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平均亩产达到900斤以上。17年4.3亩地种植常规粳稻品种盐丰47,共收干水稻8160斤,折合亩产1896斤,全世界水稻平均单产量为每亩600斤,至今为止,我所了解到的水稻最高亩产量为袁隆平老师培育的湘两优900水稻品种,在2017年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创造的亩产2298.04斤的记录。
1、河南这次丰收怎么样?亩产多少斤?
河南这次肯定大丰收,专家已经预测中,虽然有些部门受灾但是不影响增收为什么呢?补种及时,现在地里有水可以抓紧种植水稻,以前在原来的基础上多挣一千,现在在原来基础上多挣五六百加上国家给的补助,丰收增产是没有问题的。根据专家预测河南的部分水灾不足以影响全国,那么全国都丰收也就代表河南也丰收,“国家有粮心里不慌,”现在我们连年增产又增收,粮库粮食够全国人民吃三年的,
现在我们战胜了灾难,我们应该庆祝一下,我们伟大的胜利,我们又赢了,建议各地都要挑选当地特色节目,喜庆丰收节,感恩国家,正好国庆真是双喜临门,放心吧,背后有用的强大的国家支持我们。全国人民笑开颜,今年又是丰收年,听说前些日子有个种花生的挣了不少钱,看来种地真是比城市里强多了,难怪都愿意在农村,好羡慕,。
2、杂交水稻以前亩产多少?杂交水稻比以前水稻亩产多了多少?
对于您的这个问题,我不邀自答!在我的印象中,七十年代中期,我所处的湘南地区,常规水稻种植双季稻,产量高的,年亩产在四百公斤左右,当然,也受限于当时,我国的农业化工水平局限,化肥普及率不高,种田耕地,以农家肥为主,硫酸铵,才刚开始使用,缺点是施肥不均,容易烧坏禾苗,后来,各地开始建设氮肥厂,生产碳酸氢铵,同样,使用不当,也易挥发和烧苗,更大的问题在于,氮磷钾营养成分不均匀,禾苗好看,空壳率高!七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当地开始试种袁老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威优6号,作为晚稻种植,若作为早稻种植,由于生育期在一百二十天以上,只能种一季,作中稻种植,当时实行集体化,种二季都吃不饱肚子,绝对不允许种植一季,传统的高寒山区,种一季的除外,
在同等的耕作条件和水肥条件下,作为晚稻种植的威优6号杂交水稻品种,与当时的常规水稻品种相比,产量几乎翻番,即亩产量400公斤右。第一代杂交水稻的缺点是三系法制种,制种产量不高,费工费时,随着科技进步,这些缺点都被克服!七九年春天,我即将高中毕业,我们生产队,被分为三个战斗小组,说白了,就是变相承包,当时,由于我家所在的战斗小组,浸谷育早稻秧时,烧苗烂秧,有五分之三的早稻田缺秧,面临严重减产的风险!当时,组长找到我这个即将高中毕业的所谓文化人讨主意,我当时的想法是,二四得八,不如一九得九,人家二季收获八百斤,不如种一季杂交中稻威优6号,亩产九百斤,不仅省工省时,产量还高!由于我们组正在公社的眼皮子底下,组长担心会挨剋。
然而,己经错过了早稻插秧季节,也只能如此!一九得九的话传出去以后,队里其它二个组等着看我们的笑话,还笑话组长,让我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耍了!好了组长也比我大不了十来岁,是个文盲,我育的那部分早稻秧,他相当满意,对我的话,也是言听计从!自从我们组里二十多亩的稻田,插了一季中稻之后,我们把二季稻的肥料用在一季稻上,人工还省了不少,禾苗长得差不多有一人那么高,站在公社高处,那一片禾苗与众不同,弄得公社干部,隔三差五地组织去看,
其它二个组,也不淡定了,还酸酸地说,看最后结果。秋收之后,我们组里的一季中稻,亩产有一千二百多斤,而其他二个组的双季稻,也不过九百多斤,但是,我们的用工省了不少,其他开支也节约了不少,年终结算,我家里破天荒地分了十来担稻谷,也是自这年开始,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也许有些人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以为我在吹牛,一个十几岁的人,能让组长听我的话?我当时的奥妙在于,我们高中二年,其中有门课程是农业基础知识,加上家住公社门口,有正事无亊,跑到公社办公室去看巜湖南农业科技周报》,八三年,我率先把熬潲喂猪,改为生喂饲料,一次性喂了八头猪,也轰动了乡邻!总之,无论如何,我们今天能吃饱喝足,一是感恩前辈打下江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