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玉林市 > 灭人欲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灭人欲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28 02:43:48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2,存天理灭人欲 什么意思

字面的意思: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具体的含义,很… 有兴趣的话看参考资料吧! 参考资料: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zhidao.baidu.com%2fquestion%2f2328227.html%3ffr%3dqrl3" target="_blank">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28227.html?fr=qrl3</a> 天理 1、指自然的法则。《庄子.天运》:“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以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韩非子.大体》:“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 2、犹言天道。迷信者谓天能主持公道。南朝梁江淹《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今日天理昭然,一一是他亲口招承,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冤。” 3、儒家把天理看作本然之性。程朱理学将“天理”引申为“天理之性”,是“仁、义、礼、智”的总和,即封建的伦理纲常。他们还把“天理”与“人欲”相对立,成为一种禁欲主义的压抑人性的主张。在明、清时,受到本贽、戴震等进步思想家的有力批判。《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处,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惑人无穷...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孔颖达疏:“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灭绝矣。”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这里所谓“灭私欲则天理明”,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后来,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四)“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当然,他说的只是他自己的意见,其当世、后世之人应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由其禁锢!)。

存天理灭人欲 什么意思

3,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五) 二程的人性论祖述思孟学派的性善论。但二程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二程认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如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或作“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下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就是要我们抑制自己的欲望。更多的为他们为社会着想。当然不是完全抑制 我们的欲望。而是我们不咬过份追求他。 他的理论基础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想也是

存天理灭人欲是什么意思

文章TAG:灭人欲存天理人欲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