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李斯,吕不韦不错是中州,中原人即现在的河南人,逐鹿中原,得中原得天下。帮助秦国富强起来,商鞅变法手段太厉害,他的后台死后商鞅的下场是“车裂”,李斯是河南人帮助嬴政一统天下,官拜宰相为秦国制定法律,这个法律是至今拜法学家公认的最残酷的刑法。
1、河南历史上最著名的人是谁?
在开国少将中,升迁到正国级的领导人,只有三人,河南籍开国少将李德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曾任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其他两位是汪东兴、刘华清,他们俩人都曾任过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德生(1916年-2011年5月8日),河南省新县陈店乡人,193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浴血奋战,功勋卓著。尤其是在抗美援朝中,他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率第35师先后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421次,歼敌1.9万余人,
抗美援朝胜利后,他荣升解放军第12军军长。1973年8月,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这也是李德生一生政治生涯的顶点,在开国元帅中,只有朱德、叶剑英两人担任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在其他开国将军中,也只有汪东兴在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先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是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2、为什么秦朝的商鞅、李斯、吕不韦从上到下都是河南籍的?
题主提这样的问题是否有炫耀河南的优越性我不敢肯定,在回答你的问题前,我想强调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大元帅彭大怀,为什么就是湖南籍。历史上孔子,孟子,孙子都是山东籍,秦始皇有句名言:生子当置于齐鲁大地。商鞅,李斯,吕不韦不错是中州,中原人即现在的河南人,逐鹿中原,得中原得天下,
中原是文明进化较早,人才多是事实。我不讨论历史上儒家和法家之争,这个问题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已经是高的是国无安宁,商鞅变法只能在秦国搞,因为秦国地处偏僻,贫穷落后,文明开发晚。商鞅变法很容易成功,帮助秦国富强起来,商鞅变法手段太厉害,他的后台死后商鞅的下场是“车裂”,李斯是河南人帮助嬴政一统天下,官拜宰相为秦国制定法律,这个法律是至今拜法学家公认的最残酷的刑法。
李斯太自私自利在赵高的威逼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害死秦公子扶苏,他是导致秦国快速灭亡的罪人,他最后的下场非常残被自己制度的刑法害死,吕不韦是河南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主编《吕氏春秋》此书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3、商鞅、李斯、吕不韦都是现在的河南人,为什么要为秦出力呢?他们为秦朝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商鞅、李斯、吕不韦为秦出力,那是因为他们在秦国能有所发展,秦国能给满足他们的需求,能给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与环境!例如商鞅,他最开始也本想在魏国出力,可是魏王并不认为他一个小小中庶子能有什么才能,不过是一个有些独到见解的门客而已,虽有公叔痤的极力推荐,也不得不到信任,而秦孝公一心想要秦国发展壮大,需要人才,下《求贤令》向天下招揽贤才,最后还大力支持,推进商鞅提出的变法运动,
李斯在秦国也得到秦始皇的充分信任与重用,与他共定“灭诸侯、成帝业、统一天下”的宏伟战略方针,并重用李斯来事实这一目标。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人才其实都是爱国爱家的,但是人才更希望能愚见伯乐,识得他们的才能,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得机会与环境,他们希望得到尊重与信任!而这几位,秦就刚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些条件,所以他们愿意为秦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