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三门峡、济源都围绕洛阳,处在北西南三方。在经济上,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三门峡和济源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即便加上洛阳也很难撼动现在省会郑州的地位,进而开展三门峡的渑池义马和平顶山的汝州融城工作,建设洛阳至平顶山、三门峡城际铁路,逐步实现一体化。
1、假如洛阳,三门峡,济源能合并成立大洛阳,那在河南将会怎么样?
感谢邀请,首先我觉着这三个地市不会合并,其次即使合并在河南也是位居第二位,与现在洛阳在河南省内的地位相差无几。在经济上,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三门峡和济源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即便加上洛阳也很难撼动现在省会郑州的地位,并且合并后的大洛阳在交通和政策上与郑州相比不具有优势,在将来的发展则多更多的依靠洛阳工业基础,交通的不方便也就促使洛阳对于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非常有限。
而现在三门峡打造豫晋陕金三角的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济源打造旅游宜居小城的目标也很鲜明且人均GDP在河南排第二位,这些都暂时无法与洛阳产生联动作用,所以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的发展点来看,还是从建立大经济都市看,合并在河南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在发展政策上,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任务,但带动发展的同时也不能牺牲当地的发展特色。
三门峡位于三省交界处,在工业基础方面相对薄弱,但对于联系三省的贸易往来,发展本地农牧业具有优势,而济源自从在焦作分离开来,发展成果日益显著,旅游资源丰富,使得人均GDP位居省内第二,使当地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在建国初期因历史原因就是分大区管理,后来局势稳定后就做小做细进行拆分,现在的发展政策还是依据本地特色精准发展,济源的分离就是例子,如果在资源不能更合理的利用和分配下,一味地合并则更难加强对周边的管理,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在经济上也不能真正做大做强。
2、三门峡大坝和小浪底水库,是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座水库依存关系不是很大,假如把三门峡水库拆掉,小浪底仍然能生存,当然三门峡水库的存在也不是一点儿价值没有,当黄河出现逆天的洪水时,可以为小浪底挡挡枪,毕竟高坝建造的三门峡水库还有很高的库容,可以减轻小浪底水库的洪水压力。下图先说说三门峡水库目前运行状况,最早三门峡水库是行使小浪底水库功能,主要是解决黄河下游水患问题,由于听信了苏联专家团之言,在三门峡地方修建了高坝水库,没有考虑黄河泥沙问题,没想到蓄水之后不到一年,15亿吨泥沙全部淤积在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高程节节攀升,渭河宣泄不畅导致洪水倒灌,水库建成第二年,渭河大淤成灾,两岸受灾农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迁走,西安市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非常严重,富饶美丽的关中平原因三门峡水库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下图没有办法只能打开底孔,降低出水口高度,增加了排沙管,但也为此不能达到原来蓄水设计标准,水电站变成了径流式水电站,不仅是建大坝的巨资打了水漂,时至渭河水患依然无解,库中的巨量泥沙沉积,导致三门峡几乎成为死库容,相当于这座水库没有修建。
三门峡水库失败后,黄河下游水患问题还没有解决,为此采取了补救措施,又在三门峡水库下面不远处,修建了一座小浪底水库,这座水库是我们自已设计,没有征询外国专家意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造的,鉴于我们治理黄河几千年的经验,采用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束水攻沙”原理,利用不浪底水库制造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床,把泥沙冲到大海,
河床降低了,溃坝决堤的概率减少了。其次是蓄清排浑,减少水库泥沙沉积,并在大坝底部设计排沙孔,适时排出水库中的泥沙,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目前是汛期,小浪底水库开始降到时汛限水位,防黄河流域百年一遇洪水,三门峡水库是非常好的坝址,库容高达360亿,三峡才393亿,而黄河年径流量才576亿立方米,它能把黄河的一半径流拦截,建国后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洪灾问题,这个考虑不是不妥,但没有考虑黄河泥沙问题怎么解决,成了水利工程史上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