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陕西人不仅能听懂河南话,而且也能说一口标准的河南话。其中河南有三个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话有点差异,《大诰》素称难读,后来顾颉刚先生曾经这是因为周公是在用当时的关中方言来发表文告,天子肯定也将一些关中方言带到了中原,最终与中原原有的方言相结合,而形成了雅言。
1、河南有几大方言?最难听懂的是哪儿的方言?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说起河南话,我们会想起很多经典的话语,例如一句有味道叫骂:咦,你个鳖孙。还有河南人都爱说的:中在河南话中,也有一些地域的分别,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为中原官话区。中原官话,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河南话的味道,其中河南有三个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话有点差异。最难懂的,就是林州话了,林州、安阳、鹤壁这一豫北区,就是上图红色区域,当地的方言,受晋语影响,再加上这这一片比较封闭,著名的红旗渠的故事,就是在这里。
就在这个区域,保留下来晋语的味道,举个例子就能知道林州话的神奇之处的。除了林州话,河南话中和中原官话有较大区别的,就是信阳话了,信阳地区,因为受荆楚文化的影响,方言也有点湖北话的味道。信阳话不仅语速快,还h,f不分,对于大部分河南人来说,信阳话也是比较特殊的。更多河南历史文化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2、河南人的聊天叫做喷点儿,你们那里怎么说的?
我是河南濮阳人,我们那里聊天,因具体情况不同,有几种说法。如果好久不见,见了很亲切,会说:”我们进屋说说话吧!”认为是无意义的聊天,会说:”你又来闲扯淡!”感觉需要严肃认真的聊天,会说:”这事咱得好好啦啦!”话题比较沉重的聊天,会说:“这事咱们要好好说叨说叨,”比较轻松愉悦的聊天,会说:“咱们啦啦呱吧!”或说:“他们在那里拉呱呢!”不过,这里的拉呱有两个含义,有时指闲聊,有时指讲故事。
3、为什么有些西安人说河南话?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
这里首先要说点儿有关我们汉语的基本发展历程吧,早遥远的夏朝,连文字材料都没有,我们当然也没有办法去考察夏王朝的语言了!进入殷商王朝以后,商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就在今天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当时自然就以安阳为中心的这一带地区的方言为主。当然,当时人们的语言和今天安阳话之间肯定是不同的,这毫无疑问。西周的建立者周人,来自关中平原,他们原来和商人之间的言语并不相同,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曾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文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诰》。《大诰》素称难读,后来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这是因为周公是在用当时的关中方言来发表文告,当然,那时候的关中话与今天的陕西话之间也千差万别。虽然,西周时期天子在宗周镐京,但作为西周王朝的重心却在东方,为此西周王朝还在东方建立了另外一座都城,就是成周洛邑,
周人的语言是在关中方言的基础之上向中原地区靠拢。平王东迁以后,春秋战国五六百年,天子之都在洛邑,春秋时期在王城(洛阳市西工区),战国时期在成周(今天洛阳城东,白马寺的东边),天子肯定也将一些关中方言带到了中原,最终与中原原有的方言相结合,而形成了雅言。雅言就是当时的标准语言,通行于整个华夏地区,而在春秋以后关中地区就归秦国所有。
秦国人驱逐了犬戎,但秦人在向西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戎人进入到关中,融合进秦人之中,相应地,秦人的语言之中也有一些戎人的言语成分。在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的百姓不大看得起秦人,甚至把秦人当成蛮夷,我想秦人和东方人言语的不同也是导致秦人被歧视的一个原因,春秋战国的五六百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华夏族第一次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群体,
这五六百年间,洛阳始终是天下的中心。虽然周王室威权不再,甚至一落千丈,蜷缩在洛阳周围很小的区域之内,但是洛阳城毕竟是天子之都,具有很大的象征性,以洛阳为中心而形成的雅言,也成为华夏族的通行语言,就连孔子在来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向苌弘问乐的时候,也学会了雅言,孔子后来教书的时候所使用的都是雅言。《论语》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