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东莞市重污染河涌整治,市民保护环境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义

东莞市重污染河涌整治,市民保护环境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义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4 19:12:07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1,市民保护环境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义

  污染治理,是《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市环保局作为治理污染的重要组成部门,积极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推广河长制、涌长制等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使我市的空气质量更好,天更蓝,水更清。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根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4.6%,较去年的70.2%上升14.4个百分点。2016年1月份,全市整体空气质量更呈现大幅度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70,达标天数30天,其中优的天数14天,良的天数16天,轻度污染1天,无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数。1月份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7位,珠三角内排名第4位,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取得了开门红。  今年重点突出臭氧污染治理  根据年度考核初步认定结果,2015年我市能够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而今年,我市将重点突出臭氧污染治理  市环保局水气科科长 陈豪华:“影响臭氧的话,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氮氧化物,还有voc的产生,所以说我们重点就在,我们会在这两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voc整治。”  13条内河涌已完成整治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2015年度,我市着手整治37条内河涌,投入资金8.8亿元,整治长度82.2公里。目前,13条内河涌已完成整治,剩余内河涌由于前期手续、工程量大等原因,目前仍在施工阶段,需要跨年度完成整治目标。  市环保局规划与生态科科长 黄柱梁:“我们已经制定统筹全市的,水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简称就是东莞的水十条,下来的话,我们延伸到从这个河长制,到涌长制,到库长制,实际上就是考核也要全覆盖。”  石马河水质有改善  另外,跨域河流石马河水环境治理也取得初步成效。与2014年相比,石马河COD和氨氮分别下降17.4%和22.3%。目前,市环保局已制定了2016年度石马河治理方案,并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东莞市石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2015~2020年)》,目前《达标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报省环保厅审查。

市民保护环境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义

2,东莞运河的污染情况

  为从源头上治理运河,东莞市环保局将全面启动环保限批政策:只要是建于运河上游的水污染企业项目,市环保局一律不批。记者昨日(8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常平、大朗等镇的9个环保专业基地正在建设中,628家重污染企业的污染工序车间将入园进行统一治理。  新增污染源将受严格控制  作为保护东江水源的一道防护盾牌,东莞运河接纳了流域内占东莞排污总量70%以上的污水,以及深圳观澜河、惠州潼湖河约50万吨的污水。此外,河涌底泥的二次污染,水体流动性不强,导致运河水体发黑发臭,水质为劣五类。  “运河的治理应该着眼于源头治理,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控制好新增污染源。”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环保部门正在着手制订排污总量控制、区域限批、产业限批的政策措施。环保部门将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凡在运河上游新建的污染企业,不管投资额多大,只要有水污染的项目就一概不批。  记者了解到,根据《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运河综合整治工作包括截污主干管网工程、截污次支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及综合配套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四项。四项工程将分阶段进行,预计于2009年6月底前完成,总费用估算超百亿元人民币。相关人士称,治污是治理运河的首要任务。根据运河整治计划,今年6月前,有关部门将完成第一批15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建设,截污支次管网工程的初步设计、水体修复工程的可研和环评等工作。到明年6月,污泥处理厂、小海河桥头段等水体修复示范工程、部分主要河段的水体生态修复、东引运河(城区段)纯氧曝气快速除黑除臭示范工程建设、潲水处理厂、医疗固废处理厂的建设也将完成。  建环保产业园集中处理污染  对于现有的污染企业将作何处理?该负责人表示,环保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建设环保产业园,对污染企业的配套生产车间将纳入园区进行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治污。  据了解,环保局规划在常平、大朗、长安、虎门、沙田、洪梅、望牛墩、中堂、麻涌等镇建设9个环保专业基地,将628家重污染企业的污染工序车间搬迁到环保专业基地,实行集中建设、集中治污、集中管理,提高污染控制能力。环保园区内建有生产废水集中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以及集中供气等设施,各个生产车间的污水收集后实行统一集中处理。目前,麻涌环保园区已通过省环保局审批,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其他8个将在年内完成审批。  另外,对386家整治后原地保留的企业,环保部门将实行全天候环保在线监控管理,避免企业偷排偷放行为的发生。目前,已完成联网监控14家,正在安装设备的有297家。

东莞运河的污染情况

3,东莞运河的治污之路

三年内拒绝1484项污染项目,“黑”运河开始华丽转身,在部分运河河段总能看到青绿的河水。东莞运河、石马河等主要河流都因为黑臭曾被人戏称为“黑龙江”。为了甩掉“黑臭”帽子,东莞开始整治重点污染源,强化企业污染治理。2005年,印发《东莞市重点污染企业整治方案》,分期、分批关闭241家“四纯两小”企业;2006年,印发实施《东莞市造纸行业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关闭了年产5万吨以下的30家造纸企业;保留95家造纸企业,并督促减少废水排放。整治的同时,市环保部门制订“三个不批”措施,即采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位于东江上中游地区、石马河、寒溪河、东引运河流域的重污染项目不批;已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不批。近三年全市共拒批污染项目1484项。 353家重污染企业被在线监控,在整治企业排污的基础上,市环保部门开始想方设法强化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控。2005年印发实施的《东莞市污染源治理设施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使得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全面实行了环保设施在线监控(监测)。全市已完成353家重污染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实现319家企业在线监控数据与市环保部门联网。同时,东莞还加大对企业排放废水的民间监督力度。2007年10月起实施《东莞市奖励举报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为暂行办法》,截至2010年7月31日,全市共受理有奖举报案件135件,查实78件,发放奖金174.07万元。 东莞成功治水,离不开投资上百亿的环保工程,预计2012年处理率超过九成。2002年以来,东莞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建成了31座污水处理厂,其中二级污水处理厂30座,日处理污水172.5万吨;一级水质净化厂1座,处理能力260万吨/日。并建成截污管网总长740多公里,建成预计到2012年基本建成配套次支管网工程,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2003年至2006年,东莞累计投入10.1亿元,共整治61条(段)内河涌,总长195公里,清理淤泥52.2万吨,改造堤岸55.9公里,绿化19.8公里。2005年4月,全市开展清理畜禽养殖行动,对禁止养殖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全面清拆,削减的污染物排放相当于1500万人口的污染量。2007年底,东莞又制订实施运河综合整治方案,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方针,对285公里的运河水系和镇街沿线内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全面治理废水,终还运河碧水新颜,运河部分河段有清水有鱼游。根据统计,我市重点工业企业总数从2006年的799个上升至2009年的1245个,但是废水排放总量却从2006年的32104.30万吨下降至2009年的27135.17万吨,2006年和2009年的排放稳定达标率分别为93.35%和99.71%。作为东莞污水治理的典型案例,东莞运河的监测结果则表明,其综合污染指数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实现三年水质好转。其中:2007年综合污染指数为16.57,2008年为13.79,2009年上半年为13.07,污染明显减轻。运河水体的黑臭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在部分运河河段总能看到青绿的河水,甚至能看到河中鱼儿游动。

东莞运河的治污之路

文章TAG:东莞东莞市污染河涌东莞市重污染河涌整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