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珠玑古巷,珠玑古巷的介绍

珠玑古巷,珠玑古巷的介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02 03:32:34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珠玑古巷的介绍

珠玑古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包括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三街四巷,被人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珠玑巷原名是叫敬宗巷,是在唐朝的时候张昌祖先张兴,七世同居,唐敬宗宝历元年,朝廷赐张兴珠玑绦环以旌之,之后为了避讳敬宗的庙讳,所以将名字改成珠玑巷。珠玑古巷还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广东最美的街区”,街区的建筑物之间十分和谐,形成一定的风格,居民生活安逸,自给自足,构成了一种文化景观。珠玑古巷是岭南文化与华侨文化的完美结合,也是独特岭南文化的代表,传说在南宋末年的时候珠玑巷附近58村的大约70多个姓氏,经历过一场和胡妃有关的灾难之后从南边迁到了广州和珠三角洲。珠玑巷最常见的就是祖谱和祠堂,在一个1.5公里的古巷里面只姓氏祠堂就有20多个。

珠玑古巷的介绍

2,南雄的珠玑古巷为什么会居住如此多的姓氏

因为是南迁氏族发祥地。史料记载百,珠玑巷这一名称的得来,与唐敬宗的珠玑赏赐有关,珠玑巷在唐代时还叫"敬宗巷"。因有巷度内族人张兴七世同堂,唐帝李湛闻听后,赏赐给他们家族珠玑绦环,不久李湛驾崩被赐庙号唐敬宗,"敬宗巷问"为避讳改名珠玑巷,沿用至今。广东省南雄珠玑巷,是南宋金兵南答下,宋元交兵之际,中原人南迁而来。清朝康专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省潮州、惠州、梅州地区李氏联合修谱建祠立火德公为始祖,祠堂祠址尚存,属在梅州市城内,旧载为南门学宫旁。相传南雄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来一带主要族姓的祖居。《广东通志》载:“相传广州诸旺族俱发源于此(珠玑巷)”。据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源玑巷民族南迁记》所载,有家谱族谱可查,先后在南雄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有76姓、166族。又据《南雄珠玑巷人南迁氏族谱·志选集zhidao》(南雄县政协文史资研究委员会,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合编)所载,还有27姓,31族,合计为103姓,197族。

南雄的珠玑古巷为什么会居住如此多的姓氏

3,珠玑的珠玑古巷旅游

历史上,曾有大批珠玑巷居民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据当代学者的查考,现今共有141姓的珠玑移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29个市县,并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移居国外。他们为珠江三角洲和居住国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几年,随着大批珠玑巷后裔回来寻根问祖,珠玑巷已成为我市观光旅游的新热点。 珠玑巷是广东省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誉,巷全长1500多米,路面宽4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珠玑巷内分北门、中街和南门,以红石为墙基筑成城门式的门楼三座。原南面有驷马桥为驿道通路(大跃进时已毁)。珠玑巷基本保存着古驿道的原貌,南门楼位于珠玑南端,是珠玑巷标志建筑之一,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拱门上有民国16年重修时镶的石匾“珠玑古巷”及“祖宗故居”。现楼为砖木结构,为三间三楼式,歇山顶,盖绿色琉璃瓦,通高9.5米,面宽7.7米,进深3.2米,拱门高3.5米,宽3.2米。在珠玑巷南门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实心石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井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上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在杭州被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纳为妾。不料此事被家仆告发,朝廷派兵前来围剿,于是珠玑巷连同周围数十里的民从纷纷逃离家园,大举南迁。而胡妃自感连累大家,就投井自尽。后人为纪念胡妃就在井旁建了“胡妃塔”。这是广东有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古塔,塔高3.5米,实心,七层八角,由17块精雕细刻的红砂岩砌成。这次也是珠玑巷内居民最大的一次迁移,共有97户人、141个姓。

珠玑的珠玑古巷旅游

文章TAG:珠玑古巷珠玑古巷介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