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南京、扬州和泰州这几个城市如何规划发展更合理呢。南京完全吞并镇江、句容、丹阳划区,保留县级扬中市不变、由南京代管,“镇江主城区保持不变.降为县级市、由南京(代管)”,届时南京无论在经济、发展可塑性等多方面都将大幅度提升,城市面积也将突破一万平方公里、首位度和影响力随之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镇江的发展窘境也将随着划入南京而被打破、全方位新的组织规划定位会随之而来、而镇江由一座普通地级市升级为副省级省会、其得到的发展资源和政策亦不可同日而语。
1、为何江苏镇江发展比较慢?
镇江发展慢原因有三:一是没有形成集聚。教育未集聚,丹阳、句容、扬中、丹徒的初中学生不让到镇江读高中,医疗末集聚,江滨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长期竞争无序。商业未集聚,丹阳人到常州消费,句容人到南京消费,扬中人到泰州消费,润州区人到扬州消费,房地产未集聚,镇江居住中心遍地开花,小杂无规。二是意识泛华,小码头意识根深蒂固,早上一碗锅盖面,小即安。
2、镇江、南京、扬州和泰州这几个城市如何规划发展更合理?
镇江、南京、扬州和泰州这几个城市如何规划发展更合理呢?现在的宁镇扬一体化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规划,镇江、南京、扬州三市都有地界连接,一体化后就是一个整体,将三市打造成南京都市圈重要的一部分,镇江、南京、扬州都是著名的文化古城,知名的旅游城市,三个市的旅游业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对外宣传,对外推销。南京科研力量雄厚,应该在科研上多多扶持镇江、扬州两市,多向镇江、扬州转让一些技术,
南京高校很多,应在高校教育资源上,与镇江、扬州的高校多些交流,帮助镇江、扬州两地的高校提升,壮大镇江、扬州的教育资源。在中小学教育上,南京有着优质资源,也可多些帮扶镇江、扬州两市,在工业发展上,南京应加大跟镇江、扬州的对接,将一些产业在南京、镇江、扬州进行合理分工,相互配套,相互合作,做大集群效应。宁镇扬一体化,首先在交通上要多着力,加大连通的力度,做好宁镇扬三市的城际交通,包括铁路交通,高铁交通,地铁交通,
宁镇扬一体化,就是融合三市的民心,三市资源共享,三市百姓互为便利,虽然三个市是独立的配合形式,而不是吞并形式,但在各方面规划发展上,就是一个整体。泰州市虽然跟南京没有地域连接,但是泰州靠近扬州、镇江,也有自己的优势,目前泰州既没有融入上海经济圈,也没有融入宁镇扬经济圈,将泰州融入宁镇扬发展圈,也是很好的思路,
3、为提高南京首位度,南京会合并镇江和扬州吗?
南京进行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规划调整、已然是大势所趋,问题只是时间的远近罢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实施省会经济的大环境下,远的不说、相比较南京周边的省会城市、南京的省会“凝聚力”显得相形见拙,早些时候、中央巡视组就曾点名过几座城市首位度不足的问题、而南京就是其中之一,南京的问题在于省会城市功能发挥不够。而同样被中央巡视组点名的济南、问题也是和南京类似(在全国主流省会城市中、南京、济南的省会“凝聚力“排在全国末尾),但济南去年底就对解决此问题、做出了行动上的回应、直接吞并地级莱芜市,由此济南的发展在多方面都已得到较明显提高、发展前景进一步加强,
回到问题本身,我们从两方面角度来看:1.站在南京市的角度来看:南京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位度接近最低,虽然江苏省政府已经多次发声:要提高南京的省会首位度,且采取了一定的发展政策方针、可是要想彻底转变南京的首位度、区划调整将是最优.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要知道南京的全域面积只有6587平方公里、几乎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会城市之一,而这并不利于南京的远期可持续性发展。
2.站在江苏省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已过40周年、但要论中国经济第一强省是谁?相信中国九成人民的回答是:广东!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当前南京首位度、发展辐射带动不足的情况、是第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1984年的江苏来说,当时深圳才刚刚开始经济奇迹的广东省其实还是很不起眼的一个省份,甚至连江苏的对手都算不上!直到1988年,稳坐中国经济龙头老大6年之久的江苏,终于跨过了千亿GDP的门槛,但那时紧随其后第二的却是广东,江苏做梦都想不到仅仅过了一年的1989年广东GDP首次赶超江苏、站上全国第一的位置后、广东站上就再也没有让过位了、而这一站就是30年之久、至今…中国第一强省依旧是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