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三国时,吴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宜昌城解放,市委、市政府从当阳迁驻宜昌城。
1、宜昌恒大山水城怎么样?
我朋友就是宜昌人,他朋友也买了哪里的房子昨天12月15号刚刚交楼,怎么说呢山水城就现在来说地理位置还算偏的,不过离宜昌东站还是比较近。毕竟是新小区,以恒大以往拿地的方式来看山水城再以后发展方面来看还是不错的,因为宜昌正在往那边发展,等全面发展开发以后那个位置还是不错的,这样就要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了,价格方面来说在宜昌也是算高的了八千多以宜昌的经济收入来看还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买了也是一辈子的房奴了,如果想买山水城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实力,或者有长远眼光的就可以入手了,我朋友买就是一种投资的方式来看。
2、湖北宜昌为什么叫宜昌?历史上如何得名的?
湖北宜昌为什么叫宜昌?历史上如何得名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历史,据载,楚倾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之名始于此,索隐解释说:“夷陵,陵名,后为县,属南郡。”“峡州夷陵县是也,在荆州西。”夷陵是战国时代的楚邑,故有“全楚西塞第一关”之称,
关于夷陵名字的由来,“夷陵城西北十五里有夷山,即西陵山而得名。”另有旧志说:“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据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
三国时,吴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南北朝时,宋、齐皆称宜都郡、领夷陵、宜都、很出(今长阳)、宜昌四县,梁名,西魏改名拓州,后周改为陕州,领夷陵、宜都、长阳、远安四县。到了隋代,改陕州为夷陵郡,仍领原四县,唐代初期仍为夷陵郡,到唐乾元二年(公元761年)复将夷陵郡改为陕州,亦仍原四县。
五代时,始属前蜀,后属南平国,复更名为陕州,宋朝初年仍为陕州,到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改陕为峡,故名峡州,仍辖领原四县。置峡州路,明初始改名峡州府,领夷陵、秭归、巴东、宜都、长阳、远安六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为夷陵州,仅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清初仍为夷陵州,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因其忌讳“夷”字,故将夷陵的“夷”字改为“彝”。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一日,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宜昌城解放,市委、市政府从当阳迁驻宜昌城,现全市人口4百余万,民族31个,行政区划为5区、3市、5县,即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