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东莞市级文物保护古村,东莞那里好玩一点啊

东莞市级文物保护古村,东莞那里好玩一点啊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06 06:22:22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1,东莞那里好玩一点啊

酒店,男人天堂!!!
东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虎门鸦片战争遗址(大概这个名字) 2、可园(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在莞城可园路) 3、却金碑亭(莞城光明路) 4、茶山镇南社村和塘尾村(广东著名古村落) 5、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东莞较为有名的山: 1、黄旗山(市区,200米以下,适合老年人和小孩) 2、水濂山(市区南郊。379米,适合广大有为青年) 3、银瓶嘴(东莞东部与惠州市分解处,近900米,很陡,适合冒险爱好者) 4、莲花山(长安镇,500米左右) 东莞现代旅游胜地: 1、市中心广场 2、华南mall 3、松山湖 4、绿色世界(植物园) 东莞的国家AAAA级景区: 常平镇观音山(隐贤山庄) 等等
东莞市或者是厚街

东莞那里好玩一点啊

2,横塘村的景色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寮步镇横坑村委会毗邻市区,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8370亩,户籍人口4690人,外来人口24960人。2007年入选最美丽乡村。   横坑横塘古村始建于元延祐年间 ,古村坐西北向东南,依山而建,呈扇面分布,村落纵向巷道前低后高,梳齿式布局,建筑纵横贯通,前有水塘十分利于通风透光和排除雨水和污水。村落中的古屋、祠堂、家祠以及所有建筑外墙基、门基、门框、拄础、大门座墩均用红沙岩石材砌成,建得比较高大宽敞,有精美的雕梁画栋,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和特征。至今,钟氏祠堂犹存,为东莞四大祠堂之一,被列为市级保护文物。在横丽湖畔有10多株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树,其中一株细叶榕,树龄达630年,堪称寮步的“树王”,它见证了横塘古村数百年发展的沧桑。  横丽湖风景秀丽,湖面面积200多亩,由东北至东南方向呈弯月形,围绕已有680多年历史的横塘古村,形成了极为浓郁的人文历史氛围。横丽湖的外沿有10多株树龄多达500年以上的古树,远处望去苍劲、茂盛,实为壮观。横丽湖畔风景宜人,风起时可欣赏碧波荡漾;风止时蓝天白云和民居建筑水影相连;夏可降温,冬可增润,别有风情。端午节之际,一年一度的横坑龙舟竞渡,使横丽湖热闹非凡,届时万人云集,成为寮步镇一大体育盛事。   古村、古塘、古树和谐地融为一体,横坑村写下了一页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非凡画面。 无直属

横塘村的景色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请问东莞的出名的建筑是哪些

西城楼西城楼也称迎恩门城楼,位于莞城区市中心,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东莞的标志性建筑,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当时东莞城东南西北四个城楼城门中西部的一个,故俗称西城楼至今。曾有城墙连接道家山、南城、钵孟山、东门、北门,全长1299丈,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壮观。如今,迎恩门城楼依然屹立,红墙碧瓦,飞檐斗拱,蔚然壮观,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为珍贵。迎恩西门,历来是东莞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标,旁边的文化广场是新世纪新东莞新气象的展现,绿草茵茵,喷泉绝响,舞姿翩翩,歌声曼妙,构成东莞新时代的盛景。迎恩门城楼与文化广场,展现东莞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气象。文物古迹与现代文化设施交相辉映,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迎恩门城楼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日本海盗常来这里抢掠,当时的东莞四周无遮无挡,于是东莞有一个叫常戆的将领就带领军民在东莞城的四周建起了城墙和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整个西城楼城墙连起来有1299丈,把整个东莞城都包围了起来,到时把城门一关,海盗就无法入城。而且这城墙还有防洪作用,夏天遇到发大水时把城门用沙包堵上,城里就可保不会遭淹,真是造富百姓。所以东莞人民对这个城楼很有感情,即使现在的市区千变万变,总舍不得拆毁这个旧城楼,现在更投巨资把周围改建成了西城门文化广场,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和节日举行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旧时的西城楼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迎恩城楼依然屹立不倒,雄姿英发 。它在西城楼文化广场以及附近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衬托下,散发出其历史久远、文化内涵深厚的独特魅力。
西城楼,可园,虎门炮台
西城楼,可园,虎门炮台
威远炮台,距虎门炮台不远

请问东莞的出名的建筑是哪些

4,南社古民居的简介

莞市茶山镇的南社村古建筑群是东莞保存得最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南社村面积6.9平方公里,下辖东坊、南坊、西坊北一、北二、上巷、上边等七个村小组,现有常住户口人数3201人。 南社村庄四周绿树成荫,地理独特,村庄呈合掌对居,明清期间初显繁荣,为茶山一大村庄,很多专家称赞:南社现存明清古建筑众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可多得的完整的古村落,村内尚保留宗祠、家庙25家、古民居120多间。 南社村古民居现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众多人士前来视察参观、探古,成为东莞市东部一大旅游热点。在此之前,南社一直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免费开放。 拟再现南社明清古民居 据一些文物专家介绍,南社古村落虽然得以保存,但历经宋、元、明、清,村中除了保留了大量住宅和一些其他类型的古建筑和祠堂21座外,原有的大部分老店多已改造,原有的三座石牌坊均已被毁。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家对南社古民居考察后发现,村民古民居建筑基本保持原生状态,村落北部民居建筑年代较早,土坯房较多,居住拥挤,内部设施落后,设施以及采光条件有待改善;村落南部为清中后期所建,多为红石青砖房,檐下、墙头彩绘泥塑,建筑质量较好,但内部设施同样较差。最让专家担心的是新区的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老村周围被新房团团围住,致使在村外东、西、南、北各方向都看不到老房子。 南社村古迹的保存问题,令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对其重新规划。日前,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为南社村设计了一份15年内的规划,以村落整体为保护对象,既保护物质文物也保护非物质性文物,即包括社火、祭祀、节日、民俗精华、传统戏剧等。具体设立村史资料以及民俗文化陈列室,设立宗祠、民居、书院陈列室,展示明清文化面貌,研究、发掘、宣传优秀的文化遗产,如各种绣品、竹编、字画、雕饰及家具日用品等。 7个展馆供游客参观 据悉,2006年,南社将重点开发成为东莞旅游线路,展示古村落有代表性的方面,吸引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据悉,游客参观的内容主要有:七个展馆(即:茶山民俗陈列馆、南社村史陈列馆、谢遇奇史迹陈列馆、书法馆、美术展馆、摄影展馆、茶园泥公仔展馆)及文物保护群体(如明清祠堂、古民居、庙宇旧址等)。收费标准为每人次30元;10人以上团体票按80%计收,即每人次24元。

5,我没去过东莞市区里面这几天有空想去购物和旅游不知有些什么

东莞市区买衣服到南城富民步行街/第一国际 超市的话家乐福,在梨川,顺便问个人都知道的,地址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还有吉之岛,在红荔路跟花园大道那边 还有百佳,就在文化广场那 如果是买衣服,那就去新风路那一区....也差不多就是百佳过来那一块,反正是市中心那一块。 =========================== 东莞市旅游 企石“八景” 1、高阁仙踪:企石黄大仙公园 地址:企石东江南岸 简介:公园总面积130000平方米。山上有文昌阁、环回麻石路、休憩亭。山下从西至东依次为牌坊、钟鼓楼、特色餐馆、工艺品街、黄大仙庙山门、黄大仙庙建筑群、龙湾等,与东江金海岸体育长廊接壤。 2、古枫常青:企石千年秋枫古树景观 地址:企石旧围黄氏宗祠前 简介:这棵“秋枫”本名重阳木,属大戟科,现树高15米、冠覆320平方米,根深叶茂,除了严冬偶有短暂落叶外几乎四季常青。古树形状千奇百怪,似龙准、虎爪、祥云、名人、寿星公、视乎观瞻角度而变化。据专家鉴定,此株古树具有千年历史,称之为“东莞树王”,属市级重点保护古树。 3、东湖映翠:企石东丫湖景观 地址:企石蜈蚣山南面、横岭西面 简介:东丫湖为集雨湖,水位低时可由石马河引入补充。四周峰峦环抱,绿树、翠竹、农田、村舍错落湖边。 4、古村遗韵:企石江边村古建筑群、贝丘遗址 地址:企石镇中部偏北 简介:古村现保存元代至清代的建筑242座,古井12眼,水塘4口,三百年以上的古榕树6棵,百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约1000棵,以“三纵十五横”的巷道形成井字形网状的村落布局。古村祠堂众多,其中黄氏宗祠、冠堂公祠等7处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江滨画廊:企石东江沿岸景观 地址:企石东江江岸 简介:东起虾公山下,西至金椅岭,全长13.9公里,内设人工沙滩、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儿童游乐场、休闲路径音乐茶馆、及文化博物馆、渔船码头、游船码头、自行车休闲路和绿化装饰景观等。该长廊于2006年5月开始第一期工程,预计2007年底全部竣工。 6、虾峰胜景:企石铁岗虾公山景观 地址:企石镇铁岗村的东面 简介:主峰海拔127米,雄峙在东江边,状似大虾,故名虾公山。 7、飞鹅毓秀:企石飞鹅岭景观 地址:铁岗、清湖、上洞三村的交界处 简介:登高俯瞰,这山岭酷似展翅待翔的天鹅,故称飞鹅岭。飞鹅岭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绿草如茵,奇花野果、多不胜数、植被覆盖率达98%,环境清幽、氧离子含量极高。 8、红棉报春:企石铁岗红棉古树景观 地址:企石铁岗村口 简介:古木棉树有着270多年的历史。该树是国家三级古树,是东莞市公布的第一批受保护的古树名木。

6,西递古村的简介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古村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每次去黄山都是必去西递的。虽然西递与宏村的风景有些类似,都是粉墙黛瓦。但是风格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宏村给人的感觉秀丽一点,而西递更庄重一些,更能体现古老徽州的那份历史厚重感。必去西递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西递大部分的住户都姓胡,是明经胡氏的聚居地。我也是明经胡,论起来是本家,所以每次经过黄山都要来这个小村看看。听着导游的讲解,在一间一间古老的房宅中穿行,踩着千年的黑石铺小道,走走停停。从你会觉得心灵的所以不快都不在的,在这里你可以得到很好的心灵释放,没有负担。这也许就是那么多人喜欢旅游的原因吧。o(∩_∩)o~每次去西递都会去吃那边的烫手不烫口的小饼,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不过真的很神奇的,拿在手上很烫的,咬一口却是温温的,白皮芝麻馅的。芝麻很香,应该是当地手磨的。还有当地别的小吃,也很值得一尝的。村里的空气很清新,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住一晚,早上起来,看着静谧的山村,感觉很好的哦~呵呵强烈推荐!~

7,谁知道关于西溪古村的资料

西溪南村有1200年文明史。该村位于黄山南麓,新安江上游,丰乐河之畔。因地处丰乐河南岸,故又称丰溪、丰南、溪南。 该村由后唐始建,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村中吴姓为大姓。村民以农为本,外徙经商,贾富兴儒,因儒入仕。商者足迹遍布扬州、南京、杭州及沿淮一带,盐商为主,兼营茶、木材、典当等行业;入仕者高官接踵,可谓“满朝朱紫贵,江淮金银山”。 西溪南的村落结构,总体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势如棋盘格局,呈不规划长方形。以街为经,以巷为纬,东西贯通,南北畅达。村以条、陇、雷三水系为主线。街依溪行,屋缘街建,两岸夹峙,鳞次栉比,宽1公里,长2.5公里,昔有“千灶万丁”之称。 “前街”(现改称后街),“黟县青”石板路,宽3—4尺。房屋南侧,杨柳成行,俗称“杨柳干”,依依袅袅,万缕千丝,可供观赏,亦供纳萌。沿街一条小溪(条堨)逶迤而过。街道的巷口及拐弯处设有“天灯”,即在约1立方米的石墩上竖一近丈高的木柱,柱端支一“人”字形盖顶(用防雨雪),盖顶下挂一盏玻璃灯(当时用青油、灯芯点燃),夜间由专人点亮,是夜市的一种景观。 “中街”(现改称正街),街道宽5尺至丈余,“黟县青”石路面,平正如磨。一道水渠(陇堨)穿街而过,石板铺底,流水潺潺,如一蜿蜒前曲的玉带,飘逸在古街长廊间,凭栏细看,古韵悠悠。为便于村民浣洗,在街埠露水处均设有埠头,各道涵洞口上还置有石闸。可消防,通风调温,既适用又美观。一些宽绰巷口,还设有“街楼”。楼架在两侧屋墙上,悬跨巷道。空间虽小,却很别致,南北两面装有花样窗棂,专供“更夫”住宿。 “后街”(现改称溪边街),随着溪流(雷堨)的走势,格外曲折多姿。雷堨宽约二三丈,水深可放竹木簰,也可行小木船。街道从头至尾,一路小桥流水,多为半月形单孔石桥。两岸店铺隔水相峙,楼台亭榭,竹木花卉,组成一副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图。古街两旁春季鸟语花香,夏季廊榭清风,秋季水明月朗,冬季玉树琼楼,真可谓如诗如画。 西溪南村吴氏历代子孙兴旺,支派繁多,故供奉祭祀的祠宇也多。本村素有“十大祠堂”之称(大宗祠在外)。诸祠分面在村的各个方位,建造各有特色,其中最突出的当数坐落在后街的“思睦祠”。该祠坐北朝南,落成于明嘉靖年间。祠前清溪(雷堨)环绕,一路石栏防护。祠分四进:前进为头门;二进称“忠孝世家堂”;三进称“四睦堂”,董其昌题额并楹联;四进为“神堂”(存放祖宗灵牌),神堂两侧各有小堂,为“女祠”。女人的灵牌能存入祠堂,在封建社会里确属难能可贵。前进、二进及思睦堂全用楠木建造。解放后,该祠第四进办了粮站;前面部分为乡中心小学。1979年8月,一场大火,将思睦堂全部焚毁,今已改建为新教学大楼。 村中旧有十大名楼,二十处名馆阁,二十四名堂、院,十大寺庵,十大社屋,十大牌坊。此外还大十大名园、八大景点。在众多遗址遗迹中,当数老屋阁、绿绕亭、十二楼、果园历史悠久,文化品位和价值最高。
尽管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洗刷,但是,屋沿左上方的“光绪十二年”字样仍清晰可见。 东莞市寮步镇西溪村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古村落。从东莞市区往东南方驱车约15公里,便到了寮步镇西溪,只见一座高达六七米的青砖古城墙,将一片陈旧的灰瓦青砖房围成了一个封闭、独立的村落。在附近村庄一片片由农村向城市化进程中所建的现代化建筑的衬托下,西溪古村显得格外古朴、厚重。   据当地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西溪村原名芦溪村,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开始建村,至今已380多年。古村坐东向西,占地36.8亩。现存后围墙445米,前围墙180米。村前有一口鱼塘,几乎与古村面积相等。   古村落呈6大特色 据介绍,古村西溪至今保存仍相当完整。其规划和建筑具有6大特色:一是巷道布局统一。古村除了一条面宽4.8米的横巷外,其余均由11条面宽1. 8米的直巷和15条面宽1.1米的横巷组成巷网。祠堂、家庙、住宅均严格依巷而建;二是祠堂规格统一。古村现存宗祠1座、房祠12座、家祠2座,书室2座。除宗祠为三开间三进,面积为496平方米外,其余房祠、家祠多为三开间二进。在16座房祠、家祠、书室中,面积分别为248平方米和125平方米的各占一半;三是民居形制统一。古村的193间民居均为硬山顶的明字间和金字间建筑,长度统一为8.3米,金字间和明字间的面宽分别为13.8米和6.9米;四是建筑结构统一。不论祠堂、家祠,还是民居、书室,其建筑均为砖石木结构,墙基、墙裙、门框筑条石,墙体砌青砖,屋面盖灰瓦。除部分祠堂的柱和柱础用石料外,其余的梁架、檩和椽均为木质。石雕精工,木雕细致,陶塑生动;五是民居门向统一。古村除第一列和大横巷的祠堂外,民居的大门基本上侧开,即大门为侧门,此是西溪古村民居大门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受整个古村布局制约所形成的;六是巷道铺设统一。古村巷道铺设多用红砂岩条石或麻石。大横巷现存红砂岩条石长100多米,直巷麻石路面依稀可见。   蕴藏丰富农耕文化信息 东莞市一位到过古村西溪考察的文物专家告诉笔者,从建村至现在,西溪古村已有380余年历史,蕴藏着许多自明朝末年以来东莞丘陵地区农民聚族而居的农耕文化信息。古村的建筑,从规模到形制都严格执行统一规划;古村的装饰,从木刻到石雕都十分讲究美观实用;古村的环境,从防洪到排涝都非常重视生态平衡。这些信息,对于当地农民在农村走向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把人居环境建设得更有文化品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搞乡村规划的专业人员,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市级文保单位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东莞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但是现存的古村落却屈指可数。像西溪古村,及茶山镇的南社村古建筑群、清溪镇和凤岗镇的客家旧围就显得十分珍贵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村落,对东莞打造文化新城,增强历史文化底蕴,加快旅游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2004年1月颁布)   据悉,西溪古村的发现,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寮步镇政府目前正在对保护与利用西溪古村做规 划,并已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将西溪古村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这座千年古邑,可谓是人杰地灵,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市有茶山南社、石排塘尾和寮步西溪三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前两者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早已是闻名遐迩;而寮步镇西溪古村以其合理的村落布局、精美的古建筑,以及丰厚的文化内涵,日前荣获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西溪古村,是岭南文化和建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下面我们首先来一起领略一下这个具有600多年历史古村落风韵。西溪古村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因临西溪水建村而得名。古村为棋盘式网络布局,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总面积2.71万平方米,由古围墙、民居、祠堂、古榕、池塘等组成,是颇具特色的岭南农村文化景观的古村落之一。西溪古村坐东朝西,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全村巷道排列有序,7条横巷和11条纵巷组成四通八达的巷网,阡陌相通。祠堂、家庙、住宅均严格依巷而建。除宗祠为三开间三进外,其余的家祠多为三开间二进。村民房屋整齐划一,均为明字间和金字间建筑
文章TAG:东莞东莞市市级文物东莞市级文物保护古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