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西湖,西湖在哪里

西湖,西湖在哪里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5 19:04:26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西湖在哪里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体轮廓为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平均水深约为2.27米,最深处约5米,而最浅不到1米,湖面面积约为6.38平方千米。西湖在哪里 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约为49平方千米,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亚热带北缘,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间,年降雨量约为1500毫米,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西湖自然资源丰富,有鸟类119种,哺乳类动物20余种,有种子植物物种1000多种。

西湖在哪里

2,西湖简介 西湖的介绍

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2、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中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3、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4、2007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简介 西湖的介绍

3,西湖的12个著名景点

西湖没有12个景点,只有西湖十景。西湖十景指的是杭州著名景点西湖以及其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分别为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1、苏堤春晓nbsp;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米,范围约9.66公顷。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是观赏风景的最佳地带。2、曲院风荷nbsp; 位于西湖北岸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0.66公顷,主要以观赏荷叶为主题,每当荷花盛开,风景优美,荷香飘溢。3、断桥残雪nbsp; 位于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是完整观赏西湖南、北水域的最佳地点,主要是在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主题。4、花港观鱼nbsp; 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位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以观赏花、鱼等景观为主题。5、柳浪闻莺nbsp; 在西湖东岸钱王饲门前水池北侧约50米的滨湖一带,以观赏湖中的柳林景观为主。6、平湖秋月nbsp; 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景区面积6000多平方米,能欣赏西湖水面的全景。7、雷峰夕照nbsp; 位于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雷峰塔远近闻名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有很大的关系。8、双峰插云nbsp; 南高峰与北高峰,地势高耸俯瞰西湖,气象万千,景观别具一格。9、南屏晚钟nbsp; 南屏晚钟指的是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傍晚的钟声清越悠扬。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西湖第一胜景”,风景秀美,景色清幽,景观享誉中外。

西湖的12个著名景点

4,西湖的主要景点

西湖的主要景点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1、苏堤春晓: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3千米,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点66公顷。2、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_院荷风”。3、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龙王祠,清康熙年间定名平湖秋月。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观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钦定西湖十景时 “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4、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端。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5、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接苏堤,南北分别毗邻小南湖和西里湖,是一座占地20余公顷的大型公园。以上景点为西湖的部分景点,可供参考。扩展资料:西湖是自然湖,更是人文湖。文化是西湖的灵魂和根基所在。“西湖十景”的题名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成为西湖的标识,除了美学上的价值,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景名将抽象的西湖文化具体化,以强烈的文化特色来强化人们对西湖文化的记忆。三代“西湖十景”的每一个景名都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是命名者将各种文化要素进行精心的整理、选择和加工的结果。更多关于西湖的主要景点,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64ff41654842633.html查看更多内容

5,什么是西湖

西湖 很土 ,最初为解决淤塞而逐渐形成;西湖 很美 ,下场雪就能上热搜被全国人热议。 西湖面积 很小 ,只有6.5平方公里;西湖名声 很大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她。 西湖也 很好吃 ,鲤鱼、藕粉、莼菜、味精都有她的身影;西湖还 很好听 ,它是痛仰乐队的一首代表作…… 苏轼说, “天下西湖三十六” ,但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提到“西湖”的时候,却还会默认是杭州的西湖。在许多湖泊的简介中,我们总能看到“有N个西湖大”之类的介绍—— 三面环山的西湖成了一种符号,是中国湖泊的计量单位,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 在如今的西湖岸边,我们几乎已经很难找到一块“原始”的湖岸,这个湖泊已经被改建为一个巨大的园林,“人工湖”的标签的确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西湖原本是一个天然湖泊。 曾经西湖是咸水湖? 在远古时期,杭州湾地区有一块深入陆地的海湾,这个海湾就是西湖的前身。随着河口泥沙的淤积,在 宝石山 和 吴山 的山麓逐渐形成了沙嘴,南北沙嘴逐渐成长,最终“合拢”,使这个海湾与钱塘江分离开来,成为一个封闭的湖泊。这种因海湾被沙洲封闭而形成的湖泊,被称为 “潟湖” 。 “潟”(xì)在汉字中的意思,就是 卤咸地 。从海湾发育而来的潟湖,起初无疑就是 咸水湖 。但如果你今天有兴趣去尝一尝西湖的湖水,会发现并不咸,西湖早已成为一个淡水湖。 西湖在 历史 上曾经多次进入沼泽化的过程 。对于许多潟湖来说,从湖泊变成一片沼泽,进而完全从世界上消失,才是发展演变的正常规律,但西湖却违背了这样的自然规律,这与杭州城的另一项大工程有关。 大运河救了西湖 隋炀帝在任上开辟了几项大工程, 大运河 就是其中之一。在隋代以前,杭州还只是江南地区的一座小县城,“水泉咸苦,居民稀少”,远远没有几个明星邻居那么光彩夺目。公元610年的冬天,隋炀帝下令疏浚拓宽长江以南的运河古道。 大运河的开通使杭州加入了这个庞大帝国的 “高速路网” ,杭州的人流物流可以沿着水路直达中原地区的洛阳和长安,这座东南小城一下子就进入了发展时期。到了北宋年间,就连皇帝也忍不住赞美杭州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了。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城到东南第一州 ,大运河无心插柳,意外地成为了西湖的“救星”。而就在杭州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填湖还是浚湖的犹豫中, 两位空降而来的明星市长,最终都选择了保全西湖! 两位明星市长为西湖“梳妆” 公元822年,白居易主动请求外调,到杭州做一名了刺史。当时的西湖已经淤塞,这位新任市长来到杭州后 修筑堤坝、蓄积湖水,以便农业灌溉 。不仅如此,他还在西湖边刻下了《钱塘湖石记》,详细地记录了治湖的理念和政策—— 白居易的改建主要是一项民生工程 。从白居易之后,对西湖的改造也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议题之一,西湖逐渐收获了知名度。 北宋年间, 苏轼两次为官杭州 ,继承了白居易的治湖思路, 并终于奠立了西湖作为人文景观湖泊的重要地位 。苏轼开凿了从西湖通往钱塘江与运河的河道,修建河闸,让海潮带来的泥沙不至于淤塞。 从西湖中挖出来的淤泥,用来修筑湖中的长堤。他还把湖岸出租给周围的农民种植菱角,为了更好的收成,农民们会主动清除湖中的水草,沼泽化的威胁大大降低。苏轼将 疏浚和营建合二为一 的天才想法也成为了后世治理的典范。 经过了白居易和苏轼两任杭州市长, 诗词歌赋和景观营建的联动 ,西湖的文化地位也终于确立了。从此以后, 中国乃至东亚再没有一个湖的知名度可以超越西湖!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白居易说自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轼说西湖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柳永赞美西湖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大文豪们的不断加持,文人墨客的赞誉吟诵历代不绝,不断塑造着西湖的内涵,让西湖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符号。 西湖历来人文荟萃,但也不是没有经受过批评。西湖的名声太大,因此, 针对西湖的“批评”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diss西湖的 历史 上,最尖锐、最有名的两位偏偏都是浙江人。 南宋诗人林升(浙江温州人) 就看不惯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沉迷山水,写下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来表达对贪恋美景、沉迷享受的讽刺和不满。 鲁迅(浙江绍兴人) 对这座省城也是一直没有太多好印象,在挚友许寿堂的记忆里,鲁迅只游过一次西湖,兴致也不高, “虽为人们艳称,他却只说平平而已” 。后来雷峰塔倒掉,鲁迅更是连发两篇文章,来借题批判专制压人和欠缺革新精神的 “瓦砾场” 。 无论林升还是鲁迅,都是在特殊的时代中看见了西湖所代言的享乐浮华或业已腐朽的旧制度。但从更长的中国 历史 维度来看, 西湖更代表了一种不屈不挠、革新向上的精神 。 在今天的西湖周边,我们还能找到许许多多的名人墓葬或纪念地。 历史 上西湖不仅仅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 旅游 目的地,也可能是最受青睐的名人陵园——有 “精忠报国”的岳飞 ,有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有 “也留正气在乾坤”的张苍水 。就在这日日莺歌燕舞的西湖边,却始终有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代言。 近代以来,这里也是 湖畔诗社、西泠印社、国立艺专 等传播新思想、新艺术的阵地。甚至就连后来的 共和国宪法 ,也是在西湖北山街84号的院子内完成了初稿,因此,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初稿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西湖稿” 。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 的破冰之旅也到了杭州,周恩来曾陪他一起泛舟西湖,也正是在西湖刘庄的八角亭中草签了 《中美联合公报》 。西湖边的这座小亭子,成为此后数十年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锚点。 在杭州人的记忆中,西湖不仅仅是一个湖,同样也是 生活里的日常 。 是爸爸指间的 西湖牌香烟 , 是妈妈踩的 西湖牌缝纫机 , 是朋友们一起畅饮的 西湖牌啤酒 , 是年轻人渴望的 西湖牌手表 , 是人们请客吃饭必点的 西湖醋鱼 , 是全家人围坐的 西湖牌电视 …… 至于 灯泡、藕粉、茶叶、味精 ,生活中的许多必需品都有西湖牌,在杭州人的生活中,“西湖”的名字无处不在。西湖的名字和模样还出现在一些更具影响力的地方。 “一湖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和“西湖十景”的景观题名传统,都成为 许多园林效仿临摹的蓝本 ,为园林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康熙、乾隆迷恋下江南,杭州更几乎是每次必到之处,清朝皇帝们不仅仅满足于只在杭州看到美景,也把西湖的格局带回了北方。 在许多的皇家园林中,我们都能看到西湖的身影 。 在 圆明园 的四十景中,“方壶胜境”就是致敬西湖的三潭映月,而“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更是直接照搬了西湖十景。 承德避暑山庄 中的永佑寺舍利塔是仿照六和塔而建,“芝径云堤”无疑在白堤、苏堤中获得灵感,而“锤峰落照”则受到了西湖“双峰插云”的启迪。 当然,在学习西湖这件事上,最出类拔萃的还是 颐和园 。这里的 山、湖、堤、岛格局几乎与西湖同出一源 ,就连 苏堤上的六座桥也被复制粘贴成了西堤六桥 。 不只是中国的皇家园林,东亚的许多园林也受到西湖的深远影响。日本东京的 后乐园 、旧浜离宫 恩赐庭园 、广岛的 缩景园 、和歌山的 养翠园 都有模仿西湖的痕迹。 江户时期的许多园林甚至会直接照搬西湖的桥名、景名 。在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 偕乐园 中,也在千波湖上横亘了一条来自西湖的苏堤。 为什么如此多的东亚园林都在模仿西湖?也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西湖为世界遗产时,给出的评价恰如其分: 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2002年开始,杭州市政府拆除了环湖景区的围墙,各大公园都 免费对外开放 。当各大知名景区通过上调门票增加收入的时候,西湖却一反常态,曾经每年20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打了水漂,但从那以后,杭州的 旅游 收入却年年上涨。 通过免票使游客增加了停留时间,只要每个游客在杭州多留24小时,杭州每年的 旅游 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 亏了几千万门票,却赚了上百亿——这是 旅游 行业的“西湖模式”。 2015年,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学者倡议,以 社会 力量来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短短几个月后,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在西湖区成立。2018年,一所全新的以理学、医学、工学为主要门类的研究型大学成立——这是科教领域的 “西湖大学” 。 从钱塘江边的潟湖到世界遗产,从“西湖模式”到“西湖大学”,西湖的内涵在不断地被丰富。 西湖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模型,是东亚园林艺术的源泉,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文学、审美与政治理想,也是不断革新、不断进取、不断流动的时代精神!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章TAG:西湖西湖在哪在哪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