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明初改称

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明初改称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03 18:21:25 编辑:深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明初改称

国子监黄色琉璃瓦牌坊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建的,高大秀丽,坊壁雕飞舞盘龙当时国子监不但有中国学生,还有外国留学生。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成宗大德十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明初改称

2,国子监在北京的哪里

摘要 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 国子监(18张)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11 国子监在北京的哪里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国子监(Imperial Colleg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明、清时称成贤街)15号,与孔庙相邻,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又称为“北监”或“北雍”。 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 国子监(18张)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

国子监在北京的哪里

3,北京国子监的过去上学时间表

第一学期是9月1日,第二学期不一定,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每学期都是开学前一两天注册。
搜一下:北京国子监的过去上学时间表

北京国子监的过去上学时间表

4,国子监是什么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5,北京国子监街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国子监街原为成贤街,国子监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旁边有孔庙和下马碑。
不是一个字的。是日晷的字。叫顺口了。

6,国子监是什么机构

国子监(guó zǐ jiàn),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置祭酒、司业,掌管教令;监丞,专领监务。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区别。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北京。南监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尤盛。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国子监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清沿袭明制,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等除外),设置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外还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7,北京国子监什么时候正式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国子监修缮工作接近尾声,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开放。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有关部门对孔庙国子监修缮共投入资金超过7千万元。与其他国家文保单位修缮不同的是,孔庙国子监的修缮方案随着工程进展发生了多次变化。
国子监:周一全天闭馆,周二至周日13:00—17:00开放(16:30停止售票、检票、观众入内),如遇到国家法定节日,开放时间为09:30—17:00(16:30停止售票、检票、观众入内)。 雍和宫:周一至周日:开放时间:09:00-17:00。

8,国子监最早设立于哪朝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国政,尽管这功能自宋朝以后已不甚明显,而国子监自创建以来最明显的三个功能则是: (1)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核; (2)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 (3)规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9,国子监是哪个朝代设立的主要用来做什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明朝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国政,尽管这功能自宋朝以后已不甚明显,而国子监自创建以来最明显的三个功能则是: (1)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核; (2)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 (3)规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文章TAG:北京国子监北京北京国子监国子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