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深圳市 > 国家发改委深圳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什么时候开始

国家发改委深圳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什么时候开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30 00:17:04 编辑:深圳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深圳都市圈什么时候开始

2020年6月5日。具体如下:1、2020年6月5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推动建设深圳都市圈的发展规划。2、2022年7月20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推动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东莞市,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截至2019年,深圳都市圈常住人口约为3290万人,占广东省的百分之二十九。

深圳都市圈什么时候开始

2,广深CP进入深化时代广深都市圈有这些猜想

上周四,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在深圳举行,“广深CP”亲密互动剧情再次更新。这场论坛上不仅广深的四位党政一把手悉数到场,分别谈了自己理解中的广深合作应该如何继续,而且还签署了七个领域的双城深化合作专项协议,特别举办了一场论坛让各个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们从各自角度谈广深合作。 论坛上,可以说是信息量巨大。既有广深两座城市的“竞合关系”,也有广深都市圈的未来规划,还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利好透露,更有自贸区之间的共同建设。与此同时,整场论坛也在论述着一个命题——为什么广深之间需要深度合作? 广深去年签订的框架协议 时隔一年已有这些实质性进展 去年9月份 ,在中央有关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后的第18天,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率党政代表团赴广州考察学习,并签署了两城之间的《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时隔六年广深再牵手合作签订框架协议。 今年10月份,在中央公布综合改革试点40条首批授权事项后的第4天,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召开,这一次不仅广州市四套班子一把手来到了深圳,省委改革办、省委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跟着来到了深圳,足见这次论坛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广深之间的大事,而是全省的大事,两座一线城市的如此紧密携手可以说 历史 上少见。 广深四套班子一把手再次坐到了一起,召开绕不开的第一个问题:一年时间过去了,广深之间签订的框架协议执行的怎么样?根据去年的协议,广深将在共建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等领域合作。 省社科院原院长王珺透露,“广深联动”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包括:首批建设的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当中有2家是广深共建的;财政资金购置的单价3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可由两市共享等;广州国际生物港与深圳国际生物谷在生物医药研发、检测、攻关等领域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广深交通互联互通不断强化,广州地铁22号线规划将通过东莞沿至深圳等等。另一方面,省里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广深的科创、交通、产业等领域有进一步的规划和利好。 广深合作从 “ 框架 ” 到 “ 深化 ” 地铁、高铁、高速公路,交通利好正推进 去年的合作协议在推进,而今年随着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规划进程加快,广深之间更需要深层次的合作。在广深的合作中,对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利好还是来自交通上的,这在近期的一系列规划中也能看到。 除了广州地铁22号线进一步延伸,规划与深圳的轨道交通衔接之外,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打造广佛、深港、珠澳(江中珠澳)湾区发展极之间轨道复合高速交通走廊,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1小时直接通达。 地铁、高铁有新规划之外,从广州到深圳的码头航线也正式开通。6月28日,广东省航运集团旗下广东省水上公交有限公司正式开通南沙客运港至深圳机场码头航线,这是南沙第一条直航深圳的水上高速客运航线。除此以外,根据《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将新增13条高速路。 不光是交通上,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广深还要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联动发展机制,放大广州之“广”,深圳之“深”,在更广的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战略合作。例如建立健全合作领导架构和常态化的沟通联系机制,举办“双城联动”论坛;按照框架协议将合作事项清单的方式,滚动推进一批合作项目,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也就是说,至此之后“双城论坛”会常态化,还会以合作清单的模式,推动合作项目的进程。从去年的《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今年的《双城深化合作专项协议》,广深之间的合作已经从“框架”深入到“深化”和“专项”。 来自广深都市圈的猜想, 或成全国大型城市合作样板 根据《双城深化合作专项协议》,涉及 科技 创新、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自贸区等七个领域。从这七个领域来看,既有广深两市的优势产业,也有符合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进一步规划,而从专项协议的具体内容来看,两市之间的合作项目也更加具体化。 还有来自自贸区之间的合作,包括南沙和前海如何加深互动等,对此规划了12项合作内容:在深圳国际西部物流园、广州南沙国际物流园等培育和壮大贸易新模式、新业态、 探索 对港澳扩大专业服务业开放、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及服务实体经济、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多式联运合作、共同推进大湾区邮轮游艇行业发展等等。 当然,广深之间最大的合作看点,还要属来自广深都市圈的合作猜想。在如今广深都在大力“拆墙”,打造广深都市圈的基础上,广深都市圈到底是竞争还是合作关系?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则说,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来看走了一条开放包容、合作联动之路,但是仍存在行政分割、市场不畅、同质竞争、资源错配等方面的问题,广深合作对于湾区整体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而广深都市圈如何合作?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则从带动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畅想,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中心大城市,如何通过联动合作带动大湾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他建议统筹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在全区域覆盖联动。 可以看到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规划下,“广深CP”之间需要有更新的合作定位,而如今“拆墙”仅仅迈出了第一步,未来广深之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可能成为全国大型城市的合作样板,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借鉴效果。

广深CP进入深化时代广深都市圈有这些猜想

3,超大城市再扩张四个超级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文|凯风超级“大都市圈“来了。01北上广深,都出手了。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对外公布2020年工作计划,表示将加快推进 深圳都市圈规划 编制,明确提及将协调 东莞、惠州、河源、汕尾 四市共同 参与,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这意味着,深圳都市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深莞惠”地区,而进一步将河源、汕尾纳入“势力范围”,这5城GDP占广东全省的40%左右,深圳 大都市圈呼之欲出。在此之前, “上海大都市圈” 早已横空出世,“势力范围”拓展到江苏浙江8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均被纳入其中。狭义的苏锡常都市圈,被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范畴。同时,环京三县终于“半入”北京。今年3月,北京通州与河北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出炉,北三县将与通州副中心协同发展。另一个超大城市,广州同样在扩张。继 广佛 表示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佛肇都市圈继续深化之后 ,“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 这一概念已从纸上落地,“广清一体化“合作进入深水区。这标志着,与 一众二线省会直接借助吞并周边地市 完成大扩张不同,一线城市不再寻求行政区划上的扩容,而是借助飞地经济、同城化、都市圈化,做大做强自己的“势力范围”。超级大都市圈时代,即将到来。02深圳,渴望扩容已久。作为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特区,深圳的城市地位独一无二。然而,深圳发展长期面临一个短板:城市面积不足,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可开发空间越来越稀缺。深圳拥有1300多万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实际管理人口可能超过2000万。然而,深圳 城市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而广州为7434.4平方公里,上海为6340.5平方公里,北京则高达1.6万平方公里 。正如《2020年,楼市调控第一枪来了》一文所说,城市面积相对有限,深圳土地成本居高不下,无论是房价还是写字楼价格都远远超过广州。土地成本过高,不仅会刺激房价上涨,而且还会抬升产业成本。不少制造企业开始了外迁之路,其中不乏华为终端这样的巨头。正因为这一点,深圳一直在寻求扩容之路。这些年, 深圳合并东莞、惠州的传闻不绝于耳,深圳“直辖”的消息更是满天飞, 一举一动无不刺激着市场的神经,当地官方不得不出面回应:传闻毫无事实根据。显然,无论是直辖还是吞并,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珠三角面积相对有限,且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财政分成模式相对独特,加上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就已涉及三地关系协调,如果凭空再多出一个,大湾区协同关系将更为复杂多变。所以,路子不在吞并更不在直辖,而在飞地经济和大都市圈扩容。2018年底, 深汕特别合作区 正式揭牌。不仅居民全部转为深圳户籍,而且这一位于汕尾的“飞地”将由深圳直接管理,升级为深圳第“10+1”区。去年,河源出台文件重点谋划 “深河特别合作区” ,继“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后,深圳又一“飞地”或将出现。飞地经济 的意义在于,既能将产业留在省域内部,而且还能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相关GDP数据还能两地所共享,此为多赢之举。这一次,深圳提出协调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四市共同参与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可以视为进一步扩张的体现。03相比深圳,上海大都市圈早已落地。今年年初,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实施方案发布, 上海大都市圈范围正式确定: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 均被纳入其中。这其中,包括江苏省4个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4个市(嘉兴、宁波、舟山、湖州市),上海大都市圈进入“1+8”模式。这其中,苏州、无锡、宁波都是万亿GDP城市,南通接近万亿。整体来看,上海大都市圈9城GDP总量约为10万亿,占全国1/10强。如果说深圳都市圈还只是省域内部的协调,上海大都市圈则是城市群内部的协调,能将势力范围拓展到长三角腹地,这正是上海独特地位的体现。这几年,由于来自周边城市在产业上的竞争,上海面临的争议一点不亚于广州。很快,这些争议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中消解于无形。正如《中国最大城市群来了,这些地方被委以重任》一文所说,这份规划,不仅再次明确了上海在长三角的唯一龙头地位,而且赋予上海以超级都市圈的定位。规划说的很清楚。“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 ”、 “ 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明确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定位……所以,上海将大都市圈的“势力范围”伸到江浙腹地,将苏州、无锡、宁波这些万亿级城市都纳入自己的辐射范围,可谓顺理成章。上海扩大都市圈范围,自然也会带来溢出效应。这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南通新机场和沪舟甬跨海通道。其一,上海新机场落地南通,已经成为定局。 最新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 同样在这份规划中,沪舟甬跨海通道被列入其中。这一规划一旦落地,宁波到上海的时间将缩短在半小时左右,上海与宁波、舟山等浙江重镇的联系无疑将会更加紧密。04北京地位超然,有些不同。对于北京来说,扩张不是主基调,疏解非首都功能才是重点,而疏解的方向则是雄安新区、以通州为代表的城市副中心及环京地区 。如果说京津雄属于城市群战略,那么通州与环京地区的协同发展,则是都市圈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年3月,《 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 》发布,这一区域被定位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这一区域将以通州为中心,承接来自北京的转移产业、医疗养老教育等等非首都功能,同时推进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对接建设,同时,严控房地产无序开发。坚决摒弃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发展方式。可见, 北京都市圈战略扩张,最大受益者将会是环京地区,北三县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从河北廊坊出台的差别化落户新政就可见一斑。根据规定,河北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等非首都周边区域取消落户限制,广阳区、安次区、廊坊开发区、永清县、固安县等区域则需6个月以上社保或个税,而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等核心北三县则需3年以上社保或个税。未来,北三县及环京地区,还会加速融入北京。05与沪深相比,广州无疑是都市圈的先行者。与深莞惠着眼于珠江东岸相对应,广佛肇成了珠江西岸首屈一指的都市圈,而“广佛同城”更成为全国都市圈的典范。早在2009年,“广佛同城”就已横空出世。这两大万亿级城市,中心城区相距不到30公里,文化同源,地缘相近,地铁早已横跨两个城市,两地城市边界几近消失。◆ 广佛地铁远期路网示意图 来源于网络可以说,广佛是国内最具都市圈特性的区域,同城化水平位居全国之首。正因为这一点,广佛同城在大湾区规划中被多次强调。规划指出: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不过,对于广州来说, 广佛同城乃至广佛肇都市圈都只是开始,广州已向清远、中山、东莞乃至云浮、韶关伸出了橄榄枝。根据广州国土空间2035总规,围绕广州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共建广州大都市圈。其中包括推动更高质量的 广清一体化 ,推进 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 合作发展。在广清一体化方面,广州与清远共建 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 ,已被写入多个官方文件当中,新的“飞地经济”即将脱颖而出。在东莞、中山融合方面, 广州提出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 ,利用省会的交通优势,持续扩展广州都市圈的范围。广州都市圈的发展,可为全国都市圈战略探索可行方向。

超大城市再扩张四个超级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文章TAG:国家国家发改委发改委深圳国家发改委深圳都市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