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与2018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20个百分点,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人,表明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同2018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上升0.87个百分点。
1、马鞍山的人口有多少?
数据显示,2019年末马鞍山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同比增长1.03%,比2010年马鞍山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已考虑区划调整因素)增加15.8万人年均增加1.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7%。城镇人口占比近七成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1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88%。
同2018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上升0.87个百分点,分县区来看,和县常住人口最多,为48.8万人,其后是当涂县48万人、花山区45.8万人、含山县39.9万人、雨山区34.3万人,博望区常住人口最少,为19.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12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81%;女性116.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19%,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3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77%;15—64岁人口16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99%;65岁及以上人口4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24%,值得一提的是,与2018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20个百分点,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人,表明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
2、马鞍山资源环境好吗?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硫铁矿、金矿、石膏、石灰土、钾长石、五氧化二矾、明矾石、高岭土和云母等。其中铁矿是马鞍山的主要矿产资源,截至2003年底,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44处,伴生矿产地14处,铁矿总储量12.1亿吨,矿区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黄梅山等地,硫铁矿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19937.7吨,
伴生的磷矿储量大,品位高,仅南山矿区储量即达53.1万吨。分布于向山地区的明矾石矿,储量达367.7万吨,是制造钾肥、硫酸的重要原料,基地在马鞍山市境内的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除拥有市境内的南山、姑山2个铁矿区外,还拥有市外的桃冲、庐南、霍邱3个铁矿区。截至2000年底,马钢集团五大铁矿区基本储量为:铁矿22.43亿吨,硫铁矿4993.7万吨,伴生五氧化二矾金属量158.26万吨,伴生五氧化二磷金属量430.80万吨,伴生铜金属量10.84万吨,
全市(不含当涂县,下同)年平均降水量1060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13亿立方米,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平均年过境径流量高达9794亿立方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马鞍山市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积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积5.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