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 > 上饶市 >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小学 数学手抄5年级报样本

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小学 数学手抄5年级报样本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6 07:03:18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小学 数学手抄5年级报样本

1.5/(1+2+5+2)=0.52。2/(1+2+5+2)×100=20
ssbb

小学 数学手抄5年级报样本

2,数学手抄报怎么画五年级

关于数学手抄报应该怎么画,很多学习简笔画的小伙伴想知道怎么画简单的手抄报,对此比较感兴趣。下面就来告诉大家怎么画简单的手抄报。首先,确定主题,收集资料。中小学生要画的手抄报,主题基本上是各个节假日的活动,如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等,或者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读书、禁毒、消防等主题活动。先让孩子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手抄报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到网上或图书馆等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梳理,从中选出主题明确,篇幅合适的内容。下面开始正式绘画。绘制个笔记本样子的文字框,雁召边可以对其描边八番。完成后,再绘制个文字框,在周围适当绘制些小绿叶。在手抄报的右上角写上标题。完成沫趣后,在其下方再绘制两个文字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不同的样式。画好版面上所有的图后,就可以填充内容了,为了保持版面的整齐和美观,我们根据需要决定横排还是竖排,然后画上直线,再抄写相关内容。手抄报上的图画用彩色笔画,而内容就用黑色笔抄写,这样才既突出又有整体性。简单的手抄报就绘制完成了。

数学手抄报怎么画五年级

3,谁帮我找关于五年级数学手抄报的图画

你的作业还没好啊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CE%E5%C4%EA%BC%B6%CA%FD%D1%A7%CA%D6%B3%AD%B1%A8

谁帮我找关于五年级数学手抄报的图画

4,五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怎么样写内容

一、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名言名句:1、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Gauss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2、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3、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4、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5、数学是无穷的科学。6、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7、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8、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9、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二、数学手抄报内容,诗词中的数学1.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5,五年级数学手抄报急 急 急 急 急 急

可以写数学家小幽默,数学题,数学笑话,数学小历史eg(例如数学小历史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6,五年级数学手抄报怎么写

  这个不错文字可以改一哈,多花点图就可以少写点字,  资料:  数学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数学名人: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年级思考题:  1.一个锅里能同时放2张饼,烙一面要1分钟,现在要烙7张饼,至少需要( )分钟.  答案:7乘2=14面 算出烙几面  14/2=7次 除以每次能烙几张算出烙几次  7*1=7分 烙几次乘以每面所需要的时间  答:7分  7*1=7分  公式:张数*以烙一面的时间 注释:只适用于烙两张饼,其它的用上面的算式  2.黑板上写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张华和李玲两个人轮流划掉任意两个相邻的数,张华划掉后李玲就没有数可以划了,张华有必胜的方法吗?  答案:(1)a2-b2  (2)一个数的平方加上另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  (3)(a+b)*(a-b)将其展开得  (a+b)*(a-b)=a2-ab+ab-b2=a2-b2  奥数题及答案  1、大小两桶油,重量比是7:3,如果从大桶取出12千克倒入小桶,则两桶油中的油正好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油?  12/2*10=60(千克)  7+3=10  60/10*7=42(千克)  60/10*3=18(千克)  答:大桶里有42千克油,  小桶里有18千克油。  2、一桶汽油,桶的重量是油的8%,倒出48千克后,油的重量相当于同的二分之一,原有油多少千克?  48/(1-8%*0.5)  =48/96%  =50(千克)  答:原有油50千克。  *=乘号  /=除号

7,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过桥 今有a b c d 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a 2 分;b 3 分;c 8 分;d 10分。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的走法才能在 21 分 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2.巧插数字 125 × 4 × 3 = 2000, 这个式子显然不等,可是如果算式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这个等式便可以成立,你知道这两个7应该插在哪吗? 3.温馨四季 春夏 × 秋冬 = 春夏秋冬 春冬 × 秋夏 = 春夏秋冬 式中 春、夏、秋、冬 各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字,你能指出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吗? 4.破车下山 一个破车要走两英哩的路,上山及下山各一英哩,上山时平均速度每小时15英哩问当它下山走第二个英哩的路时要多快才能达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0英哩?是45英哩吗?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呦! 5.共卖多少鸡蛋 王老太上集市上去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蓝子里鸡蛋的一半又一个,第二个人买走剩下鸡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蓝子里还剩一个鸡蛋,请问王老太共卖出多少个鸡蛋? 6.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试卷上有6道选择题,每题有3个选项,结果阅卷老师发现,在所有卷子中任选3张答卷,都有一道题的选择互不相同,请问最多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考试? 答案 1 先是a和b一起过桥,然后将b留在对岸,a独自返回。a返回后将手电 筒交给c和d,让c和d一起过桥,c和d到达对岸后,将手电筒交给b,让b将手电筒带回,最后a和b再次一起过桥。则所需时间为:3+2+10+3+3=21分钟。 2 插入数字后的式子为:1725×4×3=20700 3 春=2;夏=1;秋=8;冬=7
snfhd
文章TAG:五年级数学手抄报五年五年级年级

最近更新

  • 阴囊湿疹症状图片,阴囊湿疹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阴囊湿疹瘙痒:此时多为阴囊皮肤潮红、瘙痒并有丘疹,瘙痒多了抓挠,可露出光滑的红色皮肤,当发现自己有阴囊湿疹的症状时,要及时调整,以免诱发疾病,损伤睾丸,影响精子质量,另外, ......

    上饶市 日期:2023-05-06

  • 熬夜头疼是什么原因,熬夜引起的头痛是什么原因

    熬夜引起的头痛是什么原因你好,这是属于心神失养造成的,这是需要进行安养心神的治疗的这是可以做个脑电图的检查的,可以喝中药治疗的,可以吃点健脑补肾丸和正天丸治疗的,注意休息,保持放松 ......

    上饶市 日期:2023-05-06

  • 机械租赁合同,机械租赁合同

    本文目录一览1,机械租赁合同2,工程机械租赁合同如何写3,建筑工程机械租赁合同范文怎么写4,我想要一份机械租赁合同范本1,机械租赁合同合同的签订,使所有的交易和活动都完美化,合法化 ......

    上饶市 日期:2023-05-06

  • 带马的四字成语,有马的成语四字的最新的

    有马的成语四字的最新的万马奔腾2,带马的四字成语快马加鞭,龙马精神,老马识途,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马踏飞燕,指鹿为马,衣马轻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马识途,马到成功,马不停蹄盲人瞎 ......

    上饶市 日期:2023-05-06

  • 范成大简介,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的简介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 ......

    上饶市 日期:2023-05-06

  • 三七粉的美容功效,我向知道三七粉的美容效用什么时候吃效用

    我向知道三七粉的美容效用什么时候吃效用病情分析:三七具有清热平肝,养心安神,润肺,葆青春抗衰老、消除和减少皮肤皱纹及老年斑等功效。,尤其适用于女性的美容、护肤,是女性最天然的良好美 ......

    上饶市 日期:2023-05-06

  • 有趣的惩罚方式,有什么好玩的惩罚人的方法啊

    有什么好玩的惩罚人的方法啊整蛊专家逃学威龙1逃学威龙2逃学威龙3审死官鹿鼎记鹿鼎记2神龙教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跳舞。吹起来系在一条长长的绳子,然后绕在失败者的身上,让其他参加 ......

    上饶市 日期:2023-05-06

  • 举办用英语怎么说,英语中的举行怎么说

    英语中的举行怎么说takeplacehold{0}2,举办用英文怎么说conducthold都可以.hold举办:hold如:举办展览:holdashow{1}3,绕月举办用英语怎 ......

    上饶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