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 > 无锡市 >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刘邦一共杀了几个功臣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刘邦一共杀了几个功臣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13 02:37:12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刘邦一共杀了几个功臣

主要的有韩王韩信,九江王英布
韩信,彭越等等

刘邦一共杀了几个功臣

2,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臧荼;韩信;卢绾;彭越;英布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王的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人告发他们谋反,其中韩信是两次被人告发,彭越也是两次被人告发。燕王臧荼后来造反,兵败被杀。刘邦杀的都是异姓的王,而同姓的都免遭杀害,告老还乡了。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韩信: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样是企图谋反。5年后,刘邦夫人吕皇后对被软禁多年的韩信仍不放心,又用计将他处死于长安宫中,并且诛连三族。卢绾: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彭越: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淮南王英布: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在汉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内,刘邦就利用各种借口,将除远处偏远南方而又势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以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相继铲除。刘邦的怀疑猜忌和残酷无情,使得将士和功臣们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消灭,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来。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3,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刘邦斩杀的开国功臣:臧荼,韩信,卢绾,彭越,英布。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王的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人告发他们谋反,其中韩信是两次被人告发,彭越也是两次被人告发。燕王臧荼后来造反,兵败被杀。刘邦杀的都是异姓的王,而同姓的都免遭杀害,告老还乡了。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而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扩展资料:这些异姓诸侯王都立于刘邦称帝之前,分封只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当时,刘邦仅是汉王,尚属于项羽式的霸王,与其他诸王尚“亡上下之分”。异姓诸王有权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为法令而“不用汉法”、“自拊循其民“。即使后来刘邦称帝,诛杀异姓诸侯王,却又另立一批同姓诸侯王,与诸侯王”共天下“的局面也没有多少改变。王畿与东方诸侯国的分立,这种郡国并行制,实在是西周封建的翻版。汉初,汉室直接控制的地域也只有关中、汉中、巴蜀、河北、淮北、江汉等地,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后,形势才开始扭转。异姓王难以把控,林立于东方的局面对刘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阳。定都长安,正如张良所说,是出于”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目的,而后再找机会剪除异己。而另一方面,异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满足于分赃结果,而一人谋叛,则牵动全局,人人自危。事实上,诸王被诛,每人都有谋反的举动。威胁到皇权,又哪有善终的道理,必定是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消灭异姓王 - 搜狗百科消灭异姓王是指刘邦称帝后,消除异姓王的全过程。汉初异姓王的封地总面积超过了汉郡,他们拥有武装,行政自主,名为汉臣,实为汉廷不能控制的独立王国。汉高祖及其统治集团先后铲灭。韩信。、彭越、英布。,其他几个异姓王也相继被杀、被废,仅存势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解除了异姓王对汉朝的威胁。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了燕王。https://baike.sogou.com/v69238758.htm?fromTitle=%E6%B6%88%E7%81%AD%E5%BC%82%E5%A7%93%E7%8E%8B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4,刘邦得了天下为什么还要杀害那些功臣

有不少人认为,韩信之所以成为汉王朝建立后第一个被杀的将领,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功劳太大,引起了汉高祖的猜忌。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易中天认为,在汉王朝建立后,韩信创下了汉王朝的两个第一:功劳第一,功臣被杀第一.他认为功劳最大是韩信第一个被杀的最大诱因.其实,在汉王朝的开国将领中,韩信的功劳是大的,但是不是最大,还得辩证看待。如果单从军事方面的贡献来说,韩信的军功无疑最大。但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除了战场上的交锋外,还有政治上的较量、经济上的比拚,是政治、经济、军事和后勤保障等综合实力搏杀的结果。从政治上来说,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远交近攻,蓄谋造势,韩信比不上张良;在后勤保障上,筹运粮草,补充兵源,网罗人才,协调关系,韩信不如萧何。所以按功劳来论,韩信充其量只能是大汉王朝三大开国功臣之一,而不能因为他的军功最大就认为他是第一功臣。 毫无疑问,如果韩信是一个平庸的将领,他一定不会以他后来的那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韩信的命运除了因皇帝忌嫉他的军事才能而欲除之之外,最主要的是由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决定的。 陈胜吴广起义后,他仗剑从军,投在项梁的帐下,后来屡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他自己觉得在项羽手下是没有指望功成名就的,于是逃离项羽投奔刘邦。他离开项羽不是因为项羽冷酷暴虐,滥杀无辜,而仅仅是项羽不重用他。他没有是非观念,只有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他投奔刘邦不是看中刘邦的仁和德,而只是换个地方试试运气,一旦新的地方仍然不能满足他对名利的追求,他还会卷铺盖走人。以天下为已任,舍身以求仁,这在韩信那里似乎是没有市场的。谁能给他满足,他就为谁卖命,这样的人谁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最容易被谁利用,但一旦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也对你也就最危险。作为将将英才的开国君主刘邦,他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在天下太平、韩信封王后,如果刘邦仍要韩信服服帖帖地听话,他就必须给韩信更高的满足,可韩信已经贵为王侯,除了皇帝的位置,别的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挑得起韩信的胃口了,所以韩信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死。 韩信和刘邦的初次见面,满嘴谈的都是利。“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项羽)忍不能予”,项羽不愿意给诸侯利益上的满足,不能调动将士的积极性,所以“匹夫之勇耳”。项羽“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只给亲爱的人好处,不顾别人死活,所以“诸侯不平”;项羽“过无不残灭者”,到处侵犯他人利益,所以“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他说若刘邦“以天下地邑封功臣”,用利禄引诱,则“何所不服”?刘邦“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不侵犯民众的利益,所以“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在韩信眼里,离弃是因为利,聚合是为了利。“市人熙熙,皆为利来;市人攘攘,皆为利往”。他看不到天下英雄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已任的品德,看不到刘邦长者之风对天下英雄的感召力,贬低了天下英雄,贬低了刘邦,也让刘邦看到了他唯利是从的本质。 汉王二年八月,韩信和张耳在下魏破代以后,又一股作气灭赵降燕。这时韩信可能认为自己功劳大了,和刘邦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了,于是做了一件其他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事:请求刘邦封张耳为赵王!赐爵封王应该出于君王的本意,一般人是不敢随意向君主提出这个要求的。这时韩信可能利令智昏,以为自己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想让刘邦封自己为王,但毕竟对刘邦还有所顾忌,所以就先请刘邦封张耳为王。那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我比张耳的地位高,功劳大,你都封张耳为王了,你还不知道把我往哪里摆? 作为一个部属,不需要再有更多出格的行为,只这一条,就足以让刘邦对他的忠心感到怀疑了,所以在不久后刘邦成皋兵败不敢直接进入韩信军营中,而是乘清晨韩信熟睡以汉王使者的身份闯进韩营夺了他的将印。 汉王四年,韩信平定齐地,他可能以为刘邦会受张耳封王的启发主动封他为齐王,等了一段时间,可是一直不见动静,最后忍不住了,便直接派使者去找刘邦,让刘邦封他为齐王。可能他自己也觉得这种要求太出格,所以转了一个弯儿,让刘邦封他为齐假王。他可不可以提这要求呢?如果齐地真的象他说的那样“伪诈多变,不为假王无以镇之”,也许他提这样的要求是可以的。可问题是齐地真的是否动荡不安刘邦并不知道,韩信事先也没有请刘邦派人到那儿去考察,更重要的是他提出这个要求的时机是“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刘邦正处于生死关头,韩信这里明显的是乘人之危,敲诈勒索:你答应很好。如果不答应?哼,走着瞧!刘邦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攻之!要去攻打他!可见刘邦在接到韩信的这一要求时是何等的气愤!刘邦不得已,封了一个没有实际地盘的齐王给了他。 后来刘邦与韩信约好与彭越一起攻打项羽,可是韩信因为没有实际地盘,所以爽约,拒不出兵,使得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团团围住。这时刘邦已经对能不能指挥得动韩信失去信心,张良建议给韩信封一些地试试,刘邦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把陈县以东一直至大海的地方封给韩信。韩信一得到封地,马上出兵把项羽消灭在垓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项羽刚被消灭,天下还未安定,刘邦就故伎重演,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夺了他的军队,并在几个月后把他改封为楚王。他通过要挟恐吓得来的土地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就被刘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了回去。韩信被一时的利益所迷惑,使自己被刘邦所利用,消灭了项羽,壮大了刘邦,却为自己种下了隐患。 四年楚汉战争,韩信运用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同时他也以自己的所言所行,暴露了他“少年无行”的本质。因此,与其说他是死于功大,还不如说他是死于自己唯功名利禄是从而引发的信任危机。 有人说韩信最终是死于谋反罪。那么韩信谋反了吗?司马迁说他谋反了,但却故意在史记中为韩信谋反一说留下破绽。司马光将信将疑。依我看,韩信根本没有谋反或者没有来得及谋反,他充其量是死于“谋反”的罪名而已
文章TAG:刘邦哪些功臣刘邦一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最近更新

  • 纹痕的近义词,纹痕的近义词 交错的近义词 枯竭的近义词 指望的近义词 移居的近义词

    纹痕的近义词交错的近义词枯竭的近义词指望的近义词移居的近义词皱纹交杂枯燥盼望分居皱纹交杂干涸期望迁移妈呀限制,枯槁,盼望,乔迁2,纹的近义词是什么痕_360百科拼音:hén注音:ㄏ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去字开头的成语,去开头成语有哪些

    去开头成语有哪些2,去字开头四字成语大全1,去开头成语有哪些去开头成语有哪些:去害兴利、去食存信、去逆效顺、去杀胜残、去就之际、去恶务尽、去本就末、去住两难、去甚去泰、去粗取精、去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投机取巧的意思,投机取巧不能投机倒把

    投机取巧“投机倒把”都可以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但是投机取巧重在“耍花招”;即通过狡猾的手段获利;而“投机”重在“暴利”;也就是倒卖牟利,做事要踏实,不能投机取巧,”百科定义投机取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核心部门,工业的核心部门是

    工业的核心部门是管理层工程动力生产车间2,电子商务企业中核心的部门或职能是那些和传统企业有什么不同核心部门?业务部,财务部,生产部。和传统企业没什么不同,只是业务员很少因为市场拓展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王重阳,我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生于元和二年

    王重阳生于政和二年(1112),原名,后改称苏,王重阳我周游列国,收了七个徒弟,然后创办了道教全真派,王重阳我觉得全真教毕竟还是属于道教的,要讲究清静主义,但是王重阳的后代中,很少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大学生个人自传,首次发表自传谈大学生活与工作

    按时间顺序,可以先写入学时的状态,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离校时收获的总结,感情的升华,比如鲁迅自传就是一部叙事性很强的优秀典范作品,我们认为自传的作用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

  • 忌不自信翻译,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

    本文目录一览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一句用现代汉语如何翻译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1.(1)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

  • 快速的近义词,快速的近义词

    快速的近义词迅速,急速,火速急速迅速。{0}2,快速的近义词是什么迅速,快捷快捷快速的近义词:快捷、急剧、急速、敏捷、火速、疾速、神速、赶快{1}3,快速近义词快速近义词:急速,神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