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马格南摄影师,知名摄影师布鲁斯戴维森

马格南摄影师,知名摄影师布鲁斯戴维森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3 05:51:06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知名摄影师布鲁斯戴维森

  我给大家整理了有关知名摄影师布鲁斯·戴维森的介绍,分享给你们!   美国纪实摄影师布鲁斯·戴维森,1958年加盟马格南图片社。戴维森他在纽约哈林黑人聚居区拍摄的照片聚焦于种族隔离和人权运动这一主题。作品集《地铁》更是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最真实的纽约。   知名摄影师布鲁斯·戴维森的生平:   1933年9月5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   1943年,母亲为10岁的布鲁斯搭建了一间暗室,布鲁斯从此开始研究照相。   不久之后,他主动结识了当地一位摄影师作为自己的摄影启蒙老师。跟随这位摄影师布鲁斯学习很多摄影方面的精微技术还有灯光和冲印技术。   1949年,戴维森在柯达国立高中(Kodak National High School)举办的快照比赛中赢得了自己摄影生涯中第一个重要奖项。   5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戴维森先后在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学习艺术。   大学阶段,他聚焦于社会阴暗面的艺术风格已经得以显现。为了完成大学毕业论文,戴维森制作了一篇专题摄影,纪录橄榄球比赛期间,场下球员的精神状态,这篇专题摄影后来于1955年刊登在了生活杂志上。   1955年大学毕业后,戴维森立刻应征加入美国陆军通讯兵团,驻扎在亚利桑那州华楚卡堡,被分配到军营邮局图片组工作。   起初,他仅仅被指派去执行一些例行的拍照任务。在此期间,他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摄影理论,用独特的手法诠释平凡的题材。他的才华得到了一位军报编辑的赏识,被重新分配到了军报编辑部,从而获得更多的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后来戴维森到法国巴黎驻扎,结识了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得到了布列松不少指点。在   驻法期间,戴维森制作了一篇题为《蒙马特寡妇》的专题摄影。   1957年兵役期满后,戴维森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1958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   50年代末,戴维森积极进行摄影创作,产出了不少精品图片。他在这一时期所推出的最著名的作品集包括《布兰克林黑帮》(Brooklyn Gang)和《矮人》(The Dwarf)。   1961年开始聚焦美国人权运动。   1961年到1965年之间,戴维森走遍美国南北给大州,纪录人权运动的大事件以及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1962年,为支持戴维森纪录人权运动,古根海姆基金会(Guggenheim Fellowship)出钱资助戴维森的拍摄活动。   1965年,戴维森将数年来积攒的材料编成一部美国人权运动档案,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并赢得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授予的第一个摄影大奖。   60年代后半页,戴维森创造了可能是他最著名的项目《东100街区》(East 100th Street)。   《东100街区》准确反映了臭名昭著的东哈林区的真实生活。这一地区是个以环境恶劣,犯罪活动多发著称黑人聚居区,因此这一作品的主题无疑与先前人权运动的内容紧密相关。后来这一系列作品同样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因此这一作品的主题无疑与先前人权运动的内容紧密相关。后来这一系列作品同样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70年代,戴维森又推出了《地铁》(Subway)系列,70年代晚期的纽约地铁系统进行了经典的描绘。通过用颜色传达感情的方式,戴维森详细生动地纪录了这个城市的地下世界。   90年代初,戴维森完成了他在纽约中央公园历经四年的探寻,并怀着对纽约市美丽和崇高的敬意公布了这一时期的作品。   1998年戴维森重返东区第100街,寻找并纪录30年间这一地区的变化和发展。   步入21世纪之后,戴维森继续活跃在摄影的舞台上。随着戴维森的名气日渐增长,很多他早年间的冷门作品也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戴维森的作品屡次出现在各地的展会上,在很多书刊杂志上都能找到戴维森的杰作。    知名摄影师 布鲁斯·戴维森的访谈摘录   “我只是一个人类家。我就是拍摄那些我看到人类。有些是很严肃的。有些也可以是讽刺的或者幽默的。我对政治感兴趣,但是不公开的。当然,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政治的,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在那个时期(东区第100街)重要的是展示给政治家们,银行家们和市长在那里的住房情况是什么样子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你仔细看那部作品有足够的深度,幽默和生活在里面。有些人说我把这条街拍得太差了,但也有人说,我拍得100街看起来还不够差。”    知名摄影师 布鲁斯·戴维森的奖项:   1962 古根海姆基金会奖金   1965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摄影大奖   1998 开放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个人奖学金   2011 索尼国际摄影(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突出贡献奖    知名摄影师 布鲁斯·戴维森的作品:   《地铁》Subway   《东100街区》East 100th Street

知名摄影师布鲁斯戴维森

2,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想要知道当代最著名的世界级的摄影大师有哪些吗?下面就由我介绍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1.薇薇安·迈尔——颠覆街拍大师的保姆摄影师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2009),生于美国,在芝加哥市做了近40年保姆,生前15万张底片未冲洗,2007年她的照片被大量发现,随之传遍世界。其照片已在美、英、德、法、丹麦、挪威、比利时等国展出,并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杂志上。2013年,拥有薇薇安照片最多的收藏家,现年33岁的约翰·马鲁夫与人共同执导了纪实电影《寻找薇薇安·梅尔》(FindingVivian Maier),2014年3月起已在美国各大影院上映。   在薇薇安·迈尔最迷人的街拍中,人物都有一种极其“入神”或“出神”的状态。这种绝对近距离的抓拍、对人性原始情感的短匕相见颠覆了以往所有的街拍大师。和“恶狠狠的”男性街拍大师不同(威廉?克莱因的癫狂,李?弗里德兰德的复杂性苦涩,维诺格兰德存在的混沌不定),她的街拍更关注入微的人物神态和人性风景。也因自己的身世,她拍的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这使得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伟大的纪实艺术家。   2.马丁·帕尔——英国消费纪实摄影大师   马丁?帕尔(Martin Parr)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 ),英国纪实摄影大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其摄影日常诙谐,反映消费社会的平常平庸,无聊荒谬。1995年,布列松在巴黎国家摄影中心看过他的影展后气愤地说:“你完全来自另一个星球。”色调浓艳的彩照嘲讽了资本世界的空虚游戏,代表了当代主观纪实的一种新方向。   马丁·帕尔来过中国八次,但他对自己在中国拍的照片并不满意,反而他并对中国的现状心存疑虑。“我想表现世界上的新经济崛起和新消费主义……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能占10%,当将来达到50%,会成为非常大的麻烦,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等。财富是在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残酷的国家,充满了戏剧性,气氛热烈,一直在变动。”   3.埃拉德·拉斯里——新一代跨界影响力摄影师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1977- ),生于以色列,美国当代艺术家,现居洛杉矶。他的作品横跨摄影、电影、绘画、雕塑、装置等多个领域,用不同的形式来思考图像交流的可能性,将观者带入空间、图像、实体、色彩、结构的复杂世界中,从而模糊了艺术的界限、摄影的界限、感知的界限,因此可称之为后图像时代的摄影家埃拉德·拉斯里的作品现场,打破了陈腐老旧的摄影展览表现形式,图像总是和实物交互起到交流或延宕的作用:捆扎在墙上的照片,阻隔人近观的床一样的装置,半遮半掩的摄影,弧线形墙体露出图像一角,似真非真像图片又像雕塑的黄瓜……在功能和意义上都开拓出新的形式架构,进而达到深度交流的可能。   埃拉德·拉斯里摄影的标志性创新主要表现在:1.照片和背景相框同一种颜色,带来一种”溢出”的真实的视觉体验;2.图像和实物的混搭,模糊了二维和三维的界限;3.泛图像手段的运用,将摄影和电影、绘画、雕塑、装置进行并置,交互作用,贡献了后图像时代框架式的创作方法。   4.沃尔夫冈·提尔曼斯——重新定义摄影的人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1968—),一个重新定义了摄影的人,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该拍什么、如何展示在他这里获得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或日常或抽象,视觉奇特而又极具亲和力。2000年获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奖特纳奖。作品在世界各国重要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举办过多次展览并被收藏。   提尔曼斯的作品对摄影和艺术的极限提出挑战。“我的作品让社会思考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接受的。别人认为可怕的东西,在我看来可能是美的。”他从不装裱自己的照片,而是直接贴在墙上。“我从来不用艺术界的那些常规手段来抬高自己的作品。”   当看到皱巴巴的体恤被十八世纪精美的油画所包围,你才能理解什么是当代及当代摄影。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粗糙的个人影像比比皆是,问题是要能发现普通事物无价值的价值和抽象性。从生活现场到图像到艺术现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摄影家无不注重摄影的相关展示乃至整个流程。   5.南·戈尔丁——私人纪实摄影鼻祖   南·戈尔丁(Nan Goldin)   南·戈尔丁(Nan Goldin,1953— ),美国摄影家,“私人纪实摄影”鼻祖,早期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1984年,她被男友殴打,于是自拍了著名的鼻青眼肿的照片。她还与吸毒者、同性恋等社会边缘人一起生活,忠实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及“自我的历史”。这就是著名的影集《性依赖的叙事曲》,最初以配乐幻灯片形式在美国各大美术馆展出,1986年出版。   和其早期引起巨大反响的《性依赖的叙事曲》不同,南·戈尔丁新作《Eden and After》则收入1977—2013 年拍摄的300 多幅儿童题材彩色摄影。“相较以往,这组作品有了很多转变……他们身上散发着野性而神秘的色彩,彷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他们知道和看到的东西,我们不知道。”   6.森山大道——孤独狂野大师   摄影家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1948—),当代日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摄影大师。1968年,森山大道发表了惊世处女作《日本剧场写真帖》,由寺山修司撰文,所拍剧场即寺山实验剧场。巡回演出剧团,浪曲演唱者,夜街上的同性恋,脱衣舞者,失明的乞丐……这部影集奠定了森山狂野、惊艳的个性风格,有别于木村伊兵卫、土门拳的人文纪实及东松照明的主观纪实,让森山大道崭露峥嵘。   1960-70年代,森山大道沉迷于摄影的起源与本质,创作了大量狂野而叛逆的经典,如《蜉蝣》、《啊!荒野》、《摄影啊再见》、《远野物语》、《北海道》等。80年代,“他从感光/光照的拜物教主义中觉醒”,回归到日常的《光与影》(1982年)。经过90年代《Hysteric》三部曲的创作,奠定了延续至今的黑白-彩色摄影。2012年森山大道与大师之师威廉?克莱因在泰特现代美术馆举行联合回顾展,更获颁国际摄影中心(ICP)终身成就奖。   森山大道也是散文高手,就他的阅历,他的文笔,真可谓炉火纯青。“人生与年龄等条件无关,考验一直都很严苛,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活上接踵而来的挑战而活。”(《迈向另一个国度》)   7.薇薇安娜·萨森——备受世界瞩目的女摄影师   薇薇安娜·萨森(VivianeSassen,1972—),荷兰新锐女摄影家,因其“与被拍摄者密切的联系,同时不乏冷静的观察”获荷兰罗马大奖(Prix de Rome)。她的作品色彩强烈,光影迷人,几何构图鲜明,最显著的特征是“色彩中的迷藏”,强烈的明暗对比,通过把人物藏在树枝、草丛、衣裳等东西背后,重塑记忆和梦境。   薇薇安娜·萨森也是一位杰出的时尚摄影师,为诸多时装品牌拍摄宣传照,Diesel、So、Miu Miu等等。和拍艺术照片一样,她也会把模特的衣服藏起来。   8.山本昌男——虚与空,灵性大师   摄影家 山本昌男   山本昌男(1957—),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摄影家。他的照片尺寸极小,构图空灵,以小见大,而且模糊了摄影和绘画的界限。通常他会把照片做旧做暗(甚至看不清楚),故意撕开照片,在照片上画画……作品富有极深的禅意和东方哲学的神髓。他的摄影如同俳句,谈到这一点他说:“俳句乍一看好像只是用五、七、五这种语言的规律来记录已经发生的现象和事件,但是利用看似简单的助词、语助词来进行排列,不同季节的用语都有微妙的搭配,不仅仅只表达字面意思,还可以表达出立体生动的形象。俳句运用简洁的表达方法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辽阔无垠,这点我觉得非常厉害。摄影作为我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同于绘画,它没有素材,咔嚓一下就捕捉一个画面,加上我用的是黑白,颜色也少。即便是在当代艺术当中,摄影也是属于创作元素和技巧比较简洁的一个门类。这是我的黑白照片和俳句的共通之处。”   9.斯蒂夫·麦凯瑞——马格南彩色摄影大师   斯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   斯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1950— ),美国摄影家,1986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曾以“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闻名世界,系列照片获得“罗伯特·卡帕最佳摄影金奖。他经常奔走于世界各地,也曾为《国家地理》拍摄过西藏专题。   和布列松一样,斯蒂夫·麦凯瑞也是真正严苛的大师。“以往,我每个拍摄都要用掉800到1000个胶卷,其中只有20到25张真正被使用。”他的照片总是展现故事即将发生的那一刻,有着异常独到的光影效果和色彩表现。“对我来说,一份作品最重要的特质在于独立性,只需一张照片,便能带给你一个故事。”   10.斯蒂芬·肖尔——新空间彩色摄影大师   他6岁玩相机,14岁把3张照片卖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7岁成为安迪?沃霍尔的专用摄影师,23岁成为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首个在世艺术家,35岁做了哈德逊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他就是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1947—),新彩色摄影大师,以其专注色彩和空间本质的摄影影响了几代摄影家。   斯蒂芬?肖尔照片中空荡荡的感觉,仿佛代表了空洞而诗意的现代。他既受惠于保罗?希涅克、莫奈等人的绘画,也从十七世纪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里寻找激发内容的形式。作为摄影家兼理论家,他不谈构图,始终致力于探索视觉的结构。“画家是从空白画布开始作画,摄影师则是从混乱的世界中做出决断。”   巴特说得好,有些照片太吵了。这个时代,尤其是彩色照片,喧哗,热闹,总想表达趣味、意义、思想、情感……很少能像斯蒂芬?肖尔这样拍出“空无一物”的彩照。物质层面、描述层面、心理层面、心理模型……已于国内出版的著作《照片的本质》看似说的都是极其精炼的废话,但这正是照片的本质:世界无物存在;唯有沉默。

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3,经典摄影专业考试题

  摄影专业的经典考试题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几道典型摄影题,供大家参考!   经典摄影题   每题10分,共100分   一、照片为什么是方的不是圆的?   1.因为摄影术的发明最早是为了比绘画更精准地描绘现实,而绘画一直都以矩形画布为主,照片延续了这一点。   2.跟人的视觉生理有关,人的视觉的线性观察   3.发明的时候胶片是奢侈品,方的不会浪费底片。   4.从摄影诞生时,世界已经习惯了方形吧,圆形做到标准很难,各方面都会增加摄影术普及成本。   5.符合视觉习惯。方便大批量生产,节约物料且工艺简单。   6.方形不浪费相纸,昂再说第一台照相机就是方盒子啊。   7.圆照片不好收纳,会滚。   8.跟材质有关,在绘画上早期使用的材质,如布、皮,方形便于受力。摄影早期使用玻璃作为介质,方形易于切割,且符合传统审美。   题解:如果回答“底片是方的所以照片也是方的”,说明你对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太多兴趣。只会接受那些理所当然的结论。   照片为什么不是圆的这个问题,也许可以把你带到19世纪,摄影术刚刚发明的时候。一方面是摄影与绘画的关系,照相机的前身是画家用来辅助作画的“暗箱”,只是将画布置换成感光材料,也许是这个原因,绘画的格式就被沿袭了下来。   当然,也要考虑材料的限制,比如早期摄影用的材料:铜板、玻璃板、锡板,这都不方便切割成圆形。   当感光材料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呢?也许你会质疑,早期柯达相机拍摄的照片都是圆形的啊!是的,1888年的Kodak 照片就是圆形的,柯达在帮顾客制作照片会对其进行剪裁,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没有取景器,圆形解决了有可能出现的歪歪斜斜的画面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当时镜头的边缘成像不行,干脆就裁成圆的。   照片是方的兴许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有关,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扫射构成对整体的观看,方形像场更符合人眼的观看习惯。   总之,不要打我们,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标准答案,就是考考大家的好奇心。   二、为什么会有马格南这种奇怪的图片社?   1.一群有个性的摄影师为了更好的拯救世界,聚集在一起。他们要改变其他图片社的操作模式,完全以摄影师为主导。   2.不奇怪呀,应该是有个性吧   3.马格南这类图片社的成立,是为了让摄影师能够脱离原先杂志等拍摄图片专题的种种限制,所以摄影师自己成立的独立图片社。   4.摄影师们一起喝酒,大家商量着就一起创业了。   5.一群奇怪的人在一起能有啥好儿啊?个体力量太微弱抱团才能取暖   6.记得成立最初是为了系统的揽活卖图,要说奇怪,因为成员好些都是性格独特的摄影师,每个摄影师还都是持股人。   7.大概因为这些人很牛逼啊,拍的不是照片,更重要的是情怀。   8.因为摄影师希望能摆脱常规的受杂志编辑限制的工作方式。   9.马格南是一个由全职摄影师成立的图片社,自行决定拍摄主题、时间、关注重心和后期的营销,并将所得的利润在成员之间分配。它的存在能够让摄影师组成群体,摆脱传统媒体编辑的束缚,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让作品的版权一直属于摄影师个人而不是某某媒体。摄影师在这种群体里更加自由了,也因为马格南队成员入会标准很高,因此保持了作品的水准,相应也保障了成员的所得。一个摄影师把握最高“权力”的社团,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啦。   题解:首先要声明——“奇怪”在我们的语境里并非贬义词(参见: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哟,象一条狗……)马格南的架构决定了它不是普通的图片社,摄影师是这家图片社的主人而不是商人。它保护摄影师的版权,并按照摄影师的意愿展开图片社的经营活动。这种模式相当令人羡慕,却又相当难以拷贝——一群奇奇怪怪的摄影师怎么搞经营嘛。   三、哪些摄影师的作品主要是以“书”为载体呈现的?   · 戴安·阿勃丝,只出了一本摄影书,首版1972年,光圈出版。   · Alec Soth ,荒木经惟,森山大道…   · 马丁帕尔   · Robert Frank   · Alec Soth ;   · Oliver Chanarin & Adam Broomberg   · 黑明   · 孙彦初   · 拉古比·辛格(Raghubir Singh)   Fraenkel画廊在2014年11月做的罗伯特·亚当斯的书展:“Robert Adams: The Complete Books 1970-2014”   题解:在时下这个年景,摄影师不仅要拍摄,更要思考作品的呈现和传播,这也许就是摄影书受到关注的原因,因为它提供的语境,线性的阅读方式,更能强调作者意识以及作者对意义的掌控。   但是摄影书却并非新鲜事物~~,早就有不少摄影师迷恋这一媒介,他们的最终作品就是以书为载体展现。Robert Frank,Robert Adams,以及以上答题者提到的Oliver Chanarin & Adam Broomberg都很典型。   对于报道摄影师来说,书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语境,对于街头摄影师来说,书能够展现他们在街头所经历的那种绵绵不绝流动的视域,这也许就是这两类摄影师更为钟爱摄影书的原因吧。   四、Kodak, Flickr, Instagram,OFPiX这些英文词儿都怎么个来头?   1.柯达好像是快门声音,ofpix是摄影如奇遇吗?instagram 这个是出自柯达的instamatic相机吧?   2.ofpix算是一个合成词,of加pix,of是关于,pix是地质图数字。   3.flick有按开关、按键的意思。flickr创始人本来想用 flicker,意思就是拍照片的人,但是这个域名被注册了,并且所有者不愿意卖,于是他们就选了flickr.com;Instagram ,因为应用能够很好的捕捉你正在做的事情,就像即时电报一样(instant+telegram);ofpix:关于图片的一些事?   4.Kodak:字母“K”是伊士曼最喜欢的字母。他曾说过:“这是一个有力的,带有锋芒的字母。”“Kodak”这个单词是一个变位词,是由他和母亲一起想出来的。伊士曼解释他选择商标的原则有3个:1) 单词要短;2) 任何人都不会发错音;3) 不会与其他任何东西混淆,柯达就是柯达。OFPiX——这个是Of-Pixel ?? All about pixel??   我们把这堆奇怪的名词放在这儿,我们想要说,摄影是一种新的.语言,是一种在文字世界无法找到替代符码的语言,所以,今后我们还会创造更多的新词儿。   五、尤金史密斯也做假照片,为什么没有遭到谴责?   1.那个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渲染吧…再说都过去那么久了。我觉得那个时候对假照片的概念不像现在这样吧。   2.这个我不是很确定,肯定有人是有异议的。但是,尤金老头那么凶,跟编辑脾气这么大,大部分人不怎么敢吱声吧。   3.当时人们对于纪实摄影的认识还不像现在这样完善。   4.因为他成大师了…   5.功大于过吧。   6.不知道尤金史密斯做假照片。   7.不涉及真实性的争论,别人也不是为了拿奖。   8.因为是他建立了专题摄影的报道模式,贡献太大,功大于过。   9.尤金是认为在不偏离事实本质的情况下的摆拍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而当时的杂志也默许这种拍摄方式昂。   10.功盖千秋,并且某些做法是业内可以理解的?   11.所呈现的确实是已发生的事实,只是通过摆拍或后期等手段达到更加触目惊心和想要表达的目的。   12.对于照片做假谴责与否要看摄影师自身的出发点,无聊的做假以求照片视觉效果当然应当受到谴责。尤金史密斯是在刻意塑造乡村医生的形象,但是这种造假与照片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并无很大出入,他创造了一种故事叙述的模式。   13.因为还没来得及做规则。   14.因为褒奖的声音太多太强,盖住了批评。   15.因为那个时候都不知道   16.尤金史密斯是个疯狂的天才?   17.这个事件不知道,刚搜索了“尤金史密斯”“假照片”关键字。这只是拍摄者倾向性太强,拍出了他想象和想要营造的画面。   Albert Schweitzer supervises the building of a hospital in Gabon, West Africa, 1954   尤金史密斯1954年发表在生活画报的这组图片故事,史怀哲医生监督医院建设的这张照片,右下角前景的手的剪影是后期在暗房里叠加进去的。   题解:影像的篡改并非在Photoshop诞生之后才出现,在前Photoshop时代就已经存在。不过,道德标准却在不断变化,这多少也是因为受众具有更多的话语权,迫使传播者的行为要更为透明和自律。   六、使用黑白胶片,怎样获得低反差照片?   1.拍摄时选择低反差胶片,小光比环境,使用闪光灯、反光板等补光设备。   2.冲洗时选用低反差显影液,减缓摇晃显影罐的频率、力度,降低显影液温度或稀释显影液浓度,延长显影时间。   3.放大时使用低反差相纸或可变反差放大机(相纸)调整反差,缩短相纸曝光时间或使用遮挡法减少暗部的曝光时间,延长相纸显影时间,使用稀释过或者低反差显影液对照片进行显影。   题解:数码时代,大家都pia pia pia像机关枪一样不停的摁快门,然后把这些“数据”丢在硬盘里,用PS或者LR一键动作(滤镜),或者干脆不再管了。其实摄影是一个系统工程,前期拍摄,后期处理,放大输出,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改变画面效果,想要获得理想的照片,这中间的功夫马虎不得。这道题我们想给从数码相机开始接触摄影的摄影师们提个醒儿,其实这是个慢功夫,耐心活儿。   七、MoMA的第一个摄影个展?MoMA的第一个彩色摄影个展?都谁?   1938年,沃克?埃文思的“美国影像(American Photographs)”展,也有一说是1933年,埃文斯的建筑摄影展;   1962年,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的彩色摄影个展。   题解:MoMA的第一个摄影个展虽然主角是沃克?埃文斯无疑,但展览年份和主题存在争议,这多半因为1938年的展览当时MoMA自己打着“史上第一个摄影展”的旗号(这也是现在不少人深深认为滴~),但在《美国摄影》画册和《沃克?埃文斯》的传记中都有提及:1933年展出埃文斯39张照片的展览应该算是MoMA第一个摄影个展,虽然更多人会把它认为是一个建筑摄影展。   对于第一个彩色摄影个展,大部分人的惯性回答是1976年约翰·萨考夫斯基策划的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彩色摄影展,这多半因为它被频繁提及,而且是彩色摄影的分水岭,使彩色摄影作为一种摄影创作手段得到普及,并还出版了一本随展画册。但老爷子恩斯特?哈斯比埃格尔斯顿早了十多年,他不仅是马格南的第四任主席,也开拓了彩色摄影,此次展览举办于在MoMA摄影部主任爱德华·斯泰肯任期的最后一年,展出哈斯在十年内拍摄的大约80张彩色摄影作品。   匈牙利摄影师,欧耶,老厉害了,说几个。(注:指在匈牙利出生,名垂青史的那种)   · 安德烈·柯特兹   · 罗伯特·卡帕   · 科内尔·卡帕   · 布拉塞   · 莫霍利·纳吉   以上是答题者提供的名单,除此之外还有Martin Munkácsi(激发布列松走上摄影道路的那位)。   八、列举几个学霸摄影师   · Alex webb   · Peter van Agtmael   · 布列松   · 詹姆斯·纳切威   · 程新皓   · 萨尔加多   · 张晋   · 威廉.魏格曼(William Wegman)   题解:此题又是一道开放题,“学霸”的概念相当宽泛,可能指那些具有博士学位的摄影师,比如以上列举的程新皓、张晋(化学博士),萨尔加多(经济学博士),还有Robert Adams(英语博士),也可能指的是那些出身名校的摄影师或者一些学院派摄影师,比如Peter van Agtmael,耶鲁大学学历史,Susan Meiselas哈佛大学学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Alex webb也在哈佛学历史和文学。当然,学霸也可能指的是那种多才多艺的摄影师,比如布列松,属于学什么像什么类型,可以玩转从绘画到超现实艺术以及做个报道摄影师也八九不离十。

经典摄影专业考试题

文章TAG:马格南摄影师马格南摄影摄影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