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建都史最长的城市,在近代国家对洛阳的定位是重工业基地,错失了作为历史名城的地位,再一个是地理位置的关系,郑州的交通枢纽定位确实比不了,包括郑州地区抢高端人才的政策,以及资源的倾斜让郑州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各有各的好处吧,洛阳没有郑州那样拥挤,是个旅游观光的好地方,适逢牡丹文化节,欢迎各界人士来游玩。
1、古代所说的郑国是现在的河南吗?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郑国,咋一看还以为是战国时期的韩国水利家,战国确实有一个叫郑国的间谍,去秦国说服秦王举国之力修渠,幻想以此拖住秦国东进的步伐,没想到秦国因为渠成而富强,卒并六国。这条渠的名字,就叫郑国渠,郑国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的国名,国君为姬姓,历史上的郑国一开始并不在河南,而是在陕西省。周平王东迁,东周时代来临,王朝的都城也由陕西西安迁到了河南洛阳,姬姓的郑国国军郑武公也随着平王迁到了河南省,来到了今天河南省郑州市的荥阳市,
短暂停留后,又迁到了今天河南省郑州市的新郑市,这给今人留下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后来韩国灭郑国,也在此建都)。郑庄公在位时郑国国力达到鼎盛时期,为春秋初期一强国,但和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王一样,强势的诸侯王去世后国家很容易陷入内乱并衰落,郑国在楚国、晋国、齐国等国家面前,一代不如一代。
2、郑州是什么时候开始叫郑州的?
1928年,郑县被改为郑州市,但是在1931年,撤市复改为郑县,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正式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5000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创业和建都,
3600年前,成为我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隋朝改荥州为郑州,后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开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三个郑国。
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明朝建立后,郑州划归开封府。清末,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但依旧保留市级规模,
1928年,冯玉祥将郑县改为郑州市。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将郑州撤市复改为郑县,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1953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经济中心,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2016年12月,郑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3、现在的河南人是古代河南人吗?如果不是哪河南人哪里来?
朋友你好!首先感谢你的邀请。但需要见谅的是,我不是学人口史的,也不是河南人,所以对河南人的来源、变迁、现状不是很了解,回答更不能很确切,但我曾对中国移民史有过涉猎,现仅就所知做以回答,不足之处,请包涵、指教。为说明河南人口的渊源,先说一下河南人口的迁出,在古代,河南是中原地区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历代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的变动在历代不是很剧烈、频发,所以,河南人口的迁出,多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发生。
河南人口的迁出在历史上主要应该有以下几次:1,西晋、东晋之交,西晋末年(316),朝廷发生“八王之乱”,西北少数民族攻灭西晋,晋朝东迁,国都由洛阳迁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大批中原人口随之迁往南方,其中河南人口占很大比例;2,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发生,安禄山叛军攻占东都洛阳,河南成为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大批河南人口迁往南方,成为“客家人”的祖源之一;3,元朝末年,河南是元军和明军作战的主战场之一,人口大量损失、外迁;4,明朝末年,河南是明军和李自成起义军的主战场之一,因战乱和旱灾、洪灾、瘟疫等灾害,河南人口大量损失、外迁;5,明末清初,河南人口有一定的损失和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