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满足了当下人们对鲜活植物的需求。多肉植物近些年走成C位,主要是以下原因,多肉植物已记载的品种上万,分为50多科,在品种的种植培育决定未来市场能否持续保持热度,多肉植物是近些年热门的植物,甚至可以说成了一种大众化的喜爱,不管什么品种,养的如何,似乎谁家都有几盆多肉,而且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1、多肉植物的产地在哪里?
你好,我是晨曦,一个多肉大棚主。晨曦愿意分享多年多肉养护经验与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你问的是多肉植物的原产地还是国内的繁殖基地?如果说你问的是原产地那可就多了!目前多肉植物已记载的品种上万,分为50多科,几乎除了南极,北极都有了!但是分布最多的应该是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其次是欧洲和亚洲的亚热带地区,
多肉植物对于气候还是不算挑剔的,尤其这个品种可以耐高温,野外环境恶劣一些也可以。我们常见的多肉很多都是在沙漠,戈壁,河滩,石缝等地区生长繁殖,常年紫外线强,雨水少,风大,所以也造就了多肉植物耐干旱,不喜涝,喜光照的习性。如果你是想知道国内的多肉产地,晨曦作为一个大棚主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几乎全国都有多肉大棚,晨曦的同行里哪里的都有,
但是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山东,福建,云南这三个地方。山东青州是比较大的多肉基地,很多人家里都种多肉,但是山东青州主要以育苗为主,也就是一些单头,双头,小群,小苗,地栽苗,砍头苗等等。数量比较大,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云南因为是开挂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里优势和气候条件。所以云南主要以精品,老桩,大群生等为主,当然也有自己播种,叶插繁殖的,
云南的多肉品相好,状态好,价格也比较高。而福建最多的就是普货和仙人掌类,福建的大棚比较简易,我们市面上的一些个头很大,但是又比较绿的多肉大多来自福建。而且福建盛产拼箱货,福建的仙人掌,仙人柱繁殖规模应该是最大的。国内还有宿迁这样的基地,但是名声不太好,很多买过的人都知道宿迁假种子很多,多肉质量也一般,
2、多肉植物市场走向如何?
多肉植物是近些年热门的植物,甚至可以说成了一种大众化的喜爱,不管什么品种,养的如何,似乎谁家都有几盆多肉,而且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市场的着眼点是消费者,跟着消费者的消费出发点没错,也需要弄明白白多肉为什么能卡位,这对于想在这个行业寻找机会非常重要,多肉植物近些年走成C位,主要是以下原因:1、审美观念的变化。
曾经以绿叶红花的正统花卉观赏为主潮流,而如今,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个性化多元化甚至稀奇的不同审美视觉,呆萌酷炫的多肉就正好迎合了这种转变,成了人们新的选择,2、多肉植物满足了当下人们对鲜活植物的需求。肉肉普遍不大,甚至有些迷你,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只要有光照,甚至一个不大的飘窗就能成为一个多肉花园;同时多肉“懒养”的理念也正和消费者快节奏生活的所需。
可以说用最少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就能养活甚至养好一抹鲜活奇特的植物,3、这个时代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去中心化,个性化。人们从未如此的崇尚自我和发现自我,也更加注重个体生命状态的思考,不再一味的以大统一“高大上”的目标去衡量。你有红花配绿叶,我有肥嘟嘟毛茸茸的叶片;你有花开芳香时,我有灿烂极致时,你,我,相安。
同时大多数多肉都曾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但却都各自生成了成独有甚至可爱的模样,以自己的方式扎根、并能开出绚丽的花;这也正是这个大时代里小人物怀抱梦想、发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主流基调,多肉的流行,是这个大时代变换的缩影之一;是人们在去中心化(统一化),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人们逐渐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发现自我、崇尚自我、实现自我的写照。
单单从这几个方面看,多肉作为人们的新宠,随着市场推动的研发的跟进,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如何能继续搭上这趟车,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是否有足够的研发能力,能培育新奇个性的品种,目前的市场看,随便的大棚培植出普货的速度越来越快,产能越来越高,成本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很多当时的大贵货目前已经沦落到10元3盆乃至5盆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