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山东农村是什么样子呢。山东农家院子,家家都有小门楼、影壁墙山东农家院还有个特点,就是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小门楼、影壁墙,、山东农村很少二层楼,大部分都是一层独院,当然这不是说山东农村贫穷,盖不起二层楼,我在山东三年,以我一个外地人的眼光,看山东农村与其他地方农村的区别,当然,还有很多精髓,可能还没有体会到,还请多多指点,欢迎评论指导。
1、真实的山东农村是什么样子?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是孔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孔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那么,真实的山东农村是什么样子呢?我是从外地来山东工作的,因为从事的是种桑树和与桑树相关的农业工作,因此,这三年时间,我一直在与山东的农民、农村打交道,我想从一个外地人的视角,为您解读一个不一样的,而又真实的山东农村,敬请指导,1、山东农村很少二层楼,大部分都是一层独院。
山东农村很少盖二层楼,大部分都是平房,又叫瓦房,我从胶东跑到鲁西南,一路走来,农村基本都是平房。与周边的河南、河北的农村相比,这点儿有明显的不同,当然这不是说山东农村贫穷,盖不起二层楼。经过我的了解,这恰恰是山东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其实,大部分农村都盖平房,即便是现在翻新重建,也是盖一层的平房(瓦房),这跟山东冬天比较冷有关系,为了取暖方便,保持热量不丧失,所以采用平房建筑,再加上土炕,是很好的越冬方式。
2、山东农家院子,家家都有小门楼、影壁墙山东农家院还有个特点,就是家家户户基本都有小门楼、影壁墙,小门楼的造型基本相同,主要由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结构比较简单、朴素。影壁墙上都有些寓意吉祥的图案或文字,同时,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这个从风水和实用角度,代表了中国农村传统的环境设计文化,流传至今。
3、山东农村宗族文化非常厚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很多农村传统,都逐渐被遗忘甚至丢弃,最明显的就是-家谱,我去过很多省的农村,以家谱为代表的宗族文化,都比较淡漠了,有些地方,这些年逐渐又兴起续家谱。但是,在山东,家谱的观念,根深蒂固,你随便问起一个农民,都能往上给你讲上几辈,这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了如指掌。
我觉得这是受孔孟文化影响最深刻的地方,尤其是“孝”文化,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4、山东过年要给全村长辈磕头曾几何时,我们都觉得磕头是民间陋习,要改革。其实不然,磕头过年,没有比山东更全乎的了。在山东,过年回家,不管你是再大的老板,再高的官职,回了老家,初一头等大事,就是给长辈磕头拜年,
先是给自己的长辈一一磕头,再是给村里其他长辈磕头,初一一上午,没有几十次叩头,就跟没过年一样。有位山东朋友春节回家,这样描述磕头的情景:带头大哥振臂一呼大伙儿就按辈分紧随其后,院子里呼啦啦跪倒一大片,黑压压的,男女分队,井然有序,先朝着祖宗灵位磕上四个头,恭恭敬敬,五体投地。然后鞠躬起身再给恭候已久的老母亲磕头,老母亲乐呵呵的拿了糖果四下里乱扔,
其实,住在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但是一年到头了,可能曾经吵过架,闹过不愉快的几家,通过拜年,尤其是通过磕头这个大礼,那些恩恩怨怨,能过去的就都过去了。要知道,都是七尺男儿,跪下来,一个扎扎实实的响头,不容易,我觉得这也是,孔孟文化在山东农村最明显的体现。我觉得过年磕头的习惯,不是陋习,反而应该传承下去,我们中国人就是磕头,这是最重的礼节,也只能先给最值得尊重的人和场合,你认为呢?我在山东三年,以我一个外地人的眼光,看山东农村与其他地方农村的区别,当然,还有很多精髓,可能还没有体会到,还请多多指点,欢迎评论指导!,
2、山东农村现在实施合村并居,是包括全部村庄吗?
山东的合村并居,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要进行合村并居,而是依据相关的规定,先分类,再规划,再实施合村并居。具体分析如下:首先,进行村庄分类,目前,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将县域村庄大体分四类:一是,集聚提升类,主要是现有规模大的中心村;二是,城郊融合类,主要是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村庄;三是,特色保护类,主要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四是,搬迁撤并类,主要是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