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 > 恩施州 >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百年孤独读后感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18 23:31:58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百年孤独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作者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百年孤独读后感

2,百年孤独的读后感 100字

“就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马贡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对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百年孤独”,既是说拉美落后的时间之长,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态:对进步和先进的漫长等待.百年孤独,百年的等待.至于这以后,落后和贫穷还会不会出现,没有明确答案,但是马尔克斯的愿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不管马贡多发生的一切有多离奇古怪和扑朔迷离,都是取材于马尔克斯对拉美现实的观察和感悟.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 100字

3,求百年孤独的读后感

孤独的血液——《百年孤独》读后感   无怪乎马尔克斯花了那么长时间去写出这本书,它的确与我之前所看过的很多小说都不一样。情节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达空间的压缩,因为篇幅摆在那里。   整本书数十万字中的大部分是马不停蹄的快节奏情节发展,而作者的表达并没有刻意地塞进字里行间,而是靠着整个情节的情绪基调的不变来达成。小说中情节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整本书的情绪却如一只巨大的木桩钉进了大地一般纹丝不动。作者正是用这种手法来凸现出这种一成不变的情绪,那就是深深的孤独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觉到布恩蒂亚家族百年间数代人的性格核心几乎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个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块石头,抵挡得了过去,却无法与未来同行。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死。他被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击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过了整个马孔多,避开了所有人的眼睛,绕过容易被弄脏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厨房忙碌的乌尔苏拉面前——乌尔苏拉才是这个家族数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尔卡蒂奥是第一个死去的布恩蒂亚,流出来的是孤独之血。火药的硝烟气味久久不散,萦绕在他的房子里,萦绕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贯穿百年的孤独那彻骨的荒凉。 .

求百年孤独的读后感

4,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左右

给你一篇范文参考一下吧~《百年孤独》读后感我读完《百年孤独》,掩卷冥思时,浑身涌起一股颤栗感,它并不是我所喜欢看的小说类型,故事中的情节让人仿佛置身在一个发生了不可能事件的现实生活中,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让人恐惧不已。先说说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上。书中有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情节,就是不眠症的情节,马孔多镇上的居民随着何塞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夫妇的养女雷贝卡的失眠而相继患上不眠症。患了这种失眠症,最可怕的不是睡不着觉,而是失眠症必然演变成健忘症。开头会忘掉童年时代的事儿,然后会忘记东西的名称和用途,最后再也认不得别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跟往日的一切联系。为了生活,马孔多的居民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如给牲畜、家禽和植物标上名字:“牛”、“山羊”、“猪”……看到这里我不禁想了想,如果哪一天我们连标签上的字的含义都忘记了,那又该怎么办?这些标签上的字的含义,都是我们历经几千年的学习与探索才发明出来的历史,如果我们忘记了历史,我们的存在也许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读后感《百年孤独读后感》。故事中布恩迪亚家族的让我觉得压抑,并不是因为家族氛围有多么森严,而是这个家族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这百年的蹉跎岁月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终点回归起点,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都在不断重复圆周轨迹,到最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马尔克斯用短短几十页勾勒出一个家族的兴衰,这与中国的《红楼梦》迥然不同,我们要用多少章节才能铺垫一幕黛玉葬花。这个家族中的人总是不断重复着名字:阿卡迪奥、奥雷良诺、阿玛兰塔……就像他们不断重复在他们身上的轮回宿命。乱伦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是一种禁忌,而小说中不止一次描写了这种关系:因恋爱受挫的阿玛兰塔与自己的侄子恋爱、第三代阿卡迪奥疯狂地爱恋母亲以至差点铸成大错、第六代奥雷良诺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母发生了关系生下了孩子……这都是因为孤独所犯下的罪行。死亡、乱伦各种各样的阴霾缠绕着他们,让他们痛苦不堪地离开这个世界。孤独,冷漠,已经是这个家族的人的共性,诚如小说中写道:“布恩地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地沮丧,他们又以不同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正是这种孤独才让他们走上悲剧之路。

5,读百年孤独有感

[读《百年孤独》有感]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闲来无事,顺手拿出了已经看了一半却让我对里面人物名字感到闲来无事,头痛的这本书—百年孤独》索性,一口气全部解决,读《百年孤独》有感。。头痛的这本书—《百年孤独》索性,一口气全部解决。《百年孤独》这本书是出自哥伦比亚作家西亚马尔克斯的手笔,百年孤独》这本书是出自哥伦比亚作家西亚马尔克斯的手笔,是典型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是典型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就如同开始说的这本书里每位主公的名字都是让我眼花缭乱的,就如同开始说的这本书里每位主公的名字都是让我眼花缭乱的,让我眼花缭乱的然而,然而,那庞大的家族系统也是需要我慢慢地去纾解,那庞大的家族系统也是需要我慢慢地去纾解,寻找故事的线头。寻找故事的线头。随着布恩迪亚回忆,起初布恩迪亚随着布恩迪亚回忆,布恩迪亚回忆我又再一次慢慢地向故事里走去。我又再一次慢慢地向故事里走去。因杀死阿基拉尔而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一些村民寻找新的住所,因杀死阿基拉尔而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一些村民寻找新的住所,来到了一个叫做马贡多的地方。然后,由于家人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来到了一个叫做马贡多的地方。然后,由于家人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家人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慢慢地布恩迪亚家族发展了起来,也预示着慢慢地布恩迪亚家族发展了起来,布恩迪亚家族发展了起来成为了马贡多的大家族,成为了马贡多的大家族,马贡多的发展。马贡多的发展。不得不说布恩迪亚家族的发展也是无不再时时刻刻的不得不说布恩迪亚家族的发展也是无不再时时刻刻的也是震撼着我。家族七代人的充满坎坷的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时震撼着我。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现实,血淋淋的现实和令人看似荒诞的神话传说都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现实,是令我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读后感《读《百年孤独》有感》。但是,次次的深入思考,是令我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但是,次次的深入思考,又促使着我不断地进行下去。在这里我似乎可以看到政客们虚伪,统治者们的残不断地进行下去。在这里我似乎可以看到政客们虚伪,忍,民众的盲从和无知。联系到现今的社会,我不得不说我们现在享民众的盲从和无知。联系到现今的社会,受的生活对我们来说也是算得上是上帝给我们的眷顾了。渐渐地我似受的生活对我们来说也是算得上是上帝给我们的眷顾了。乎能够感受到作者为什么将此书名要加上孤独二字,乎能够感受到作者为什么将此书名要加上孤独二字,家族中夫妻之为什么将此书名要加上孤独二字间、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感情可言。而就是这种感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感情可言。情交流的缺失,不就正好造成了彼此乃至社会的孤独么?尽管有的人情交流的缺失,不就正好造成了彼此乃至社会的孤独么?乃至社会的孤独么在不断努力试图改变这种社会风气,在不断努力试图改变这种社会风气,但长时间的压迫和思想的落后又怎能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也正是这种风气的存在一个国家,一个怎能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也正是这种风气的存在一个国家,时代是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的。时代是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此书的结局会是一个毁灭性的局面,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自己愤慨情感的一种表达吧。其实,毁灭性的局面,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自己愤慨情感的一种表达吧。其实,当我看完这样的结局后,也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自己真的当我看完这样的结局后,也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无法想象这种社会风气要是再进行下去,我们将怎样去面对。无法想象这种社会风气要是再进行下去,我们将怎样去面对。面对自己也可以想到情感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维护,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可以想到情感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维护,也是一个社会,家,乃至一个时代的发展。乃至一个时代的发展。

6,百年孤独读后感

最近看完了百年孤独,书看得很快,可信息量太大,反而还未消化完毕,停留在对一本好书囫囵吞枣泛读一通的阶段。相信还要反复咀嚼几遍,我才能真切明白作者对人类历史的讽刺有多深。目前我对百年孤独的理解仅是这是一本介绍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的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与准则。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阴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他们在马贡多生活,在这个孤独的小镇与以马贡多小镇为中心形成的一个范围活动着,在这里他们完成了生命的升华,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以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起就无形中担负着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认为必须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并不属于这个家族,他们最大的相似点,就是孤独二字。孤独,打自这个家族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紧的相连在一起,他们生来是孤独的家族,死后也并没有逃脱孤独二字。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必须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有时候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的沟通越多,得到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精神的唯一与独立。外表接受阳光,内心处以安静、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经时光岁月,内心的自我则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恒的时间。在此间隙,肉体与表面光滑无损,思想与灵魂历千锤经百炼、在无数思考疑问中打磨淬火、最终到达片刻的成熟。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与不同的见地。成熟与不成熟,界限非常模糊,无所谓何谓正确,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解释获得不同的支持。本无善恶,取人性命,报以恶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为罪大恶极之人?杀人者无心、有心;失手、蓄谋,各样情况交错,以何为标准、准则?有信仰与有无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变化,若以对方为正确,岂不是杀人至于无形,否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的唯一的意义,倒比扼杀了这人的性命更加残忍。学习有各种方法,以为融会贯通最佳,并不需反复询问知识深浅。分数可衡量某个时期的付出,却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丰富程度,为蚁群所用,多中取少之时,才为体现分数考试价值之时。知识永无止境,断章取义、以小断大、舍远贪近、求分弃才需改进。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人生观与原则。自认为,温婉的细涓长流的为最惬意不过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理想生活,简单而又难得。书本,单人,细笔,空房独处一下午。房外倾泻阳光,房内静聆阅书,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独处的快感。刹那间,能听见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灵的深处,身体里,灵魂在亘古持久的孤独中永恒的巨大的轰鸣。我的生活态度,也便是独立且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论是面对过去,现在,或是未来。
原发布者:abao1222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我并没有真正看完,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算是知道说了些什么吧。尽管深层次的体会我没有,那种深层次的共鸣也没有。但是我还是觉得我应该写点什么,一些感触,因文中人或是介绍的事带来的感触。  我喜欢一部小说,也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却必定有能然我流露追忆、思绪纷飞、共鸣,人生的、生活的、哪怕是关于看待某人或是赞同某个观点这个缘由。《百年孤独》恰好拥有这点。虽然它刻画的事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其中的种种不正是现实的印射吗?深刻的东西我体会不到。毕竟我经历得不多,或许真实的我看到过很多,然而没有深思,我又怎能理解。  人是矛盾的结合体,我非常赞同。因为我就是一个例子。对于《百年孤独》我觉得它扣住了我的心弦。每个人心中、脑里都有一个虚构的世界——天堂般或地狱般。《百年孤独》的曲折离奇真正让我感叹,至少我内心的虚构世界没有这么繁杂,怎能不喜欢?怎能不对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肃然起敬。但是就算这么多让我沉浸的东西却也让我觉的无味,也许是因为我是个太实在的人,虚构到底是不可能的。而文中那样曲折的故事情节更让它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令我们大哭、大笑、引吭高歌和长吁长叹。但是过后,过后这些都不只是一场心灵盛宴,能留下什么?不过刹那间那些情愫。于是我不得不有点厌恶它,好像我内心那般完美的世界我也只会深藏,只由于那是虚幻。  “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

7,百年孤独的读后感有什么好听的作文题目吗

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百年孤独之读后感 前几天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打算写篇读后感,苦于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乱以至于理不出头绪。 一直深刻赞同王菲的《我也不想这样》中的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恋还是相爱,到最后会发现不管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都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难免孤独。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有人与我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两条线必然愈行愈远。 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塔;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苏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我的上将奥雷良诺。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 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最近看完了百年孤独,书看得很快,可信息量太大,反而还未消化完毕,停留在对一本好书囫囵吞枣泛读一通的阶段。相信还要反复咀嚼几遍,我才能真切明白作者对人类历史的讽刺有多深。目前我对百年孤独的理解仅是这是一本介绍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的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而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与准则。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阴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他们在马贡多生活,在这个孤独的小镇与以马贡多小镇为中心形成的一个范围活动着,在这里他们完成了生命的升华,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以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起就无形中担负着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认为必须非做不可的事情。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似乎并不属于这个家族,他们最大的相似点,就是孤独二字。孤独,打自这个家族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紧的相连在一起,他们生来是孤独的家族,死后也并没有逃脱孤独二字。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必须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有时候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的沟通越多,得到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精神的唯一与独立。外表接受阳光,内心处以安静、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经时光岁月,内心的自我则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恒的时间。在此间隙,肉体与表面光滑无损,思想与灵魂历千锤经百炼、在无数思考疑问中打磨淬火、最终到达片刻的成熟。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与不同的见地。成熟与不成熟,界限非常模糊,无所谓何谓正确,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解释获得不同的支持。本无善恶,取人性命,报以恶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为罪大恶极之人?杀人者无心、有心;失手、蓄谋,各样情况交错,以何为标准、准则?有信仰与有无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变化,若以对方为正确,岂不是杀人至于无形,否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的唯一的意义,倒比扼杀了这人的性命更加残忍。学习有各种方法,以为融会贯通最佳,并不需反复询问知识深浅。分数可衡量某个时期的付出,却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丰富程度,为蚁群所用,多中取少之时,才为体现分数考试价值之时。知识永无止境,断章取义、以小断大、舍远贪近、求分弃才需改进。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人生观与原则。自认为,温婉的细涓长流的为最惬意不过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理想生活,简单而又难得。书本,单人,细笔,空房独处一下午。房外倾泻阳光,房内静聆阅书,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独处的快感。刹那间,能听见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灵的深处,身体里,灵魂在亘古持久的孤独中永恒的巨大的轰鸣。我的生活态度,也便是独立且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论是面对过去,现在,或是未来。
文章TAG: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百年百年孤独孤独

最近更新

  • 婴儿多大用枕头,新生宝宝多大可以用枕头

    新生宝宝多大可以用枕头2,婴儿多大需要枕头1,新生宝宝多大可以用枕头如何挑选一个适合我们宝宝的枕头呢?市面上宝宝枕头的枕芯只要有三种类型:1、颗粒状材质:植物籽或植物壳。因为可以自 ......

    恩施州 日期:2023-05-06

  • 眼霜步骤,请问眼霜正确使用顺序是什么

    请问眼霜正确使用顺序是什么2,眼霜的使用方法是什么1,请问眼霜正确使用顺序是什么正确的顺序是:洁面、水、眼霜、乳液、隔离。用在眼霜之前的一般都是水,这个不用特别避开眼睛周围,轻微抹 ......

    恩施州 日期:2023-05-06

  • 积的成语,关于积字的成语

    关于积字的成语积字的成语有:积重难返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少成多2,有积和虑的成语有哪些处心积虑[chǔxīnjīlǜ]基本释义: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 ......

    恩施州 日期:2023-05-06

  • 气愤的近义词,气愤的近义词

    气愤的近义词气愤——气恼、愤恨、愤懑2,气愤的近义词是什么气愤的近义词——恼怒、愤恨、愤怒、仇恨、愤懑、愤激、义愤、憎恨、愤慨、脑怒、气恼气愤:【拼音】:[qìfèn]【释义】:1 ......

    恩施州 日期:2023-05-06

  • 不怒而威,不怒而自威是什么意思呢

    不怒而自威是什么意思呢即使不发怒也很令人望而生畏希望你满意!2,成语不怒而威请实例解释你好!不用发怒就能使人感到威严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同学们 ......

    恩施州 日期:2023-05-06

  • 湖南邵阳学院,湖南邵阳学院怎么样

    湖南邵阳学院怎么样2,湖南邵阳学院怎样1,湖南邵阳学院怎么样邵阳学院是湖南省二本学校排名靠后几名的二本院校好不好都是要自己努力的有两个,一个专科,一个二本。说实话,本地人是瞧不起这 ......

    恩施州 日期:2023-05-06

  • 电池简笔画,电池怎么画

    电池怎么画2,电路图中的电池怎么画1,电池怎么画电池是一个圆柱体所以要先画一个圆柱再在圆柱的下底圆画一个小圆柱记住小圆柱不要太大要注意整体效果2,电路图中的电池怎么画两竖线,一长一 ......

    恩施州 日期:2023-05-06

  • 非同小可的意思,非同小可是什么意思

    非同小可是什么意思2,文言文常识小可的意思1,非同小可是什么意思释义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出处元·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恩施州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