法一拍到,他们就发麻。为什么普通人如此不经打?1.他们没有训练抗击打,也不懂躲闪与招架。2.我平时练的就是打人身体的薄弱环节,比如脖子、咽喉、太阳穴、两肋、裆部、鼻梁、腰子、心口,
练习惯之后,一出手就会到位,尽管不全力也会让对方感到很大的疼痛从而害怕。为什么普通人在练家子面前容易懵?1.真正的功夫是打一个人的自然反应,我举个例子,我攻击你的裆部,你会自然反应去保卫裆部,其实我是利用你的这个反应来攻击其他部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武术很喜欢攻击对方裆部的原因,2.真正的功夫都是左右手循环并同时动,实际是一个手破防一个手攻击,参考李小龙的截拳道手法。
2、湖南人和湖北人怎么区分?
我本人是湖南人,我来谈谈湖北人和湖南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湖南和湖北同属一个楚,同饮一江水,同在一湖旁,互相称兄弟、半个老乡,都属于楚文化的分支,但其实彼此之间各方面差别都非常大。湖北人较圆滑,精明,会做生意,湖南人性格刚强,固执比较自大,说得不好听就是有点夹生,但性耿直,就算打不过也要打,有狠劲,吃得苦,霸得蛮。
湖北人要精些,碰到强敌会转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这个意思,湖北和湖南人性情都比较急爆,爱吃辣好斗狠。湖南人吃的是干辣,不爱喝汤,湖北人特爱喝汤,面食多一些。湖南人相对说,更好面子,爱享受就算穷得只有10块钱也要穿得很体面,而湖北人比较爱赚钱,精打细算。湖南人不爱多说多话,说一不二,湖北人爱侃,说得多做得少,
总的来说湖南人性格比较冷,现实,狠些,湖北人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点,也有些让人难以琢磨。湖南人刀刚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湖南人能说会道,语言丰富得像个杂货铺,向来有“湖南地出金,十里不同音”的说法,自宋以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历经几次大的移民,他们与先秦湘楚先民们一起,历经楚文化的激荡以及中原文化等的洗练,创造出了湖湘文化。
宋代中国四大书院,湖南就独占其二(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自此,湖湘教育逐渐居于中国前列,风气愈盛,至近代湖南人创造了“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湖南人材半国中”、“无湘不成军”等的盛况。湖南骡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湖北人渊源于黄河长江流域之中华正统。
鼎盛于春秋战国之楚,衰弱于始皇帝的征服。湖北的湖泊数量为中国之最,所以,湖北人爱吃鱼。尤以鲳鱼为名,“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为盛。湖北人以水为邻,与水抗争,在治水中也有了“水”的性格,水之浩浩淼淼,水之坦坦荡荡,水之浪漫灵动或静谧闲适,水之知进识退,水之汹涌澎湃,以至水之桀骜不驯,无不在湖北人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楚人所自豪的在于他们的先古之楚文化,略逊于中原,却略高于南蛮。楚人赖以骄傲的祖宗之一庄王曾说自己“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说明了湖北人之狂妄自负心态,在文化上,湖北、湖南都属于楚文化的分支,其后世文人都是继承与发扬了祖先屈原的特色与优势,只是双方在接受屈原的风格时侧重各有不同了,湖北人追求的是瑰丽、内蕴、审美、精致、曲折、平和、迎合,即更追求艺术性,其实是发展了屈原学生宋玉的那个方向;而湖南人讲究的是质朴、尖锐、大气、悲壮、高亢、粗犷、直接,即更强调思想性,才是屈原文化精髓的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