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对羊儿有这样的描述“吃的中草药、喝的山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从中道出了新疆羊的生活环境,也是新疆羊肉好吃的原因。新疆的山羊还有个特点,一年中只有到了刚入冬的那一个月的肉质是最好吃的,所以这一个月的山羊又叫“冰碴子驹里”,这时的山羊吃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的青草,又吃了挂了冰霜的青草,膘肥体壮,肉质不膻不腻,深受美食家的喜爱。
中国好吃的羊肉一定很多很多,但我吃过最多的就是新疆的羊肉,当然,我也吃过内蒙古、甘肃的羊肉,但让我这个对吃不太讲究的人嘴里,好像都差不多,都很好吃,各有特色。因为吃新疆羊肉比较多,就讲讲我吃新疆羊肉的体会,在新疆,对羊儿有这样的描述“吃的中草药、喝的山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从中道出了新疆羊的生活环境,也是新疆羊肉好吃的原因。
首先,新疆的面积比较大,从地理上分为南疆和北疆,气候、水土等条件也不一样,羊的肉质和风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南疆纬度较低,冬天不下雪,气候干旱,土壤呈现碱性,草也是碱性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干旱和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比北疆要高很多,因为地势平坦,多沙漠、戈壁滩,因此绵羊较多,羊肉吃的碱性草,喝的也是碱性水,羊肉较肥,肉质比较松软鲜嫩,无论是烤、清炖、做抓饭,都比较好吃,而且肉质易烂,纤维较少。
北疆的气候较冷,造就的是一些耐寒的山羊,比如阿勒泰的大尾羊,这种羊有两个大尾巴,储存着两大块羊油,这两块羊油就是这种羊度过寒冷、缺少饲料的秘密武器,这两块羊油如果使用,可以和瘦肉搭配包包子,做烤肉,还可以和白糖做馅,包糖包子,听起来可能很腻,但确实很好吃,其次,新疆的山羊还有个特点,一年中只有到了刚入冬的那一个月的肉质是最好吃的,所以这一个月的山羊又叫“冰碴子驹里”,这时的山羊吃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的青草,又吃了挂了冰霜的青草,膘肥体壮,肉质不膻不腻,深受美食家的喜爱。
每年下雪后的一个月就是新疆人吃“冰碴子驹里”的季节,过了这个季节,山羊肉又恢复到了又硬又膻的老样子,只能等到来年下第一场雪,再吃“冰碴子驹里”了。在新疆,还有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药羊”,这是当地人对生活在山里的山羊的叫法,因为山里的山羊爬悬崖走峭壁,主要吃这些地方都是生长中草药的地方,羊长期吃中草药,连羊肉都有一股中草药味,但这样的羊特别少,牧民一般是自己吃,
2、羊哪个部位好吃?
羊浑身是宝,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功效和口味,但经常会碰到顾客问饺子馅用哪个部位羊肉好?涮羊肉用哪个部位好?红烧用哪个部位羊肉好?今天就为大家呈现各部位吃法。1、头尾部位头:肉少皮多,可用来酱、扒、煮等,尾:羊尾以绵羊为佳,绵羊尾脂肪丰富,质嫩味鲜,用于爆、炒、汆等;山羊尾基本是皮,一般不用。2、前腿部位前腿:位于颈肉后部,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
羊胸肉嫩,宜用于烧、扒;其他的肉质性脆,筋较多,宜用于烧、炖、酱、煮等。颈肉:肉质较老,夹有细筋,可用于红烧、煮、酱、烧、炖以及制馅等。前腱子:肉质老而脆,纤维很短,肉中夹筋,适于酱、烧、炖、卤等,3、腹背部位脊背:包括里肌和内外脊肉,俗称扁担肉。外脊肉位于脊骨外面,呈长条形,外面有一层皮带筋,纤维呈斜形,肉质细嫩,专用于较嫩菜肴的主料,用途较广,用于涮、烤、爆、炒、煎等;里脊位于脊骨两边,肉形似竹笋,纤维细长,是全羊身上最鲜嫩的两条瘦肉,外有少许的筋膜包住,去膜后用途与外脊相同,
肋条:俗称方肉,位于肋骨里面,肥瘦互夹而无筋,越肥越嫩,质地松软,适于涮、焖、扒、烧、制馅等。胸脯:位于前胸,形似海带,肉质肥多瘦少,肉中无皮筋,性脆,用于烤、爆、炒、烧、焖等,腰窝:俗称五花,位于肚部肋骨后近腰处,肥瘦互夹,纤维长短纵横不一,肉内夹有三层筋膜,肉质老,质量较差,宜于酱、烧、炖等。腰窝中的板油叫腰窝油,
4、后腿部位后腿: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较广。其中位于羊的臀尖的肉,亦称“大三叉”(又名“一头沉”),肉质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层夹筋,去筋后都是嫩肉,可代替里脊肉用,臀尖下面位于两腿裆相磨处,叫“磨裆肉”,形如碗,纤维纵横不一,肉质粗而松,肥多瘦少,边上稍有薄筋,宜于烤、炸、爆、炒等,与磨裆肉相连处是“黄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