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礼作乐于洛阳,孔子问礼老子在洛阳,易。可以说在西安、洛阳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之前,偃师已经是文明重心了,但确定的是商的起源不在洛阳,至于八迁过程有没有到过洛阳不得而知,洛阳历史悠久,文华繁盛,千头万绪,实难详有的人就说了,河南的文化是比较的悠久,像南阳和许昌的三国文化、安阳的商文化、洛阳和开封这两个地方就更不用多说了,可是很多人对于郑州入选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因为郑州这个新兴城市也没有发展有啥历史遗迹。
1、三国文化许昌,殷商文化安阳,北宋文化开封,盛唐文化洛阳,那么郑州有什么?
河南的历史文化之悠久,可以说是相当的有名气,自古河南就是我国的中原地区,也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像今天的我国八大古都就有四个出自河南,而且河南还有八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所以说一提到河南的历史真的是特别的有名。有的人就说了,河南的文化是比较的悠久,像南阳和许昌的三国文化、安阳的商文化、洛阳和开封这两个地方就更不用多说了,可是很多人对于郑州入选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因为郑州这个新兴城市也没有发展有啥历史遗迹,
2、洛阳有什么文化历史?
洛阳地处天下不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噤喉。通汇南北东西,史历九朝,古往今来名人走集,大家荟翠,中华文华大支脉,河洛文化始兴盛处,人类文明发祥地,洛阳历史悠久,文华繁盛,千头万绪,实难详说。周公制礼作乐于洛阳,孔子问礼老子在洛阳,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太昊伏羲氏据其“画八卦,走书契”。
3、商朝在洛阳,为什么商朝的子孙在商丘怎么回事?
首先商朝在洛阳是不准确的,我们根据商的兴起与消亡分几个阶段论证。首先是商的起源,按《史记》记载,商朝的祖先契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关于这个商在哪,就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在陕西省商洛市。一种说法是,在河南商丘市西南,前者是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都认同的。
但西晋大儒杜预在《春秋释地》里讲:商丘为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宋、商、商丘三名一地,后商族、商国因此而得名。若采信前者,则商是怎么完成从商洛到黄河中下游的迁徙就不得而知了,若采信后者,则商有史可考的活动范围在商丘、洛阳、河北一带,逻辑上就易于接受。不过,《史记》里有一句话值得注意,“成汤,自契至汤八迁。
”也就是说,从契到汤,商的大本营换了八次,这个寻找稳定适于生存的根据地的过程,可以想象很漫长。具体是哪八迁,如今已不得而知,但这带来一个疑问:如果一开始契就被封在商丘附近,不可能八迁之后还在商丘。扯了这么多,进入死胡同了!但确定的是商的起源不在洛阳,至于八迁过程有没有到过洛阳不得而知,其次是商王朝统治时期。
商汤的事业也是从迁都开始的,他将大本营从商丘迁到了亳!注意了,亳这个地方可跟洛阳有关系了。亳是古地名,能追溯到上古史——帝喾就在这建都,而放到现在的行政规划,亳就在洛阳市下辖县级市偃师市附近。偃师市,是研究古历史一个绕不开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二里头遗址,可以说在西安、洛阳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之前,偃师已经是文明重心了。
商汤起用伊尹,施行仁政,势力越来越强大,经过多年酝酿,终于在鸣条之战中打败夏桀,灭了夏,成为天下共主,建立了商王朝,不过,商仿佛注定是一个候鸟一般迁徙的王朝。亳没有成为他们稳定的根据地,到第十任君主仲丁时,商朝又开始频繁迁都,到了盘庚迁都殷,才稳定下来。《史记》就这番迁都,给了个准确数字,“五迁”,哪五迁呢?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里总结了: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
这里边,南亳就是商丘西南,西亳是偃师市西,隞在郑州市西北,耿这个地方说法比较多,有说在河北邢台,有说在河南温县,有说在山西河津。从地理学角度,温县可能性大一点,其它地方,迁移范围太大了点,不过张守节的总结又有问题:盘庚渡河之前,根据今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的考古发现,商朝在河北最重要的根据地在安阳;那商王朝是怎么迁到安阳的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这样算至少“六迁”了吧!不过,这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