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子国,合肥古时战国是哪个国家

子国,合肥古时战国是哪个国家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12 09:36:37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合肥古时战国是哪个国家

合肥古为淮夷地,商朝称虎方,西周称夷虎。周时庐子国建都于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废分封,立郡县,合肥属九江郡。
没看懂什么意思?

合肥古时战国是哪个国家

2,中世纪欧洲有王国公国那有没有侯国伯国子国男国这些国家的首领都可

王国是一个统称。公国是指被封为公爵的贵族建立的囯家,可以和王国并存,公国的意思大致为,国王的亲信、兄弟,因为国王只有一个,继承人上任国王后,对他这个囯家有重大贡献、或者是很信任的兄弟之类的可以封为公爵,并授予一片私有的领地。侯国、伯囯、子囯、男囯这一类的囯家根本不存在,首先,如果你是这个囯家的王的话,你会封自己为侯爵、伯爵吗?除非你的名字里含有伯这个词汇,或者以名字的方式命名囯家的称呼,比如,你叫伯尔曼,你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作为这个囯家的名字,伯囯。中世纪的阶级有点像现在的美国,私有领土制,子爵以下的贵族几乎地位只是比一般人、奴隶高一点,权利几乎没有,除了一些有背景的子爵、有实力的世袭子爵,能拥有自己的领地和城堡,男爵就更可悲了,就和普通人差不多,依靠从军打下功勋,除了男爵男爵叫得好听,一没权利,二没领土,三没财物,几乎只是一个称号而已。所以你觉得有国王会封自己为侯爵贬低自己的身份,然后创建侯国、伯囯吗?国王-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平民-奴隶,地位大致是这样的,一旦封王直接就是王国,前提这个囯家不是附属国

中世纪欧洲有王国公国那有没有侯国伯国子国男国这些国家的首领都可

3,子产到底是谁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故称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生平简介子产(?~公元前522)春秋时政治家。复姓公孙,名侨。郑州新郑县人。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宽孟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我觉得帅子最爱的应该是鲜花,我觉得他是在帮鲜花拿掉头上的干牛粪的时候就爱上她了,而他后来和刘青在一起是为了感激刘青当年为了救帅子失身,在那期间其实帅子一直在帮助鲜花,等到帅子要死的时候,他最爱听北风那个吹,是在回忆,是在怀念。帅子一直

子产到底是谁

4,钟离子国在哪春秋战国

  钟离子国是春秋时期的。  钟离城遗址是安徽省现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城遗址,安徽省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凤阳县临淮镇东1.5公里处,凤阳至明光公路北的望城岗上,为春秋钟离子国故城遗址,后为吴、楚兵争之地。该城南接丘陵、北凭淮河、左依濠水、右拂花园湖支流。  公元前538年,楚箴尹宜咎筑此城。秦建县、晋置郡于此,隋移治至城西称濠州,即今临淮关,该城废圮。史书载,周代在此设方国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钟离为楚属邑。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吴、钟离边邑儿童争桑,致两家相攻,互有死伤,吴王发兵攻楚,钟离城又被吴王夺去。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秦汉时均在此设郡县。至唐代武德年间移至城西今临淮镇,故城遂废。  钟离城自建至弃,沿用时间长达1200多年。现城址保存尚好,钟离城原有四方形夯土城墙,南北长约380米,东西宽约360米。夯土城墙历经千年风雨和农业耕作,今已颓成土垅,城垣基部宽18米,顶宽6米,城垣残高3至5米,城四角高5米。东南西北4个城门缺口和部分护城河依然可见,城墙由黄土夯筑,厚30厘米。城内外遍布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化堆积。

5,子在古代春秋战国百家文化时期代表着什么

先生的意思,尊称的。像孔子孟子,就是这个意思。
指社会地位较高的男人 是一个社会阶层 主要是指诸侯国里 封地大实力强的卿大夫 少数指学问品德很高的人 极少数是指女人(南子) 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地位顺序 1天子 2诸侯 3卿大夫 4大夫 5士 6平民 7奴隶 (诸侯的爵位又分1公 2侯 3伯 4子 5男 在往下还有诸侯的附属国 )爵位不能代表实力楚国是子爵却成了千乘之国(自称王)宋国是公爵但无论是五霸还是七雄都没有它 而且有很多诸侯的实力还没有卿大夫的实力强 像晋国六卿 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国后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对于有品德,有智慧的人的尊称,比如:老子、孟子等
对那些有思想,有声望,有影响,受人尊敬的人的尊称。

6,公元前多少年郑大夫子国子耳率兵侵蔡

《左传·襄公八年》:冬,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也。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子驷曰:“……请从楚,騑也受其咎。”乃及楚平。[1] 前565年冬季,楚国的令尹子囊进攻郑国,报复郑国入侵蔡国。子驷、子国、子耳希望顺从楚国,子孔、子蟜、子展则希望等待晋国援救,最后听从了子驷的意见,与楚国讲和。《左传·襄公九年》:冬十月,诸侯伐郑。……郑人恐,乃行成。……将盟,郑六卿公子騑、公子发、公子嘉、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前564年十月,晋国进攻郑国,郑国人害怕,就派人求和。郑国的六卿子驷、子国、子孔、子耳、子蟜、子展以及郑国的大夫、卿的嫡子,都跟随郑简公参与结盟。《春秋·襄公十年》:冬,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前563年六月,楚国的子囊、郑国的子耳进攻宋国,军队驻扎在訾毋。十四日,包围宋国,攻打桐门。秋季七月,楚国的子囊、郑国的子耳联军入侵鲁国西部边境。回国时,又包围萧地。八月十一日,攻克萧地。九月,子耳入侵宋国北部边境。孟献子说:“郑国恐怕有灾祸吧!军队争战太过分了。周天子还经不起经常用兵,何况郑国呢?有灾祸,恐怕会在执政的三位大夫身上吧!”《左传·襄公十年》: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当时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冬季的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当日早晨在西宫的朝廷上杀死了杀死了当国子驷、司马子国、司空子耳,将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

7,国子高子什么意思

国子,多义词。可指公卿大夫的子弟,国子学,还可指人物——春秋时期齐国监国上卿国子。国子,姜姓,春秋时期齐国监国上卿,其名与生卒年均不详,约活动于齐襄公、齐桓公在位时期。国子与高傒对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即位发挥了关键作用。高傒,即高子齐国高氏与国氏皆为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国子与高傒同为“天子之二守”,即周天子所任命的监国上卿,在齐国有着特殊的地位。
应该是国子监吧;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8,沈重是什么时期的人

沈重南北朝文学家。  沈重(500—583),字子厚,武康(今德清)人。幼孤,谦逊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礼》及《左氏春秋》。初仕南朝梁,历任五国常侍、国子助教、五经博士、中书侍郎、江陵令等职。继事后梁主萧登,任都官尚书,领羽林监。北周武帝闻其名,以厚礼聘至周都,诏令其讨论“五经”、校定钟律,授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露门博士。北周建德末年,坚辞回南朝陈,任通直散骑常侍、太常卿。学业精深,讲述经义,为儒林所推重。著有《周礼义》、《仪礼义》、《礼记义》、《毛诗义》、《丧服经义》、《周礼音》、《仪礼音》、《礼记音》、《毛诗音》等。
五代十国时期文学家 沈重[1](500—583),字子厚,武康(今德清)人。幼孤,谦逊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礼》及《左氏春秋》。初仕南朝梁,历任五国常侍、国子助教、五经博士、中书侍郎、江陵令等职。继事后梁主萧登,任都官尚书,领羽林监。北周武帝闻其名,以厚礼聘至周都,诏令其讨论“五经”、校定钟律,授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露门博士。北周建德末年,坚辞回南朝陈,任通直散骑常侍、太常卿。学业精深,讲述经义,为儒林所推重。著有《周礼义》、《仪礼义》、《礼记义》、《毛诗义》、《丧服经义》、《周礼音》、《仪礼音》、《礼记音》、《毛诗音》等。

9,国子监在历史上是什么地位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实习历事就是让国子监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被分派到政府各部门进行实习,接受实践教育的过程,如果监生历事后经考核合格则能取得授官的资格<br>本文来自: 聚合吧(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juhe8.com%2f" target="_blank">http://www.juhe8.com/</a>) 详细出处参考: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juhe8.com%2flunwen%2fqita%2f2008-01-06%2f79565.html" target="_blank">http://www.juhe8.com/lunwen/qita/2008-01-06/79565.html</a>

10,孔夫子游列国是哪几国

  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叔孙、季孙、孟孙三桓大夫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想封孔子为尼溪田,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留卫期间   孔子到了卫国,卫灵公提供孔子在鲁国时的相同待遇。居住一段时间后,孔子遭人诬谄,孔子害怕获罪而离开。   在前往陈地时,途经匡城,颜回举策指着郭外缺口说:“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而遭围捕。子路感到愤怒,夺戟准备交战,但被孔子阻止。过程中孔子曾与颜回失散,一度以为颜回已死。   孔子在蒲城滞留几个月后返回卫国。有人劝孔子,要有所作为,便要拜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孔子谢绝。但后来不得已而前去拜见,孔子入门时,朝着北面,低头俯地,不敢正视;夫人南子亦于帷幕中再拜孔子。子路得知后,为此事甚感不满,表面上不说,但孔子心里明白,孔子便告诉子路先前的执着连上天都讨厌。数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对此事引以为耻,颜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离开卫国。   过宋之危   孔子到了宋国以后,在大树下和弟子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将大树拔除。弟子打算尽速离去,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相失于郑   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个人疲累的像条丧家之狗。弟子赶紧找回孔子,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受困陈蔡   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文章TAG:子国子国合肥古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