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沁县一带,1970年代初,常有河南、山东去的人打零工,在当地人心里,好像河南、山东都是穷地方,因为历史上,常有河南、山东的人逃荒过来。山东和东北的辽宁省就是间隔一个渤海海峡,也就是100多公里吧,虽然说山东在东北三省之南,山东还是属于北方。
1、山东菏泽的人,为什么说河南话?
此问题如果反过来问也同样可以,河南人为什么说山东菏泽话,归结原因在于,大范围属性上的方言,没有河南话一说,也没有菏泽话一说,两者基本都属于中原官话的方言范围。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前些年因为工业短板,省内大批务工者分散到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随之带去的就包括自身方言,所以当很多人后来发现山东鲁西南方言与河南话类似时,就有点搞不清楚,其实菏泽的中原官话也是土生土长的方言,根本不是后期受河南影响,
就像是普通话普及全国一样,中原官话的使用范围主要包含山东鲁西南地区和河南大部,且两者不但方言属性类似,文化习俗、饮食等也有很大相似性。不能说菏泽人说的是河南话,中原官话不是单纯河南一个省份就能代表的,只不过河南作为中原官话发源地,当前使用人数较多罢了,当然,菏泽本地方言与河南方言虽然同属于中原官话,但仔细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音调、音色上都有差异。
2、在东北人眼里,山东算南方吗?
其实山东和东北的辽宁省就是间隔一个渤海海峡,也就是100多公里吧,虽然说山东在东北三省之南,山东还是属于北方,中国的南北划分标准: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这是自然的界限,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的界限。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的南北方,在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南北差异的主要表现,在自然、体质、语言、性格、文艺、饮食、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
3、“闯关东”人人皆知,但山东人、河南人“走山西”为啥鲜有人提及?
行走在晋东南大地,发现境内很多村庄都是山东人、河南人聚族而居,继续深入运城、晋城、长治等地,发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的。晋东南沁县一带,1970年代初,常有河南、山东去的人打零工,在当地人心里,好像河南、山东都是穷地方,因为历史上,常有河南、山东的人逃荒过来,今天看来,山东人逃荒,闯关东的多,逃往山西的,主要是鲁西一带如菏泽地区的人口;河南人逃荒,则山西是一个主要的方向。
逃荒到山西的河南人,真是太多了,1942年因为战乱、干旱的原因,河南爆发大饥荒。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
而大多数关于河南饥荒的中英文叙述都认为,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据悉,当初因为战乱灾荒的原因,大量的河南、山东难民为了躲避战乱,举家开始逃荒,一路逃到了山西,据很多当事人回忆,他逃来时已经成年,口音没改,讲一口河南话;她的妹妹逃来时未成年,口音改了,讲一口地道的沁县当地土话。狗赖他娘刚来时嫁在外村,有生育,后改嫁本村,生下狗赖,
记得她个子高,身材好,半裹过的脚,容貌也好,年轻时肯定属于漂亮的妇女。生产队期间,某天早晨轮到我家给上地的人送饭,我去她家取饭,等待间隙,她突然往我口袋里塞两个苹果,也不说话,当时,大家都穷,两个苹果可不简单,说明她很善良很喜欢男童,我记得清清楚楚,是红红的沙沙的那种香苹果,个头不是很大,应该是她家树上结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