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 > 大兴安岭 > 河南话说别人怎么那么自恋,为什么有些西安人说河南话

河南话说别人怎么那么自恋,为什么有些西安人说河南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03 16:37:06 编辑:广东头条 手机版

今天不少陕西人不仅能听懂河南话,而且也能说一口标准的河南话。站在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开封话最能代表河南话,河南话有一个元音,普通话里没有,这些河南人也把河南话带到了关中地区,抛开语言分类而言,河南各个地方的方言都是河南话的一部分,也都能代表河南话,并且最好听的方言肯定是自己的家乡话。

1、所有人提到河南话都是:咦!可带劲!这句话在河南说的人还多吗?

所有人提到河南话都是:咦!可带劲!这句话在河南说的人还多吗

咦!可得劲!纠正一下,是得劲,而不是带劲。“得”,在河南话里有舒畅、舒服、快乐等含义,“得劲”,意为:感觉到有股舒服劲。河南人感到高兴时,经常会说:“老得呀!”、“真得!”、“可得!”、“得晕了!”、“得死了!”......有的地方还创造出一个歇后语:得妞娘哭半夜------得死了!河南话有一个元音,普通话里没有,

我自己的操作水平有限,暂且无法打出这个国际音标,它就是把e颠倒过来。汉字“得”、“特”、“勒”、“国”、“隔”、“客”、“嚇”、“伯”、“拍”、“麦”、“则”、“侧”、“塞”、“摘”、“拆”等的读音,都是该元音,咦!可得劲!真得劲!在河南这话很流行。到了外地,一听到有人说这句话,就大致可以肯定是河南人,

2、河南哪个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话?

河南哪个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话

抛开语言分类而言,河南各个地方的方言都是河南话的一部分,也都能代表河南话,并且最好听的方言肯定是自己的家乡话。站在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开封话最能代表河南话,我老家平顶山,说着鲁山东边的方言,但在大学期间认识了很多开封的同学,感觉他们的方言比较有意思,特别是开封方言无论是信阳、焦作、济源、安阳的都能听懂。

开封给我的感觉就是说话轻飘飘的,音调比较好听,似有若无,那时候经常听室友讲开封话,像“没力儿、不孬、没啥事儿”等等代表着浓浓的开封音。我们有时也开玩笑讲,北宋时候皇上上朝会不会也说开封话,比如“今有啥事儿,这咋弄的啊”等等,总之,至于哪个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话,这个不会有统一的标准,方言本身就是最接近风土人情的文化,也多如星点。

3、为什么有些西安人说河南话?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

为什么有些西安人说河南话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

这里首先要说点儿有关我们汉语的基本发展历程吧,早遥远的夏朝,连文字材料都没有,我们当然也没有办法去考察夏王朝的语言了!进入殷商王朝以后,商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就在今天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当时自然就以安阳为中心的这一带地区的方言为主。当然,当时人们的语言和今天安阳话之间肯定是不同的,这毫无疑问。西周的建立者周人,来自关中平原,他们原来和商人之间的言语并不相同,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曾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文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诰》。《大诰》素称难读,后来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这是因为周公是在用当时的关中方言来发表文告,当然,那时候的关中话与今天的陕西话之间也千差万别。虽然,西周时期天子在宗周镐京,但作为西周王朝的重心却在东方,为此西周王朝还在东方建立了另外一座都城,就是成周洛邑,

周人的语言是在关中方言的基础之上向中原地区靠拢。平王东迁以后,春秋战国五六百年,天子之都在洛邑,春秋时期在王城(洛阳市西工区),战国时期在成周(今天洛阳城东,白马寺的东边),天子肯定也将一些关中方言带到了中原,最终与中原原有的方言相结合,而形成了雅言。雅言就是当时的标准语言,通行于整个华夏地区,而在春秋以后关中地区就归秦国所有。

秦国人驱逐了犬戎,但秦人在向西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戎人进入到关中,融合进秦人之中,相应地,秦人的语言之中也有一些戎人的言语成分。在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的百姓不大看得起秦人,甚至把秦人当成蛮夷,我想秦人和东方人言语的不同也是导致秦人被歧视的一个原因,春秋战国的五六百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华夏族第一次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群体,

这五六百年间,洛阳始终是天下的中心。虽然周王室威权不再,甚至一落千丈,蜷缩在洛阳周围很小的区域之内,但是洛阳城毕竟是天子之都,具有很大的象征性,以洛阳为中心而形成的雅言,也成为华夏族的通行语言,就连孔子在来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向苌弘问乐的时候,也学会了雅言,孔子后来教书的时候所使用的都是雅言。《论语》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文章TAG:自恋河南西安河南话说别人怎么那么自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