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1.0亿人次且货邮吞吐量207万吨,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7500万人次且货邮吞吐量376万吨,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且货邮吞吐量190万吨,这是我国三大核心机场的吞吐量指标。即便2030年的青海国际大机场的2100万旅客吞吐量也只是如今三大机场指标的1/3~1/4;而货邮吞吐量哪怕达到12万吨也只是三大机场的1/20~1/30,也是在货邮吞吐量上不足为奇,但相比货邮吞吐量要比旅客吞吐量表现的更为积极进取。
1、青海迎来国际大机场时代: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你怎么看?
青海迎来大时代,而且是一种预期规划容量。通过规划扩建后的三期改扩建工程,将按照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的目标设计!据2018年指标显示: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1.0亿人次且货邮吞吐量207万吨,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7500万人次且货邮吞吐量376万吨,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且货邮吞吐量190万吨,这是我国三大核心机场的吞吐量指标,
相对与全国其他城市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标杆性对比还是有一定的必要。也就是说:即便2030年的青海国际大机场的2100万旅客吞吐量也只是如今三大机场指标的1/3~1/4;而货邮吞吐量哪怕达到12万吨也只是三大机场的1/20~1/30,也是在货邮吞吐量上不足为奇,但相比货邮吞吐量要比旅客吞吐量表现的更为积极进取!更何况,兰州货邮吞吐量2018年为4万吨左右,要在2030年达到12万吨还是有难度,
可旅客吞吐量如今还不到700万人次,要在2030年达到2100万人次也是不容易。如今西宁的机场实力预计是排在了40名开外,年增长率能够超过8%,才有机会实现以上的目标。想来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未来最重要的国际发展路线,以西北地区的关中平原地区核心城市西安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2、国内多个机场迎来旅客货邮吞吐量负增长!高铁竞争是主要原因吗?
2019年4月,全国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1亿人次,同比增长了3.7%,航班总计起降架次同比增3.95%,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45%,实现了架次、吞吐双增长。但在总量保持小幅增长的同时,我国37个千万级机场中,有十个机场旅客吞吐量却出现了负增长,如此大规模的负增长在我国航运史上还是首次,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四月或将成为国内机场吞吐量由增到减的分水岭。
从数据看,首都机场吞吐量降幅最大,同比下降了5.9%,海口、三亚机场同比分别下降了2.1%和2%。另外福州、宁波、青岛、乌鲁木齐、昆明、杭州、哈尔滨七个机场出现吞吐量负增长情况,从区域看,位于西南的云贵川以及海南等传统旅游大省下滑最为明显。今年4月,四川13个航空机场中,绵阳南郊机场、宜宾菜坝机场、甘孜康定机场3个机场出现旅客吞吐量负增长,分别下降2%、2.56%和25.52%,
2018年客运量突破1亿人次的国内第一大机场首都机场,今年4月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约同比降幅5.9%。在旅客吞吐量下滑的同时,部分省份机场货邮吞吐量也出现明显下滑,云南省4月货邮吞吐量同比下降3.65%。贵州省4月货邮吞吐量同比下降0.51%,四川省南充高坪机场、广元盘龙机场、甘孜康定机场3个机场货邮吞吐量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3.86%、14.38%和100%。
从全球市场来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全球航空客运市场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3月全球航空客运需求同比增长3.1%,这是近9年来最慢的增速,也就是说,我国部分机场吞吐量下降不是特例,全球都有减缓或下降的迹象。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国内短途航空运输受到高铁的冲击很大,今年以来,全国又有多条高铁线路建成通车,也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全面优化高铁列车开行方案,对民航运输尤其是短途运输自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以4月吞吐量降幅最大的北京首都机场为例,随着胶济高铁的通行及线路优化,2019年4月10日后,青岛北至北京南“一站直达”高铁的开通,车程仅需3小时,对北京至青岛的航线带来巨大冲击,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运输网络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对民航市场的冲击明显,尤其是短途航线。民航与高铁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种相互竞争、共同成长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