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刘备不相信孙权敢打荆州,便没有任何支援荆州的动作。关羽没有丢荆州,刘备的五虎上将都在的时候,刘备集团失去荆州,主要的责任是关羽没有大局意识,是他格局太小,孙权也咸鱼反身,处处拿捏刘备,夺取了江陵,巧得荆州,消灭关羽,又诱刘备离开巴蜀深入夷陵一举消灭刘备主力后,反而再拉拢刘备要联好争取政治军事的主动权。
1、如果当年关羽没有失荆州,刘备是否会统一天下?
开门见山,先上答案:个人认为,事实上刘备还真的有统一全国的机会,这个时间点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并且成功几率还不算太小,虽然要有几个必要条件作为前提,219年,打败曹操攻占汉中并据有上庸、房陵等三郡,让刘备集团的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在此基础上要完成统一的三个前提如下,第一个前提就是刘备集团实际控制的荆州一点没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
当然,荆州没失的话,董督荆州的左将军关羽也不会阵亡,并且会毫无意外地成为蜀国首任大将军,关羽在襄樊战役中的战死并将荆州丢的一干二净,不仅直接损失了三到五万战争经验丰富的精锐步军,还将从刘琦时代就开始成军的刘备集团水师全都打光。更为重要的是,荆州的丢失,还丧失了鱼米之乡的大粮仓和部分财政赋税来源,这从刘备打下成都后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就可见一斑,
第二个前提是第一个的关联问题,稍嫌苛刻,还是关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动固守荆州的话,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为争魏王之位中枢几乎停摆了小半年,曹魏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关羽趁此之机再发动北伐,也许能一鼓作气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对中说的上将军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阳,个人认为,对曹魏威胁最大的可能还不是直接杀向洛阳,魏国统治的核心腹地必定会重兵防守。
别忘了一件事,当年刘邦怎么攻入的关中和咸阳,之前一根筋地想出函谷关沿黄河打入关中,一直无法成功,直到听取张良建议从宛城出发,穿过秦岭,从武关很顺利地开进了关中,关羽统帅的荆州集团军也可效仿刘邦从宛城开往关中。当然,如果孤军深入势必失败,但假如刘备自带的益州军团同时从汉中直叩关中呢,二军合围长安,会出现什么局面?第三个前提,与刘备自身和孙权有关,
假如时间设定在220年,彼时的刘备还没称帝刺激到孙权,如果刘备能做好与孙权的统战工作,说服孙权一起伐魏,约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国地盘,也许孙权会从东线的合肥、淮南一线集全国精锐攻击魏国。假如以上三个前提能够实现,我们来推演一下战争结果:1、刘备军团和关羽军团联手围攻长安,同时扼守潼关,造成关门打狗之势,定能一举灭掉魏国关中军团;2、搞定关中之后,以此为大本营,待孙权军团吸引曹魏军力之后,效法刘邦挥师东下直逼洛阳,基本大事可定;3、搞定魏国之后,从江陵出师顺长江漂流直下南京,将孙权给收拾了,
2、关羽失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没有责任吗?
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要负军事责任,而刘备诸葛亮要负政治责任,是主要责任。关羽大意失荆州只是后人对英雄的一种宽容,从根本上来说,关羽丢失荆州并非大意,而是必然,只要是关羽镇守,荆州迟早会丢,只是时间而已,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分析一下。先说关羽的责任:一、关羽性格孤傲,这样很容易得罪人,给自己留下无穷的后患,
1、对内,在刘备集团里,关羽除刘备、张飞、诸葛亮、赵云等少数几个外,其他基本看不起,得罪了一些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关健时刻,容易遭人拆台。2、对外,毫无政治外交手段,一句“虎女怎能配犬子”把孙权给彻底得罪,为日后孙、曹联合埋下了伏笔,二、轻敌,关羽在生擒于禁,诛杀庞德,水淹七军后,滋生了严重的骄傲轻敌的情绪,只想北伐建功,却不管后方空虚,让孙吴抄了后路。
如果关羽能安心驻守荆州,凭他的能力守住荆州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关羽还有一些其他失败的原因,但都不是重要的。再说刘备、诸葛亮的责任:一、荆州本是四战之地,而且又远离西川,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对曹、孙、刘三方都有极高的战略作用,三方谁都想控制荆州,如此重镇,刘备、诸葛亮却没有做长远规划,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同时进行管理,但他们没有,只派了毫无政治头脑的关羽负责,岂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