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都是关羽失败的原因,关羽大意失荆州只是表面原因,关羽失荆州的根本原因是自大。“大意失荆州”是三国时代,刘备集团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关羽一生中的最后终点,关羽对于刘备与荀彧对于曹操的关系是相类似的,所以刘备这次是没有派兵增援关羽,导致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而亡。
1、关羽大意失荆州,真的是关羽大意吗?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襄樊战役期间关羽一度打得曹操想要迁都,吓得孙权睡不好觉。不过关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为人骄傲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因为没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最终曹操和孙权联合起来进攻关羽,导致关羽战败被杀。在关羽战败前陆逊曾经写信给关羽,极力的吹捧关羽,这就使得关羽放松了对东吴的防备,最终让吕蒙成功偷袭了荆州,
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不过一些历史学家表示,关羽丢失荆州并不仅仅是因为大意,还和当时的实力对比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攻击关羽的部队是曹操和孙权的全部主力,而关羽只有荆州三个郡,总兵力(包括北伐和留守荆州)不会太多,曹操方面的所有大将和谋士基本都到齐了,曹操亲自坐镇,把防备东吴的征东将军张辽都调过来了。
东吴方面吕蒙带领东吴的精锐偷袭荆州,孙权也是亲自坐镇,在打仗之前还让陆逊故意给关羽示弱了一番,这样看来关羽这一战必败无疑,三个郡的兵力遭到了益州之外所有地区兵力的联合攻击。这一战就算是陆逊不示弱,关羽也不能取胜,当然这封信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陆逊写给关羽的信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相关记载,这封信主要是夸奖了关羽的功德,关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
然后陆逊还鼓励关羽扩大战果继续和曹魏交战,这样关羽也就没有见好就收,增兵进攻曹魏的同时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最后遭到了魏吴联合剿杀,这封信最大的作用就是稳住了关羽,最大可能的让关羽推迟退兵回到荆州的时间。如果关羽退兵回到荆州,那么东吴绝对没有机会这么容易攻占荆州,关羽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东吴只要看到关羽回来绝对不敢攻击荆州。
吕蒙攻占荆州的时候没有受到多少抵抗,南郡太守糜芳直接投降了,荆州的军队大部分也都投降了,关羽如果在荆州不仅糜芳等人不敢投降,只要关羽凭借威望稳住军心,等到刘备的支援很轻松。其实没有这封信关羽退兵的可能性也不大,关羽本身骄傲自大,在他看来孙权根本不配和自己交手,更不敢主动进攻自己,关羽甚至一度表示要把孙权拉过来一起打,关羽把自己看得太高是他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关羽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蜀汉内部的人和他关系不好,关羽最危难的时候,自家兄弟没有一个来帮忙的,刘备和孙权是同盟,关羽如果有诸葛亮的脑子,肯定知道利用孙权。可是关羽发动襄樊会战的时候,并没有给孙权打招呼,打下来之后还要嘲讽孙权一下,孙权想要给关羽结个亲家,关羽不仅拒绝,还辱骂使者。这些行为都是关羽失败的原因,关羽大意失荆州只是表面原因,关羽失荆州的根本原因是自大,
2、如何理解“关羽大意失荆州”?
“大意失荆州”是三国时代,刘备集团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关羽一生中的最后终点。在此之前,刘备占据着东西二川,半个荆州,势力虽然还不至于压倒北方的曹魏,但是借助着地理位置的优势,和连战连胜的气势,在魏蜀吴三方中并不处于弱势。而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将领,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将领,而荆州丢失之后,刘备基本上丧失了积累多年的优势,夷陵之战后,更是彻底沦为魏蜀吴三方中最弱一方。
大意失荆州的关羽荆州的丢失,关羽的战死,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重要分水岭,荆州为何丢失呢?仅仅是因为关羽的大意吗?还是因为关羽的傲慢与刚愎自用?虽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记载了关于刚愎自用,自恃天下无敌的傲慢性格,但是丢失荆州仅仅用大意失荆州就解释一切似乎是不符合逻辑的。荆州的丢失实际上是刘备集团登峰造极之后,没有及时转变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误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