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报考职位备注是参公管理,说明报考的职位是事业编制,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在职务和职级晋升、工资套改等各方面,均按公务员标准执行,享受同等待遇。参公管理人员和公务员是有区别的,具体差异如下,参公管理事业编制虽然不是行政编,但各方面待遇与公务员无异,没有什么差距。
1、参公管理和公务员的区别是什么?参公管理是公务员吗?
参公管理人员和公务员是有区别的,具体差异如下:一,公务员特指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及其实施条例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比如行政、司法、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得依法取得有关执业资格并经国考或省市公考等形式而入职的人员一般而言就是公务员。二,所谓参公管理人员就是参照上述管理办法进行的非公务员编制的其他的执行国家公务或社会事务的工作人员,比如从事各级共青团、妇联、工会、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的公务人员,比如在中国法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人民团体内部的从事日常公务的工作人员,而且同时必须在上述机构中已经取得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一般而言才能被称得上是参公管理人员,这类人员一旦获得进步向上机会,其实在晋升、晋级、升迁等方面与公务员待遇基本上是相同的、一致的,
三,在国家机关或地方各级机关中从事综合、后勤等非管理岗位工作的获得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以及中央或地方直属重点大学、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中已经晋升到处级或以上干部,一般而言也是属于参公管理人员,其晋升任职通道及其政治福利待遇与公务员基本上都是对应的、协调的。综上所述,参公管理人员与公务员是有区别的,但从发展、晋级、升迁及待遇角度看问题,实际上还是机会平等、人人平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织人事制度的多元化、圆通性、包容性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成长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
2、公务员的职位备注是参公管理,是编制吗?与真正的公务员有区别吗?
公务报考职位备注是参公管理,说明报考的职位是事业编制,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在职务和职级晋升、工资套改等各方面,均按公务员标准执行,享受同等待遇。因此,参公管理事业编制虽然不是行政编,但各方面待遇与公务员无异,没有什么差距,参公编制的形成有其由来,过去由于行政编制有限,拿不出太多编制用于招录人员,而不少事业单位又实际上承担着行政执法职能,为了符合法律程序,于是采用了折中的方式将部分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按公务员法来管理其在职人员,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由于待遇和晋升方式都一样,某种程度上来说,参公人员就是公务员,但细究起来,参公和公务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说交流,很多地方已经实现参公和公务员自由流动,两者之间相互调动没有障碍,但也有一些地方不行,将参公人员调行政视作“逆向流动”,除提拔到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允许调到行政机关外,一般人员仍不能实现参公到行政的自由流动,
特别是本次机构改革后,很多参公单位取消,一部分参公人员可以随职能划转分流到机关安置,还有一部分参公人员将随单位改公益,保留参公身份,虽然身份待遇保住了,但是在公益类事业单位无法执行公务员管理系统,实际上已经没有了职务上升空间,对这部分参公人员而言,未来非常尴尬。而相反,如果是公务员,无论怎么改,晋升体制不会变,无非单位好赖有差别而已,
3、国考岗位报名,参公人员与公务员差距有多大?
参公分行政参公和事业参公两种。行政参公,主要集中在群体组织,比如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和民主党派机关,他们不具备行政执法职责,但出于各方面需要,其机关人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身份实际上是公务员,事业参公即我们常说的事业编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这是一种介入事业编和公务员之间的特殊身份存在,在编制性质上,事业参公本质上还是事业编,与其他事业编制一样,可参公事业编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作和政治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