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吕蒙能迅速占领荆州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吕蒙没有偷袭而是明目张胆的下战书挑战荆州,此时关羽就应该马上放弃攻打樊城,全部兵收回荆州,吕蒙因此,其实吕蒙和孙权早就在商量着攻占荆州了,答应曹操出兵只是一个幌子,实则是为自己谋利,在关羽进攻襄阳、樊城时,吕蒙趁荆州空虚,白衣渡江,偷袭攻占了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刘联盟也正式破裂。
1、吕蒙攻占荆州是正确的吗?
在关羽进攻襄阳、樊城时,吕蒙趁荆州空虚,白衣渡江,偷袭攻占了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刘联盟也正式破裂。对于吕蒙攻占荆州是否正确,一直是有争议,其实这个问题这个要看孙权的战略定位是什么,荆州的重要性,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就有提到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吕蒙偷袭荆州前,荆州其实是被三家人瓜分了,曹操占据了南阳群、襄阳、江夏的一部分,刘备占据南郡、零陵、武陵三群,而孙权则夺取了桂阳、长沙和江夏江南部分。对于蜀汉来说,荆州最大的意义无疑是从荆州北上,可以直接威胁到洛阳、许昌,比从益州出兵对曹魏的威胁更直接,然而对于孙权来说,从荆州出发,顺江而下对于东吴的威胁是极大的。
如果说孙权此时的目标是和曹操争夺徐州,那么自然是趁关羽进攻樊城,曹操自顾不暇的时候进攻合肥,继而北上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孙权来说,拿下徐州并不容易,之前东吴和曹魏的几次作战表明,吴军的陆战能力还很成问题,此时即使北上,也未必能占便宜。更重要的是,孙刘联盟仅仅是在曹操军事压力下形成的,彼此间历史上并无任何渊源,
随着刘备在汉中、樊城连续击败曹操,实力日益增强,对于孙权来说并不是好事。早在汉中之前,孙刘就因为荆州问题差点兵戎相见,最后只是因为曹操兵进汉中,刘备才不得不以湘水为界和孙权平分荆州,孙权也很清楚,刘备不会再轻易让步,如果刘备真的击败曹操,夺取了襄阳,甚至取得更大的战果,实力大增,那么想拿回南群就是千难万难了。
而且如果刘备顺江而下,江东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同意吕蒙偷袭荆州,也是很现实的决定,第一,夺取荆州可以巩固长江中游的门户,第二,可以维持目前的均势,避免刘备独大,第三,夺取荆州以后可以把刘备封在三峡以西,避免来自西面的威胁。所以对于孙权来说,夺取荆州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江东更为安全,自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2、关羽攻樊城设烽火台防御后方依然被吕蒙白衣渡江,兵微将寡情况下怎么能攻樊城守荆州?
让小白来告诉你真相!关于关羽敢于打荆州,一大底气就是车吴是盟友说实话,关羽对吴国的防备心不强,一是当年赤壁好歹一起抗过曹,几年前吕蒙袭荆州,双方又签定了湘水之盟,照理说,孙刘两家平分荆州,孙权已经得到长沙,挂阳,当年南郡的债也差不多了,所以关羽对吴国的防备不算太强。二是关羽的确存在侥幸心理关羽出兵北伐,取得大捷恐怕他自己都没想到,因为荆州兵少,关羽北伐也许只是吸引曹军主力,减轻汉中压力,毕竟刘备新得汉中,曹操大军还在关中,蜀中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荆州承平多年,兵精粮足,此时正是分担益州压力的好时机。谁知关羽神威天降,于禁操作失误,关羽直接水淹七军,威振华夏,关羽信心大增,说白了,就是飘了,以弱兵进围襄樊,直接围两城,关羽是真飘,兵力不够,叫刘封,刘封不来,只好从荆州挤点兵力,导致荆州兵力薄弱,再加关羽一战逞威,秒天秒地,连孙权也看不起,又进一步激化与吴国的予盾,终于酿成大祸。
3、三国时期,如果吕蒙不偷袭荆州,关羽北伐能成功吗?
关羽北伐根本不会成功!①只要曹操命类似郝昭之类的将领坚守不战于西线,诸葛亮出岐山转战千里运粮艰难,最终必以无粮而退兵,②以关羽的谋略和荊州的那点兵将,想面对兵多将广且足智多谋的曹操而取胜,无异于痴人说梦,迟早必败!即使刘备从西川调兵支援关羽,也是千里征程,远水难解近渴!③若关羽败,东吴又岂能置不理?东吴必会趁势出兵,与曹操平分荊襄之地!结果还是偷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