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东莞制造优势,东莞的优势产业是什么

东莞制造优势,东莞的优势产业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17 02:24:22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东莞的优势产业是什么

电子、电器、制药、五金、制衣、包装、家具
电子,服装,鞋业
鞋业,电子制造业

东莞的优势产业是什么

2,金融危机给东莞制造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机遇并不是都带来坏的 只要敢于拼 敢于前进 也许回带来好处的
从轻工业流水线,可以转换成一条龙服务的大型轻工业
适当的扩大市场需求。
打造品牌啊!还有向服务业发展!
这是你学年论文的题目?

金融危机给东莞制造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3,东莞家具行业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东莞家具的优势在哪里

首先家具产业作为东莞八大经济支柱之一,东莞目前已是全球家具产业制造基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和类似于名家具国际展等公共服务平台,其具有强大的渠道辐射力;其次是东莞家具品牌知名度高,高端品牌营销顺畅,产品注重创新,研发先行;再者是得到政府的有力政策扶持,不断加强政府对家具行业发展的服务职能、整合资源配置、引进高端人才等等;最后是东莞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交通便利。
东莞家具行业主要依靠东莞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同时还有一点就是东莞厚街家具名镇有点名气,吸引一些家具企业到来。

东莞家具行业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东莞家具的优势在哪里

4,珠三角一带的城市制造业各有哪些特点

(一)沿海省份的制造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1994年食品加工这类轻纺加工制造业曾是福建的主要产业(占6.13%,排第3),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其地位已被资本密集型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取代。广东的纺织、食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这类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制造业也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类资本密集型的机械电子制造业所取代。从1994年~2003年,广东省的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占全省制造业的比重由39.62%下降为25.90%,而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则由33.4%上升到51.42%,增幅达18个百分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由11.50%上升为27.81%,成为广东省的强势支柱产业。  (二)内陆省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降反升,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未升反降  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内陆省份(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的制造业结构变动与沿海发达省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路径正好相反。如以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占比为例,1994年~2003年10年间,江西由53.13%上升到59.8%,湖南由53.13%上升到59.4%,广西由56.36%上升到57.51%,四川由51.32%上升到55.53%,贵州由53.01%上升到58.55%,云南由38.11%上升到73.14%。而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机械电子制造业来看,1994年-2003年10年间,江西由24%降为21.19%,湖南由23.86%降到22.99%,四川由27.2%降到26.29%,贵州则由27.28%大幅度下降到13.77%,降幅达14个百分点,广西和云南的机械电子制造业虽然没有下降,可是上升的幅度也很小,都在1个百分点的范围内,广西由25.65%小幅上升到26.79%,云南则由6.18%上升到7.23%。  (三)沿海省份制造业的比重大都在上升,而内陆省份制造业的比重在下降  本部分是以某产业在全国的同一产业的比重为分析视角,是对上部分论述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本部分的数据同样取自1995年和2004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基于数据的可比性,同样选取了21个制造业行业统计结果表明:沿海省份制造业的比重大都在上升,而内陆省份制造业的比重在下降。如从1994年~2003年,福建有16个,广东有15个制造业行业的比重在上升;而湖南有17个、云南有19个、海南有12个制造业行业的比重在下降;江西、广西和四川更是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在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除广东外,其他省份的制造业在全国的比重普遍都比较小,即使有占比重较大的制造业也是一些传统的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如云南省的烟草加工制造业,占到全国的22.70%,而其他制造业的比重则在全国的占比很低,如海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省内制造业的比重达27.42%,可在全国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占比只有0.82%,可见海南的制造业基础是多么的薄弱。当然也有一些特色产业在省内的制造业比重并不是很高,可是在省的比重却比较高,如福建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在全省的制造业比重中只占1.49%,而在该行业的全国范围占到了5.11%。
你好!珠三角工业区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新兴的轻工业区,主要通过引进外资、技术、设备、人才,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打字不易,采纳哦!

5,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东莞有哪些优势

至少有几点非常值得注意,第一这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什么地方最适合搞文化产业,两种地方,一个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一个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因为文化产业要进入消费,进入大众的视野,必须有经济做基础,也要有一个旅游的资源,交流作为它的基础。 所以我刚才说,东莞如果没有深刻文化积淀这不要紧,经济发达同样会成为它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譬如我们刚才讲深圳和西安比哪个地方有文化?谁都告诉我是西安有文化,但是不等于说去西安旅游的人就得去深圳旅游,我看过一个数据,每年坐飞机到深圳的人是2200万,坐飞机到西安的人是1200万,整整差1000万。 这说明深圳可能不一定是有很多的文化古迹供人参观,供人旅游,但是深圳通过它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说会展、交易会、国际会议、或者选秀很多活动就带动一种比旅游经济更宽的经济叫活动经济。所以到深圳的人比到西安的人更多,哪怕就以旅游的比例,就因为深圳经济发达,会产生很多活动,这个活动本身也会有一种经济的能量。 从这点来讲,东莞其实做的远远不够。它有这么好的制造业、印刷业、文化娱乐业,但是会展、展览、交易、广告咨询、这样一些方面为代表的活动经济其实做的并不是非常充分,所以经济发达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第一点优势。 2、青少年占人口比例的多数,这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极为关键一个因素,文化产业消费人群主要是年轻人,美国是越老越有钱,日本人也是,但在中国统计最有钱,最舍得消费的人群,恰恰是18岁到45岁,中国人最有钱的是青少年时期,因为不但自己赚钱,父母亲给他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给他钱。 做了外公外婆,做了爷爷奶奶反而不舍得花钱,这个跟西方社会,跟日本这样的社会完全不同。所以青少年这样一个人数的比重,因为大量的外来人口,大量的务工人群都是青少年,这个是文化消费,文化产业主力消费人群。 也许你们觉得文化产业说起来抽象,譬如刚才讲的电影,你说是什么人在看,刚才东莞日报朋友告诉我,昨天去看《建国大业》人山人海,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网络的游戏、动漫谁在消费,谁在发短信,谁在网上阅读,谁在下载音乐,这些都是属于文化产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青少年。 不要小看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很多的人都认为中国音乐已经没有前途了,但是很多音乐人可能不知道,中国光音乐下载一年就要超过200亿,远远超过中国所有音乐人赚的钱好几倍,现在音乐很多的钱不是被音乐人赚走了,是被中国移动赚走了。 而在座有很多做媒体的朋友,媒体已经度过了黄金时代,很有名报纸不出纸版,我相信媒体也会慢慢步入黄会时期,即便现在,很多的媒体依然还赚很多钱,过很好的数字,但是我告诉你们一个数字,全中国所有媒体加起来,包括中央电视台,各地方电视台,创作的利润都不如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1000亿。 也就是全中国媒体人赚的钱都没有中国移动多,而将来的发展中国移动会赚2000亿,可能中国的媒体慢慢会衰退到只能赚到很少的利润,最后手机会成为所有的交往信息的阅读的终端。 以手机为载体的下载、阅读、短信,一些附加的服务,你说有多么可怕的前景。所以不要小看,下载一个音乐,或者发一个短信,或者说在网络上一个阅读,可能支付了几分钱,或者几毛钱,但是对于中国移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这些东西都是新的社会的特征和文化消费的特征,所以我为什么说东莞发展文化产业第二个优势是青少年占主体,东莞的人口据说登记在册连户籍人口不到1000万,但是据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开户数超过1500万,意味着有1500万消费的单元,这是非常庞大一个数字。 09-19 15:47:45谢有顺:而我们过去讲到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比如说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京剧、越剧,或者保护我们认为传统的文化东西。其实文化已经发生了非常大变化,在新一代人眼中,文化已经成为了演唱会,或者游戏、漫画,已经演化成一些新的表现方式。 而没有地方没有像东莞这么明显占有青少年比例的优势,我估计东莞肯定是,因为外来人口居多,肯定是人口比例青少年占主体是全国最高的,这意味着文化消费主力人群在东莞占多数。如何把这样一些消费人群的需求释放出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我看过东莞一个数据,07您东莞电影票房是2000万,2008年3000万,09据说要超过4000万,越是金融危机电影票房越增长,这一方面符合世界多数国家经济危机之后的表现,另外一方面告诉我们说对于更年轻一代来讲,他的那些消费并没有减少。但是我想,逛公园或者听粤剧的人肯定在减少,有的时候跟一些朋友在一起,发现他们老是在操心,怎么发展统筹跃居,把这个东西如果当做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真是搞错了,不是不要扶持,不要保护,而是绝不可能成为东莞文化的主角。如果我们还是陈旧文化观念,文化发展的观念,东莞就很难有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好的时期,这些都可以提出来讨论。 除了经济发达、青少年占主体以外,还有几点非常重要,比如说东莞的硬件非常齐配,博物馆、图书馆、广场包括政府文化投入,明显都比很多地方要强,据我所知,馆城一个文化周末财政投入是600多万,这当然是很多地方不能比的。这些硬件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另外一方面还有我觉得东莞开始形成自己的,和文化有关的龙头产业,我刚才讲的印刷业,文化娱乐业,包括宾馆业其实都可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载体,印刷业在东莞有2900多家,总产值270亿,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通过这样一些龙头的产业,其实可以带动非常多的文化产业的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我觉得这些都是东莞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 09-19 15:55:31
文章TAG:东莞制造优势东莞东莞制造制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