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玉林市 > 写雨的散文,关于雨的优美散文

写雨的散文,关于雨的优美散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02 17:32:44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关于雨的优美散文

又等着下雨,晶莹的眼睛。 这时候的冬天,是我向雪花道别时的话语,我问了,“呵,圣诞最后的我的朋友,是否我还能再见你,吻你的冰清?”没听到答案,它匆匆化成了水,我未能解读它的声音。只添了一份期待。 一片银白化作绿意葱葱,我没头绪地看着雨下,斜斜的雨,细条的雨,沙沙敲落的雨,没有冬天时的冰冷,成了另一种对万物的滋润,落在屋顶上,轻轻落碎成晶莹的美丽。 豆大的雨点又落了一天,我仍没等到你的回眸,还是要等到明天吗?是的,大雨停下了,我不安等待的心沉寂,你的答案是只在寒冷中向我展示你的轻盈舞蹈,你自然艺术的美丽。于是我便不在窗前守侯,我的脚步和拌着青蛙鸣叫的指引向前,路边的花草还带着水晶般的露珠,做雨后的留恋。早晨的光景,太阳从几天的大雨中爬了起来,我看到一个养着荷花的水池;雨后,一向不弄波涛的它也显得活泼,我数着空气中的水珠,絮柳在池边飘扬,鼻子的指引让我望向了芳香;呵,何处来的雪片,已在这里飘扬。我目瞪口呆地看着雪花,白色的飘絮,盈盈地飞扬,拌着早晨空气中的清凉,我欣然接收到了圣诞节的答案:原来你一直都在,十二月的雪片。 秋天,我的庭院还没有到它的季节,但我可以想见,那时的雨也将会是饱满的种子,沉甸甸的落下,或许那时人们将热切欢迎它的降临,但我也只能想象人们收获时的欢乐。我仍只期待着它真正的在冬季,以它最完美的形象降临我的书笺。 过去写的。原创的

关于雨的优美散文

2,关于雨的散文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发出吱吱吱的吸允声,她们在雨中时而轻歌妙舞的摇曳,时而似羞如涩,幸福的呻吟着雨纷纷,思绪如绵,有时候人会在这种雨天莫名的孤寂,触景生情会产生凄美的感动!赶上这样的雨天,我会情不自禁撑起把雨伞来到雨中,听雨敲打伞的声响,啪嗒、啪嗒,直滴到人心底。。。
云雨霏霏,桃花映红。  静坐云水间,心若莲花一般清净。望将去,远山如黛,影影绰绰。薄如蝉翼的浮云,恣意舒卷,如仙子的丝巾旖旎缠绵。于是,微闭双眸,闻到醉人的花香,从飘渺的远方袭来。  有风,从千年的莲池中吹来,孕育着一帘幽梦。梦里,花落如雨,人欲醉。此刻,我拘一袭轻风入怀,轻飘若仙,如婉约的诗词含着墨香从古朴的书籍里溢出。  雨落,打落几片花红。倏然,在眼睑处,滴落成一抹情韵,挥之不去。  亭台处,琴声幽幽,穿尘而过。顺着摇曳的枝头,如清泉般流淌。渐渐地,在朦胧烟雨中,萦绕。依稀酝酿着一个千年传奇,在素衣女子的指尖回旋。  一个人,闲庭若步,走向红尘,在爱情的转角处停留。我优雅地伸出手指,挽留那份悸动,似乎只是一种虚无,一种淡然。  蓦然回首,灯花阑珊处,有你的身影,在微弱的灼光中香红影瘦。朦胧中,追寻着你的影子,也追寻着希望。是的,醉了。唯美的烟雨与悠扬的神曲一道,掠过枝头,穿过小溪,在尘封处,跌落成一段绝美的回忆。来不及触摸,也来不及呼吸,万物都是醉的。心也是醉的。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意境,都在追梦人的心里尘埃落定。
春天的雨

关于雨的散文

3,写雨的抒情散文

1、《雨的抒情》作者:(台湾)季薇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2、《雨》作者:巴金水滴从头发间沿着我的脸颊流下来,雨点弄污了我的眼镜片。我的衣服渐渐地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的一片……我无目的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转弯时我也不注意我走进了什么街。我的脑子在想别的事情。我的脚认识路。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马路,我不留心街上的人和物,但是我没有被车撞伤,也不曾跌倒在地上。我脸上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个钟点,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我回到家里,样子很狼狈。可是心里却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积满的尘垢都给一阵大雨洗干净了似的。我知道俄国人有过“借酒淹愁”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常说“借酒浇愁”。如今我却在“借雨洗愁”了。3、《骆驼祥子》作者:老舍风带着雨星,象在地上寻找什么……又一阵风,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雨道,扯天扯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4、《听雨》作者:季羡林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5、《雨》作者:郁达夫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
汪国真 雨的随想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不过,无论怎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然。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太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漫钢琴下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拟。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奇好。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而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似乎天地荒芜,惟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雨声不自觉地寄托了听雨者绝对的孤独,而听雨者呢,因雨声自应有不可言传地一笑,是心有灵犀的会意,还是放开怀抱的欢畅?听雨,最妙犹在深夜。夜色苍茫,抹去了所有的颜色,遮掩了一切的亮光。窗外一切若无,惟有雨声潺潺。张耳细听,在无穷的暗夜里,真是清妙的天籁呀!如飞珠溅玉,声声滴在心灵的最敏锐处,给予听雨者最直接地震荡,像落叶飘风,像静夜飞花,像寒山寺的钟声,像赤壁的划然一啸。夜雨潇潇,空阶滴到明的惆怅都因这空灵的妙音而冰雪消融了。李义山吟咏,“留得残荷听雨声”。真是悲秋后的旷达!听雨,能听出人生的一种况味来,又岂止留在残荷上的一片雨声。 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雨一直下 ◎雨    赶在你前面,我还是迟到  蹬在你的左侧,琥珀蛊或夜光杯  你看着我咬碎词语,吞下去  哑语里的比方,如些反复地吞吐  你的手指,紧紧地扣牢  此刻的光景  说来就来了,比预料的要迟  但狠了些,落在我渴望的七寸  这四面楚歌的湿,大约是我  从今往后故事里,被你捅漏的  点点滴滴  ◎一直下  之后,你的腰身瘦了一寸  我们并肩而坐,与小板凳  谈及浪漫,谈及阳台外隐匿的月光  红酒里的醉,愈喝愈浓  隔着爱情的玻璃,我目睹  你密集的心事,忧郁横陈  我的未来,从此落下病根  哪天,下到深处,夜晚的天空  满面泪痕

写雨的抒情散文

4,有关雨的著名散文都有哪些

1 听雨 下午在文科楼上自习,突然听到窗户一阵咯吱乱响,好大的风。向窗外看去,黄沙一片,天和地居然是一个颜色,沙子裹着树叶到处乱飞,到也别有一翻情趣。黑云适时地压了下来,4月的教室里竟然有些冷,雨点终于落了下来,砸得玻璃噼里啪啦乱响。下雨了。 我是个非常喜欢雨天的人。每到下雨的时候,自己总会变得莫名的多愁善感,对生活啊理想啊姑娘啊爱情啊什么的瞎感叹一气,并且固执的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雨天的情调。小的时候喜欢淋雨,一下雨自己肯定第一个跑出去,多大的雨都不怕,多响的雷都不怕,多亮的闪电都不怕,可见我小的时候就知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可惜后来长大了,这胆子也就小了,只好把对雨的喜爱由淋雨改成了听雨。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忍不住跑到外面淋一下,可每次都是刚出去就灰溜溜的躲回来,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兴致了,于是不禁开始感叹年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窗外的雨声渐渐地变大了,窗户玻璃上的雨滴也终于变成一道道水线,窗外的风景由清晰开始变形,终于模糊一片。这个时候整个世界再也没有一处安静的地方,滴滴答答的声音充斥着周围,好象一个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轻轻的拨动着自己的心弦,一曲美妙的爵士乐就此奏响,使自己久久不能平静。屋子外面风雨飘摇,屋子里却依然温暖如旧,这巨大的反差让人油然升起一种幸福感,就好象自己是幸运的诺亚,在整个世界即将毁灭的时候赶上了那条救命的小船。我喜欢这种感觉。 也许是爱屋及乌吧,我对关于雨的诗词也变得偏爱起来,其中最中意的有两首,而这两首里面恰好都有船。一首是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准确的说并不是描写雨的,但正是那句“画船听雨眠”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它,江南,画船,美人,雨,多美的意境!下雨的时候朗诵它,心情会变的很好,连嘴角都不经意间满是笑意。 另外一首也是宋词,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有点苍凉,却充满了禅意,每次读它,我都会觉得自己仿佛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走完了一生:少年轻狂,中年落魄,老年彻悟或者屈服,人生在世,大抵如此。 窗外的雨似乎小了,教室里的空气有些沉闷。我打开窗子,外面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异常干净而清晰,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都打着伞,有放学回家的小孩,有白发苍苍的教授,有两人合撑一把伞的恋人,配着雨声,这些好看的伞,犹如一朵朵盛开在校园里的莲花。而我,站在窗前,欣赏着雨,欣赏着他们,好象威严的上帝。雨 ( 郁达夫 )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象今年那么大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河的人,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位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
听雨》文/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呀?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
文章TAG:写雨的散文散文关于于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