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东北抗联简介,东北抗日联军的剧情简介

东北抗联简介,东北抗日联军的剧情简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0 08:31:35 编辑:东莞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东北抗联简介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其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抗日义勇军,约5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进攻。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大部分伤亡散落。  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等反日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童长荣、夏云杰、崔石泉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到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游击队不断壮大,游击活动遍及三十余县。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春,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八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  1936年2月20日,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领导人于发表了《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加上1936年5月之后编入抗联队伍的其他抗日武装,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1939年秋冬,日伪军继续进行疯狂“讨伐”。由于斗争形势恶化,各军减员较多。1940年1月,中共吉东、北满省委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继续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进行游击战。  1940年秋冬,日军对抗联进行更残酷的“讨伐”,形势愈加严重。此时,第一、二路军大部已转移至苏联境内,成立南、北野营进行整训,一部分在辽宁、吉林东部边境和完达山区坚持斗争。第三路军继续在黑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抗联部队利用与苏军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随后,回到东北和在东北坚持斗争的抗联部队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  东北抗联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独立奋战十四年,作战数万次,伤亡三万余人,共歼日伪军二十二万余人,其中日军十七万多人,牵制了数十万日军,不仅在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也支援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东北抗联简介

2,东北抗日联军的剧情简介

1931年9月18日,是沈阳北郊农民赵林迎亲的好日子,一路上日本军人又在演习,善良的中国百姓并不知道,一场灾难正在逼近。新娘秀英上了大花轿已经走了,新郎赵林吹着锁呐来接亲了,财主婆杨玉姑偷天换日,为自己傻儿子抢来一个媳妇。秀英发现不对奋力抗争,被强绑进洞房。中共满洲省委张应龙、何成湘、金伯阳、中央特派员罗登员等对日军的频繁活动已经有所警觉,并向中央领导报告。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板垣、石原等紧张地密谋策划阴谋。陷入痛苦的赵林借酒浇愁,被秀娟一盆冷水浇醒,他去找警察署的堂兄借枪报仇,在小路上与跟着日本浪人去照相的酒鬼罗锅张等不期而遇。赵林被杨家打出门外,昏倒在地。警务处长黄显声感到情况不对,就和熊飞一起到北大营六旅驻地,然而北大营按命令毫无戒备。晚上10时20分,柳条沟铁路一声爆炸,一场精心策划的事变开始……

东北抗日联军的剧情简介

3,东北抗日4支主要队伍及主要领导人物

东北抗日队伍我有哪两支著名人物是:杨靖宇、赵尚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活动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民抗日武装。1935年驻华日军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停止内战,成立国防政府,组织抗日联军,一致抗日。当时,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精神,在东北各地已相继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等六个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党员杨靖宇等人联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反日联合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以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实行统一建制。从这时起至次年11月,先后改编组成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陈荣久、谢文东(后投敌)、李华堂(后投敌)、汪雅臣、祁致中为军长的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并先后分编为三路军:以第一、二军为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总司令,以第四、五、七、八、十军及救世军、义勇军各一部为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以第三、六、九、十一军为第三路军,由张寿(李兆麟)任总指挥。至 1937年,抗联队伍发展到三万余人,先后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游击区,对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为巩固其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调集八个师团和数万伪军、警察部队,采用“部落集团”与“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对抗日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抗联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顽强战斗,战绩卓著,但自身损失也甚为惨重。因此,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在苏联远东军的援助下,第一、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大部相继转移至苏联境内,在双城子(即沃罗什诺夫,今乌苏里斯克)附近和亚斯克农庄附近建立南、北野营(也称B、A野营),进行整训;第三路军两支小部队,在中共北满书记金策和第三路军参谋长许亨植领导下,继续在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942年8月1日,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组成以周保中为旅长、张寿为政治委员(后改任政治副旅长)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也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一面集中整训,一面陆续派出小部队,返回祖国东北进行游击活动。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日联军配合苏军大举反攻,迅速占领了长春、哈尔滨、沈阳、吉林、佳木斯等七十余座大中城市和县镇,并在苏军配合下,摧毁敌伪势力,积极维护社会秩序。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并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东北抗日4支主要队伍及主要领导人物

文章TAG:东北抗联简介东北东北抗联简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