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年好像,在安阳发现曹操墓,经过了专家的论证,确定曹操的墓在安阳,现在已经在开发了。这一消息再次炒热有关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魏武帝曹操墓地之争,而在中国考古界曹墓“河北临漳说”、“河南安阳说”、“河南许昌说”等多种版本之外,安徽学者经考证指出,曹操不仅生于安徽亳州,死后更是落叶归根,埋葬在故乡亳州。
1、曹操去世后,墓地埋在哪了?
曹操因头疼病(也有说是中风)死于洛阳,终年五十六岁,葬于邺城(今河北邯郸一代)高陵。传说,曹操有过刨人墓地的历史,他遗嘱里命人修七十二座墓冢,以防止有人掘墓,后人因为分不清七十二个墓冢那个是曹操之墓,就以七十二墓冢所在地为祭祀的地方了。不过,在前两年好像,在安阳发现曹操墓,经过了专家的论证,确定曹操的墓在安阳,现在已经在开发了!,
2、历史上曹操的墓在哪里?怎样看待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日中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纪念“三国志”特别大展于2019年7月9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整场展览从中国近年考古发掘中,以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人物相关文物为线索,从考古学角度还原更加真实的三国历史。展览最令人期待的是,三国研究史上最大的发现——200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曹操墓的部分文物将首次在海外展出,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一块刻铭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
展出文物共计约170件,以五大章节呈现。但是博主觉得,这些文物应该统统白送给日本,为什么?当年,曹操墓的发掘在日本NHK电视台第一报道后,《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各大媒体相继跟进,在日本民众中掀起了讨论热潮。甚至有人激动地说:“在电视上看到发现曹操墓的新闻,非常兴奋!先去喝杯酒庆祝一下吧!”这些珍贵的文物,幸好不是在中国展出,希望以后也千万不要在中国展出!因为,在中国呢?在反智主义的裹挟下,在河北籍诈骗犯“普通学者闫沛东”和一众历史考古民间科学家(简称民科)的极具张力的口才和表现力的围攻下,真正的考古专家却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众媒体们也天天围着被通缉的河北籍诈骗逃犯“普通学者闫沛东”屁股后面听大忽悠胡七八诌,网民们自然也更乐见专家被“打脸”,乐见各种“阴谋论”曲折离奇故事会,建议中国只留下“史上最大民科”高晓松所说的“老坛酸菜面”,除了这个,其它文物都应该送给更爱更珍视它们的日本人民。魏武王常所用石牌,网上民科造谣说是徐州石料厂加急订做的,对于这个说法,我只能说,哪个工匠做的,出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让给你当!大家看魏武王的“魏”字,它和我们现在写的魏字不一样,它在“委”和“鬼”下面有个山字的结构,这是汉代比较常见的写法,
到北朝的时候“山”字就写到上面去了,就是现在巍然的“巍”了,再往后山字就逐渐消失掉了,就是现在“魏”的形状了。为什么说石牌不能假造?如果这八块石牌是假的,我很难说他一定是曹操墓,但这个东西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文字的结构、书体、用法以及文字内容都要经受时代风格、典章制度、组合关系检验。我做考古这么多年,敢说,中国考古界的人很难仿制到这样的水平,
第二,文字内容与出土文物的组合关系经得起检验:镜台1 铁镜;砚台 书案。如果光顾石牌上的造假,还得买一块铁镜,还得让铁镜生锈,生出1000多年的锈来,这很难吧?这就是组合关系的检验,第三,石牌所刻文字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典章制度:“木墨行清、白练单裙”。这样的汉代词汇,没有知识背景支撑,怎么能够造出来这样的概念来呢?“木墨行清”,全国考古学界、史学界有几个知道这个概念?第四,每个字的结构要符合当时的文字特征,比如说“魏”、“书”、“练”与同时期的其他碑进行比较,可以比得很清楚,完全是同一时代的东西,所以每个字的结构还要符合时代,
第五,每个字的写法要符合当代的书写风格。那个时候不可能写出楷体,也不可能写出甲骨文,第六,措词要符合当时的词汇,“常所用”、“格虎”都是当时的词汇,有人说这是现代词汇,其实不是,第七,表达要符合当时的习惯:趙建武十一年,大歳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这是但是的表述语法,造假要挖空心思,造得这么天衣无缝,60块牌子加上8块石牌,全国有谁能做?组织全考古研究所的人研究一年,也不可能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