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字的真正由来是从秦至北宋时期宋真宗最终形成的“川峡四路”区域的简称。元代分为川峡东路、川峡西路、川峡南路、川峡北路,共四个行政区,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而建行省,但由于张献忠的起义军和豪格的清军在四川屠杀过甚,使得四川人口锐减、生产停滞。
1、大清王朝的时候,四川的版图有多大?
四川是我国西南大省,古称为蜀。自元代首次建省以来,四川就是西南第一大省,元、明、清三代的四川版图各有不同,其中以清代的四川行省最大,从川西高原一直延伸到三峡地区,面积比今天的四川省还大。(清代四川)除了四川本部以外,清代四川还包含了今天的直辖市重庆以及贵州、湖北的部分地区,重庆地区在清代分为重庆府、夔州府、酉阳直隶州、忠州直隶州,属四川省管辖。
1646年年11月,清朝为剿灭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大西政权,以肃亲王豪格为主帅,从陕西取道南下攻打张献忠,豪格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相继攻克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封地,使得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至此,清朝才开始逐步治理四川,但由于张献忠的起义军和豪格的清军在四川屠杀过甚,使得四川人口锐减、生产停滞。
清军进入四川,由于无法解决粮饷供应,所以只能退回北方,只留下王遵坦、李国英等降将驻守四川,不久后,张献忠的余部继续反扑,使得四川的战乱又延续了一段时间。在1650年至1659年这段时间里,张献忠的余部和清军继续争夺四川,使得四川省人口进一步减少,等到了康熙初年时,全川登记在册的人口居然只有60万。偌大一个四川,几乎成了空荡荡的行政区,
为了解决四川生产问题和耕种问题,康雍乾从湖北、江西、福建、广西、湖南等十几个省份大量移民进入四川,这就是有名的“湖广填四川”。(明代四川)在明朝末年以前,四川行省只能管理到金川以东,到了清朝时期,由于实行改土归流和废除土司,所以许多川西的少数民族羁縻地也被并入四川境内,大大扩大了四川的行政版图。不过由于统治的需要,一些属于四川的地区也被划分了出去,比如雍正五年就将四川的遵义府划入了贵州,
2、四川名字的由来有哪些?为什么叫四川?
作为一个在四川生活了13年的北方人,最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四川叫四川,而不叫三川或者两川呢!一次偶然机会才得知四川名字的由来!其实四川名字的真正由来是从秦至北宋时期宋真宗最终形成的“川峡四路”区域的简称。“川峡四路”具体是指利州路(今陕西省汉中市);夔州路首府(今重庆市奉节县);梓州路又称潼川府路首府(今四川省绵阳三台县后迁泸州市纳溪区);益州路又称成都府路首府(今四川省成都市),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秦时置为巴郡、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并且分别在今天的成都和绵阳市三台县设立治所,简称“两川”,唐玄宗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山南西道辖今陕南、川北地区、治所在汉中)。
3、四川省的四川又从何而来?四川现在只有三川,为何还叫四川省?
不知你所说的三川是哪三样东西,而且,四川省称呼的来源,是北宋初期四个行政监察区“路”的合称,与什么三川扯不上。我们来看看“四川”这个地名称呼的由来和演化过程,四川之地,起初称为蜀地。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沿岷江而下,迁徙至成都平原,到商周时期建立了蜀国,从而有了古称“蜀”。后来,在今四川之地有蜀国、巴国等小国家,
战国时期,秦国兼并蜀国、巴国,推行郡县制,在今川西设立蜀郡(治所在成都)、川东设立巴郡(治所在江州,即今重庆)。西汉时,在今四川之地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时在全国设立了13个刺史部,今四川地区属于益州刺史部,三国时期,刘备建国“汉”,史称蜀汉,三国末年,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增设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就一直沿用梁州、益州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