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杜姓起源,百家姓中杜的由来小弟不懂求速解

杜姓起源,百家姓中杜的由来小弟不懂求速解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4 03:58:49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百家姓中杜的由来小弟不懂求速解

据传,

百家姓中杜的由来小弟不懂求速解

2,杜姓氏的由来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枝,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已经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扩展资料杜氏始祖杜康、姬伯、芈囏(熊艰)、杜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新疆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外I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新疆西北。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姓

杜姓氏的由来

3,杜姓的起源和历史分别是

杜姓是多源流、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来源有杜康、姜姓、祁姓和外姓的改姓等多种说法,尊杜伯或者杜康为得姓始祖。春秋战国时期,杜姓人已徙居到湖北、山东的部分地区。西汉时,形成了京兆杜姓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杜姓人为躲避战乱大举南迁,并在当地形成大族。宋元时期,杜姓人南迁者渐多。明清时期,南迁至闽、粤一带的杜姓人有迁至台湾者,有的远播海外。迁徙分布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杜姓人在鲁、晋等国为官。鲁国叔孙氏的家臣杜泄的事迹见于《春秋》,其子孙世系记录也颇为详备,因此他被尊奉为杜姓的直接祖先。叔孙、孟孙、季孙三家分鲁时,杜泄避难,举家迁于郢(今湖北省荆州市),被楚王任为朝官,其子杜绰为楚国大夫。西汉时期,京兆的杜姓人就已移入四川地区,并逐渐形成杜姓家族。之后,因做官或经商等原因,又有杜姓人徙入又互相迁徙。西汉末年茂陵的杜邺,出任凉州(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刺史,辖地相当于今甘肃宁夏、青海湟水流域,陕西定边、吴旗、凤县、略阳和内蒙古额济纳旗带。

杜姓的起源和历史分别是

4,杜姓的起源

姓氏源流 杜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2、出自上古杜康之后。 3、出自他族改姓。

5,杜氏家族是那个朝代演变来的

是周朝时期产生的。 杜氏出自祁姓,其先祖为上古时期尧帝。周朝初年,周成王灭唐,并把唐封给自己的弟弟叔虞,而把原来的唐国公族迁至杜邑。因此尧帝之后就以杜为氏,称为唐杜氏。
源出夏朝:少康。 从禹为四代,夏天子。 以伊洛川【杜 】为氏。 其后衍氏还有:士,陈,刘,胡等等。 少康做酒。酒称杜康

6,杜姓起源于哪里源于什么时间

在《世本》中 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详情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77.htm

7,齐河县大黄乡杜姓的来历

杜姓是中文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29位,2006年中国人口中杜姓人口排名第47位。杜姓源出;一:出自祁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将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居者以地名“杜”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 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二: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独孤浑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 改为汉字单姓杜氏
齐河县晏城镇栗庄村杜姓,据家谱记载,明末清初由河北枣强迁徙而至,繁衍至今已经17世了,在栗庄村属于第二大姓。不知和大黄可以续在一起吗
你好!齐河县晏城镇栗庄村杜姓,据家谱记载,明末清初由河北枣强迁徙而至,繁衍至今已经17世了,在栗庄村属于第二大姓。不知和大黄可以续在一起吗 参考资料:杜氏家谱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8,河南姓杜的都来自哪里

据传,黄帝有二十五儿子,其中一个儿子的后裔就是尧帝。尧帝是黄帝的嫡系子孙,是黄帝的曾曾曾孙子。 尧帝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尧帝的后代。 远古时,人们以封地之名称黄帝的嫡系子孙尧帝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人受封于刘邑,建立刘国,其子孙后来以邑名为姓,形成刘姓。尧帝陶唐氏的裔孙叫刘累,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在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应该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后来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国,而把原来唐国的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杜伯也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一种说法,杜氏子孙是上古时代杜康的后人。相传杜康是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杜姓的名门望族主要在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所以,河南杜姓应该来自于杜城,即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

9,杜姓的来历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杜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 。 杜姓在当今按人数多寡排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第53三位。
姓氏:杜 祖宗:杜康 分类:以人为氏 姓氏起源: 据传,相传黄帝时候有杜康,他善于造酒。他的后代就已杜为姓。 郡望: 1、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 著名。 2、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 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 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迁徙分布 杜姓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 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 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姓的聚居点。
文章TAG:杜姓起源杜姓起源百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