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东莞市域河流污染整治,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

东莞市域河流污染整治,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13 03:55:09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1,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

污水八大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削减工业污染,对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污染行业推广废水循环闭路的零排放制度,切实加强对污染排放单位的审核和监督。2、加快建设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进一步研究工业节水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节水范围,对水污染重点排放行业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3、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从根本上避免城市水环境继续恶化,另外还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缺水城市在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要安排回用设施的建设,开展污水处理的深度处理。4、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综合防治面源污染。今后主要推广有机肥,制定农药、化肥的减量计划,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5、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6、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开发利用水资源应以保护水环境功能为前提,兼顾水资源上、下流域的需求,要按照水资源可开发总量来发放许可证。7、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要制定全国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规定,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种开发活动。8、要严格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国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水体中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比例较高,对此要严格控制。《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二十条: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第二十一条: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称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重点对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事项进行审查。排水户应当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

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

2,东莞运河的治污之路

三年内拒绝1484项污染项目,“黑”运河开始华丽转身,在部分运河河段总能看到青绿的河水。东莞运河、石马河等主要河流都因为黑臭曾被人戏称为“黑龙江”。为了甩掉“黑臭”帽子,东莞开始整治重点污染源,强化企业污染治理。2005年,印发《东莞市重点污染企业整治方案》,分期、分批关闭241家“四纯两小”企业;2006年,印发实施《东莞市造纸行业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关闭了年产5万吨以下的30家造纸企业;保留95家造纸企业,并督促减少废水排放。整治的同时,市环保部门制订“三个不批”措施,即采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位于东江上中游地区、石马河、寒溪河、东引运河流域的重污染项目不批;已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不批。近三年全市共拒批污染项目1484项。 353家重污染企业被在线监控,在整治企业排污的基础上,市环保部门开始想方设法强化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控。2005年印发实施的《东莞市污染源治理设施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使得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全面实行了环保设施在线监控(监测)。全市已完成353家重污染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实现319家企业在线监控数据与市环保部门联网。同时,东莞还加大对企业排放废水的民间监督力度。2007年10月起实施《东莞市奖励举报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为暂行办法》,截至2010年7月31日,全市共受理有奖举报案件135件,查实78件,发放奖金174.07万元。 东莞成功治水,离不开投资上百亿的环保工程,预计2012年处理率超过九成。2002年以来,东莞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建成了31座污水处理厂,其中二级污水处理厂30座,日处理污水172.5万吨;一级水质净化厂1座,处理能力260万吨/日。并建成截污管网总长740多公里,建成预计到2012年基本建成配套次支管网工程,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2003年至2006年,东莞累计投入10.1亿元,共整治61条(段)内河涌,总长195公里,清理淤泥52.2万吨,改造堤岸55.9公里,绿化19.8公里。2005年4月,全市开展清理畜禽养殖行动,对禁止养殖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全面清拆,削减的污染物排放相当于1500万人口的污染量。2007年底,东莞又制订实施运河综合整治方案,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方针,对285公里的运河水系和镇街沿线内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全面治理废水,终还运河碧水新颜,运河部分河段有清水有鱼游。根据统计,我市重点工业企业总数从2006年的799个上升至2009年的1245个,但是废水排放总量却从2006年的32104.30万吨下降至2009年的27135.17万吨,2006年和2009年的排放稳定达标率分别为93.35%和99.71%。作为东莞污水治理的典型案例,东莞运河的监测结果则表明,其综合污染指数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实现三年水质好转。其中:2007年综合污染指数为16.57,2008年为13.79,2009年上半年为13.07,污染明显减轻。运河水体的黑臭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在部分运河河段总能看到青绿的河水,甚至能看到河中鱼儿游动。

东莞运河的治污之路

3,东莞运河的水质情况

在东莞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已越来越突出。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东莞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东莞市第二、三产业的连年迅猛发展,沿岸工厂和人口急剧增加,加之东江河床下切、水位下降,运河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使昔日清澈运河水变得又黑又臭。2002年,市委、市政府把治理运河列为东莞市当务之急的28项重点工程之一,实施了清河床、疏淤泥、修河堤、建污水处理厂等多项工作措施,但时隔3年,该运河仍未得到有效的整治。 运河污染关乎东莞的城市形象,关乎全市的生态发展,关乎市区居民生活环境,此外还关乎市区居民身心健康。虽然市区内10里长的运河两岸进行了灯光夜景和穿衣戴帽工程,但被污染的运河黑色污浊,严重影响了市貌,并散发出阵阵恶臭,原来晨运的好地方如今人员寥寥无几,而水质的恶劣(劣V类)对运河原两岸的农作物生长构成较大的威胁。 因此,莞城区的人大代表已经正式提交有关整治东莞运河水质污染的议案,要求政府再制订可行的整治方案,标本兼治,彻底解决运河水质污染的问题。 众多因素“伤害”运河水质 两年前,2004年东莞市城市市区人口总数是82.95万人,全年生活污水排放量逾6273.16万吨(人均每天排放污水207升)。目前东莞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为4820万吨左右,约占市区生活污水总量的68.64%左右,这是市区污水处理厂(二期)运行3个月后的年平均处理率。 预计2007年东莞市城市市区人口总数93.11万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9.27万吨(人均每天排放污水按207升计),年排放生活污水7033万吨。 东莞运河承担着城市排洪和接纳污水排放功能,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运河,使这条古老的人工河不堪重负。水体流动性差,河底河岸堆积淤泥和垃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沿流域12029个养猪场、534个家禽场排污,电镀、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等六大行业排污……众多恶劣因素严重伤害着运河水。 据环保部门调查,运河水质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主要超标因子为石油类、总磷、阴离子洗涤剂、生化需氧量、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 5年内消除内河涌黑臭 其实,东莞水域污染不限于运河,水污染已遍布各经济迅速崛起的乡镇,其范围及受污染的径流总量仍呈增长趋势。根据有关研究,东莞污染损失水资源量已经占到本地水资源量的25.5%.目前,流域仍然以明显的有机类污染物污染为主,氮、磷污染已日益严重,不同污染物在积累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污染,内河涌 “黑臭”问题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未来几年中,东莞将重点解决地表水、空气、固废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争取到2010年,东江水质保持良好,消除内河涌“黑臭”现象,东莞运河水质彻底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仍然维持在100%,地面水功能区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95%;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控制在10.4万吨以内。 链接 河道清理计划 首先对东莞运河、石马河、寒溪河、中心涌、南畲朗几个流域开展河道畅通工程试点。在周密制订清淤计划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清除运河底泥、沿岸垃圾以及障碍物,全面清淤疏浚,有效减少底泥有机物厌氧发酵释放氨和硫化氢等类臭气,同时确保运河水流畅通,避免运河内污水长期滞留。 到2007年6月,对东引运河、石马河、挂影洲中心涌和南畲朗排污渠市域内4条主要河涌共711公里进行全面清淤疏浚、引水冲污和景观改造,确保基本消除河涌水体“黑臭”现象。采纳哦

东莞运河的水质情况

文章TAG:东莞东莞市河流河流污染东莞市域河流污染整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