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廖姓的来源,廖字的广字头换成力字怎么读

廖姓的来源,廖字的广字头换成力字怎么读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3 16:45:09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廖字的广字头换成力字怎么读

[勠] lù 同“戮”。 来源资料:《汉语大字典2》力部11画

廖字的广字头换成力字怎么读

2,廖姓的起源

1、廖姓发源地:南阳市、唐河县、河南省;廖姓,最早一支廖姓源自黄帝后裔、夏朝宗室、西蓼开国国君—廖叔安,故廖叔安为廖姓得姓始祖。廖姓在中国宋朝百家姓排行第66位。2、廖姓总人口约49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37%,排第60位。历史上廖姓曾建立西蓼、东蓼、舒蓼等诸多政权。3、廖姓源流较多,主要源流一是出自姒姓,为夏朝宗室廖姓得姓始祖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姬伯廖之后裔,以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姓皋氏,尧、舜的贤臣唐朝追尊大唐德明皇帝皋陶的后裔,于“蓼”建国,以国名为氏。

廖姓的起源

3,中国姓廖的重要分布在那些省市

在2007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姓氏人口统计结果中,廖姓位列第62位,人口较多,约为410多万。占大陆总人口的0.32%。而在海峡对岸的台湾省,廖姓排名较为靠前,是台湾地区的第二十一大姓。 从廖姓的源流来看,廖姓属于典型的北方姓氏,但是今日廖姓在大陆的分布却以南方为多。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五省的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的73%。

中国姓廖的重要分布在那些省市

4,姓廖的来源

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5,我想知道我的支派主宗是那里的廖氏

寻根溯源 1、出自己姓。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颛顼帝后裔叔安夏朝受封于廖国(又作蓼国,今河南唐河县南),故称廖叔安,其子孙以国为氏,是为河南廖姓。2、出自尧、舜时贤臣皋陶之后。《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英、立等小国,即皋陶后人所建,被楚所灭,国人有以廖为氏者。3、据《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所载,商末,有缪、颜为躲避殷纣暴政而隐于黄河西北(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段),改姓廖。4、出自姬姓。据《广韵》、《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周文王之子伯廖受封于廖,子孙有以封邑为氏者。5、出自张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明代福建人张元入赘廖家,改姓廖,子孙遂为廖姓。6、赐姓或其他。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廖;仫佬、瑶、水、苗等族均有廖姓。

6,广西宾阳廖氏源于哪里

廖监元 山东人 宋代到宾阳 在七里村定居
宾阳县廖氏 宾阳县廖姓始祖廖监元,名六,原籍山东青州府演乐塘。宋皇佑年间,随狄青南下广西征侬智高,因功封千户侯,遂居宾阳。6世祖理成、用成、才成、锦成、潭成、克成,分下六大房。六大房现约86000人。理成生茂华、北持、士立、茂清。茂华住宾阳县芦圩乡上廖寨村;北持住芦圩乡下廖寨村;士立住宾阳县芦圩乡下廖寨村中门;茂清由芦圩乡上寨村迁到新宾乡展志村委大木门、安东门;用成生彦经、彦伦、彦缙、彦绩、彦绅,分支迁居各处;才成住宾阳县芦圩乡中廖寨村;锦成由宾阳芦圩乡廖寨迁宾州镇铜鼓廖村;潭成住宾阳县新桥乡东感良村;克成住宾阳县新宾乡高门村。各房子孙繁衍,分布很广。监元裔孙人才众多。
宋代山东青州府 今山东益都县

7,廖姓的祖先是谁

自子璋公起,廖氏始有较为准确的族谱记载,世代相传至今已近1800年。古时士大夫及官宦都有不止一房的太太,所以通常子女很多,世系分支也很多。廖氏也不例外。但是因为战争关系,延绵下来的后嗣还是有限的。廖氏不算大姓,所以古时的世系,还是可以整理出几个典型。典型世系,主要以各地廖氏的分流划分的。之所以要整理出典型世系,主要是为了便于廖氏子孙找到共同的祖先。所有廖氏后裔,应该可以从典型世系中找到祖先的线索。这里例举的一个是南方廖姓的共同始祖:子璋-崇德世系(也是本人的远祖)。如此划分,是因为崇德公既是江西廖氏的始祖,也是南方廖姓各系的一个主要分支点,比如福建武威廖氏也来自崇德公。该世系横贯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遍撒浙江,江西等南方省市。子璋-崇德世系顺位表和史书名人:68世祖;子璋。 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 69世祖;1原宪(镇国大将军)2从宪(浙江永嘉郡松阳始祖)西晋末年廖从宪由河南洛阳迁居浙江松阳县(浙江廖氏始祖)。顺义乡诚信里,这是对廖姓后来的发展繁衍影响最大的一次迁徙。 70世祖;五桂 (担任晋朝大将军,杜预推荐他为征吴左卫大总管)71世祖;钦 (官封总管)72世祖;1守信(青州刺史)2守义(太平州判)3守宗(泽州高平县令,擢汀州副史)           4守诚(清溪县令)5诚达(处州州判)6诚壁(宣州司马)7诚忠(杭州知府)8诚希(扬州太守)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为诚希(有记录为诚达?)四子 74世祖;1彦光(清河郡太守) 2彦邦(武威郡太守)各生一子75世祖;1玉玲(彦光子,湖广郡太守) 2玉瑞(彦邦子)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78世祖;1延邦(讳二十四郎,清河郡公)2延龄(讳二十五郎,武威郡公) 3延春(太原郡公) 为奇可三子79世祖;1崇荣 2崇德 3崇韬 为延龄三子71世祖廖钦的子嗣甚多,且多有成就。这是廖氏家族的一个显赫时代。从扬州太守廖诚希至廖崇德,是一大分支 (从廖钦的其他子嗣也可能分支出来许多支系,待考)廖崇德,唐贞观时期人。廖延龄次子。由科举中明经(进士)登第,从浙江松阳迁往虔化当县令。江西宁都(虔化)廖姓始祖。也是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以及台湾、南洋等地区大多数廖氏宗族的先祖。崇德公有三子:廖兰芝, 廖兰阶, 廖兰得。 分别承袭三个功名郡号(因延邦,延春 均无孙子)。廖兰芝,承袭武威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武威”的(如本人的福州武威家谱),便是这一支的。廖兰楷,承袭清河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清河”的,便是这一支的。廖兰德,承袭太原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太原”的,便是这一支的。
l廖姓先祖在江西。

8,廖姓家谱辈分

廖姓字辈 1、四川省宣汉县土黄镇廖氏字辈: 刚嗣理荣讯,中光鉴淇林,点城万天梦,孙泰海询琮, 年二孝日时,五尚仲侗添,思贵永大琇,正文希元显, 可绍先人志,宜谋百代光,家声期振作,德泽自延长, 如树能培植,蓬勃竟发扬,千秋锺毓秀,才华出栋梁。 2、广东连州市城西上河村廖氏所取用的清朝咸丰年间重修宗祠碑记上所刻的班辈词句即为: 国家兴隆,定有贤良,缵承基绪, 世代修积,乃生才俊,光耀门庭。 3、广西全州县廖氏民国十七年重修《廖氏族谱》时,从《千字文》中选出60个字,作为廖氏新增60代辈派: 宏惟嘉晋运,达士志连承。启盛长思建,益安宝惠新。 任朝如茂学,济义敬超明。与庆良生广,作康景以文。 受贻宗道远,秉定咏业敦。用振为发永,则章万世英。 廖氏新的统一字辈: 三、才、四、维、正、学、行、宗、泽、立、伟、尚、承、 章、钟、书、俊、志、锡、鸿、业、敏、哲、体、道、达、 远、康、荣、和、超、咸、障、葆、化、华、国、任、重、 树、弘、良、兰、玉、秉、德、文、望、新、光。 4、重庆奉节县久发公后裔廖氏的字辈谱是: 久为德有 永吉祥应 宏开泰运 5、江西龙南廖氏的字辈谱是: 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 6、大雅乡马冈厝德安公的字辈谱是: 德(十五世)先春荣瑞景明,祥公衍庆自天成,文章显达仁为贵,远绍渊源启俊英。 7、东势镇武威千十公的字辈谱是: 汝(九世)宗登玉岳元衍,孟仁上世庆昌期,朝廷承裕随芳锡,华国文章启应时。 8、三岑乡田尾三口灶盈汉公的字辈谱是: 日(六世)大玉英圭,锡钦绍盈世,文才登科甲, 振作泰隆兴,家声布春晖,光前子孙贤,祖泽喜超然。 9、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 国(十五世)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 10、厚福道烈、道顺公的字辈谱是: 寿则吾宦,永世朝恩,以承天禄; 椿松千载茂,兰桂四时春,燕翼诒谋远,鸿图德业新。 11、厚福道昭公的字辈谱是: 崇(十二世)天有荣华,富贵万年嘉,克守祖功德,兴隆同一家。 12、平寨嵌下天兴公的字辈谱是: 再(一世)友永元道,天理振仕,宜可时世,大有进德, 继述显名扬,传家礼义长,箕裘隆百代,宗绪庆荣昌。 13、清武溪口日享公的字辈谱是: 宗(一世)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土, 良名万世钦,文章千载荣,中恕一生金。(按:此派及以下七派皆属于张廖) 14、老六大位公派: 信(二十一世)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 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基庆式五金门。 15、台北市武威安溪的字辈谱是: 文(三十世)章克立,修德为先,乃能世守,受福于天。 16、台北县土城乡子燧公的字辈谱是: 子(九世)邦文士,心上慕鹏程,绳武光前烈,诒谋奕世享。 17、台中市西屯区勤朴公的字辈谱是: 光(十五世)明正大,克夺世德,耀振家昌。 给你在网上找好久的,你看看把
文章TAG:廖姓的来源廖姓来源字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