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广东东莞元岭路水厂,东莞有哪些自来水厂联系方式和地址

广东东莞元岭路水厂,东莞有哪些自来水厂联系方式和地址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6 03:45:21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1,东莞有哪些自来水厂联系方式和地址

东江水务总公司地址:东莞市学院路269号电话:(0769)22690988   邮件:djsw@djsw.com.cn第二水厂地址:东城区梨川周屋围街  电话:(0769)22609501第三水厂地址:东莞市东城区樟村育华路1号  电话:(0769)22265580第四水厂地址:东莞市高埗镇上江城  电话:(0769)88731711第五水厂地址:东莞市企石镇杨屋村  电话:(0769)86733502第六水厂地址:东莞市东城区鳌峙塘  电话:(0769)23062721东江自来水有限公司地址:东莞市莞城区元岭路80号  电话:(0769)22211714东莞市松山湖供水有限公司地址: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1号楼101-301  电话:(0769)22893322.

东莞有哪些自来水厂联系方式和地址

2,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简介

  这个问题直接到百度搜就出来了,我把百度百科的解释复制如下:(另外园州政府官方网站也可查询)  园洲镇地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西部,坐落在珠江三角洲东部,东江之滨,跟东莞市石排镇、企石镇隔江相望,西与东莞石龙镇接壤,东与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相连。全园洲人民广场镇面积达110.68平方里,截止至2008年底,该镇下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达20万多,其中户籍人口6万多(非农村居民为6089人,农村居民为55729人),外来人口13万多,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港、澳、台和海外侨胞近5万人。 园洲镇是博罗县的经济强镇,被评为“惠州市六好示范镇”、“惠州市中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广东省(制衣)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宜居城镇试点”、“中国休闲服装名镇”。[1]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园洲四面环水,北有沙河,南有东江,因而得名“园洲”。 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为东莞县辖地。 1950年,东莞县划分区人民政府。石排、园洲、民主、丰乐、大同共六个乡组成东莞县第七区。首任区长魏达(兼区委书记),期时,和平乡乡长香兆彬,云山乡乡长王设。 1952年12月,珠江专区撤销,设立粤中行政区,东莞划归粤中行政区管辖。 1953年,第七区改称为第六区,至1956年,第六区又改称为企石区,与此同时,划分石排、园洲、企石三个大乡。 1956年1月4日,因行政区划变迁,东莞县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1957年,东莞县开展撤区并大乡的工作,并于当年12月26日完成,成立了37个大乡。 1958年9月14日,东莞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在园洲乡(现属博罗)成立,命名为“五一人民公社”。9月20日,废除大乡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全县成立13个人民公社。10月1日,各乡群众集会,庆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11月13日,莞城人民公社成立。 1959年3月20日,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划归佛山专区管辖。 1963年7月3日,恢复惠阳专区,东莞县又划归惠阳专区管辖。 1959年,东莞县把园洲割给了博罗,从此园洲就划分到博罗管辖之内。 1983年改为园洲区,1986年建镇。镇政府驻下南圩。 2005年12月31日,撤销原九潭镇并入园洲镇,分为河南片区(辖园洲居委会、马嘶、田头、桔龙、廖尾、禾山、土瓜墟、深沥、沙头、阵村、上南、刘屋、下南、江头、白耀前、高头、李屋、寮仔、白马围)和河北片区(辖九潭居委会、上村、水口、凤山、马石岗、义合、佛岭、沥东、沥西、新村)。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工业  2007年,全镇实现GDP总量44.73亿元,完成财政税收13677万元(国税8119万元,地税5558万元),年末金融存款为17.91亿元人民币。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5070.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0元。进一步优化了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8.9:50.6:40.5。 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6亿元,其中实现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农业总产值3.6亿元。全镇完成财政税收19598万元,其中,国税11098万元,地税8500万元。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7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设备和土地购置费)2.41亿元;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4万元;城市建设竣工面积81056平方米,投资金额达5673.9万元。全镇年末金融存款为24.08亿元人民币。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纯收入不计在内)达5316.9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纯收入超500万元的有3个村委会;集体经济纯收入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有7个村委会。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570元,同比增长8.0%。全镇总供电量6.83亿度;总供水量3548.13万吨,平均日供水量10万吨。该镇工业企业在册登记个数累计达1775家,累计投资总额达83亿元。全镇工业企业中500万元产值以上的规模企业45家,产值超1000万元的44家,产值超5000万元的19家,产值超亿元的6家,规模企业全年工业产值达29.7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7.2%。  农业  园洲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盛产荔枝、蔬菜、甜玉米、塘 、猪、鸡、鸭、鹅等农产品,优质荔枝面积1万多亩,水产养殖面积1万多亩,高产蔬菜种植基地1万5千多亩。 通过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园洲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商业的转变。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瓜菜出口港澳地区及国外,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树立农业品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效益。2008年该镇拥有多家绿色大型菜场和养植场,并建有一个8000亩的高标准、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另外,为鼓励外商投资发展“三高”农业,政府在用地和税收方面给予特别的优惠。[1]  房地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休闲娱乐业、金融保险业、物流仓储业、信息咨询中介业及广告业等第三产业在2008年都迈出了新步伐。相继开发建设并发售的名泽天下、东江华庭、园洲花园、御景豪庭、东洲花园、中心花园、盛园华府、明丰东江府、水岸香洲等房地产项目,提升了该镇的城市品位,打响了镇宜居好环境的招牌。继2007年“肯德基”落户该镇之后,2008年又迎来了另一巨头“麦当劳”落户该镇,强有力地拉动餐饮的发展。  特色产业  该镇作为惠州市的制衣名镇,当地的制衣行业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园洲经济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镇共有制衣企业1000多家,其中印花、纺织、染整等配套企业200多家,占全镇工业企业总数的60%,年产各类服装近2亿套,销售总额达50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产品远销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当地政府也积极努力,为促进当地制衣行业的快速发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6年全镇已建成了园洲民营工业园上南制衣区、丰平乡工业园、东莞茶山商会园洲制衣基地等三个专业制衣工业园区。2006年11月23日,政府组织成立了园洲纺织服装协会,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互助和合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镇为制衣产业提供培训、技术合作等服务。为培养制衣技术人才,该镇与桦阳技工学校联合举办制衣培训班,为当地制衣企业输送技术骨干。同时,与东莞市虎门富民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技术创新制衣专业名镇。 该镇制衣行业得到了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的信息资讯互动平台、设计生产技术平台、人才培训交流平台、企业管理咨询平台、市场营销拓展平台等5大平台支持,使该镇制衣行业逐步向高效率、现代化转变。此外,规划建设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集布匹、服装辅料、配料于一体的商贸中心—中大轻纺城,填补了该镇缺乏大规模、上档次的面和辅料供应专业市场的空白。  [编辑本段]城镇建设  园洲镇坚持“以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围绕“五年再造一个园洲”的总体目标,致力于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全面优化投资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投资、置业者。 园洲镇污水处理厂按照“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的要求,于2006年重新修编了《园洲镇总体规划》,对全镇未来15年的经济发展战略、城性质与规模、镇域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把沙头、阵村、岗头、高头四个村委会纳入河南片中心区范围进行规划,把新村、沥西、沥东、佛岭、义合五个村委会纳入河北片中心区范围进行规划,有效地拓展了该镇南北中心区的发展空间,带动中心区周边村的发展。 2006年以来,该镇努力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农村饮用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主要包括:投入了1200万元铺设第二自来水厂至河北区水厂总长度为7.5公里的自来水管道,于2006年5月实现通水;投入了1000万元完善了新世纪工业园的东坡大道主车道,于2006年11月通车;投入了740万元建成了政法大楼,于2007年2月投入使用;投入了3300多万元建成了广惠高速公路园洲互通口,于2007年11月通车;投入了850万元对县道X193线进行改造,于2007年11月完成;投入了700万元完成了河北振兴大道首期工程,于2007年11月通车;投入了400多万元建成了园洲镇机关便民服务中心,于2007年11月落成并投入运作。自2006年以来,该镇还先后投入了近3000万元,对全镇的主要道路、排水管道、绿化配套、路灯设施等进行了改造和完善,使全镇的城镇档次和品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除了完成以上工程外,该镇还先后规划并启动了中心运河美化亮化工程、河北商贸市场以及包括东坡大桥、和安大桥、振兴大桥、龙江东江大桥和东坡大道、和安大道、振兴大道、环城北路的“四桥四路”的建设。[2]  [编辑本段]交通网络  园洲镇被称为博罗县的西南“门户”,距深圳、香港、广州、惠州均70公里,南与东莞市企石、石排两镇隔江相望,西与东莞市的石龙镇相连接,堪称进入东莞的“桥头堡”,园洲得天独厚的区位易接纳港澳、东莞、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发展辐射,是拓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区域。 园洲镇对外交通极为便利、南经东江石洲大桥可直达东莞、深圳、西经园洲大道到东莞石龙火车不到9公里,北经沙河大桥直达广汕公路,经广惠高速到广州火车站仅50分钟车程。 连接东莞企石镇、总投资额近1.9亿元的龙江东江大桥以及和安大桥;东坡大桥、振兴大桥;广惠高速公路园洲互通口等工程已投入使用,园洲镇逐步形成以桥北路、福园路、东坡大道为三轴,以广惠高速园洲互通口、振兴大道、园洲大堤、沿江路为丝线、以河南区、河北区为双中心的“三轴四线——双中心”城镇结构。 到2010年,园洲成功打造河南区5分钟、河北区10分钟到达镇中心区生活圈。  [编辑本段]水电通讯  园洲镇水电供应充足,日供水可达34万立方;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可达5万立方米;2008年已建有220KV、 110KV和35KV输变电站各一座,可确保全镇生活、生产所需。 全镇通讯发达,镇内建有先进的微波发射网,城镇电话普及率及光纤电视网覆盖率均达100%。  [编辑本段]民风习俗  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每年的端午过后的几天,在该镇的部分村都举行龙舟比赛,来自附近地区的宗氏兄弟都会聚首一堂,派出龙舟参加比赛,促进交流,共叙情谊。  [编辑本段]文教卫生  园洲镇具有完善的从幼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中等教育的完善教学体系,尊师管教蔚然成风。2008年拥有完全小学26间,中学2间。该镇中小学教师以发展园洲的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勤教善导,使该镇的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长期稳居博罗县的前列。 博罗县园洲中学新校区坐落在园洲镇田头村东北面的“鹅岭岗”上。该校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5500多人。园洲中学 园洲中学新校区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设计建设。硬件建设有:①六层高综合大楼一幢;②五层高教学楼3幢;③五层高实验(功能)楼3幢;④五层高图书馆1幢;⑤五层高学生宿舍楼8幢;⑥五层高孝师宿舍5幢;⑦学生食堂2座;⑧教师食堂1座;⑨风雨操场(室内体育馆)1座;⑩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12个。 园洲中学新校区建设成为环境宽阔优雅、设备齐全、管理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过硬的现代化镇级中学。[3] 园洲镇人民医院采用园林式设计,环境优雅秀丽,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于一体的国营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目前医院正按二甲医院标准建设和装修。现有职工118人,专业技术人员10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设有病床152张,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和预防保健科,全院实行电脑信息网络系统管理。院内设急诊室、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骨伤科、痔疮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泌尿科、激光科、碎石室、心电图、B超、放射、检验等二十多个科室。[3]

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简介

3,有意思的地名的来历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赞同0|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higood23 | 二级采纳率:25% 擅长领域: 笔记本电脑 单机游戏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3-20 武汉有趣的地名(不是什么路什么路,是一个区或是一个地方)3个!!特急... 2009-3-9 武汉有趣的地名 335 2007-9-24 武汉的有趣地名 32 2009-12-18 安庆有哪些有趣的地名的来历???急...... 2011-6-4 急求,找武汉有意思地名的来历,明天要交啊,十万火急要350字左右!!!... 1 更多关于有哪些地名的来历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del3回答5东莞生益电子厂上班时间 还有那个部门工序好.del0回答中国法制史中八议制度,五服制度,官当制度,分别在什么....del0回答有哪些地名的来历.del0回答东莞哪有比较专业的英语日语培训.del0回答鲁迅写的所有书的书名.del1回答说明结果重要的名言或是历史事例,或是社会现象,都可以。只要能够说....del0回答20电脑系统字体错误,英文跟希腊文一样,汉字有时候乱码,有的汉字是竖....del0回答坦克世界世纪光棍节的道具什么时候发.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其他回答 共6条 检举 | 2011-2-28 19:04 热心网友 最著名的:一元路(此路直通江岸一码头,故取名“一元路”,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义)二曜路(取“日月光曜”之义,称为“二曜路”;)三阳路(取“三阳开泰”之义,命名为“三阳路”;)四维路(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义,名为“四维路”;)五福路(取“寿、富、康、德、命名为五褔”之义,称为“五福路”;)六合路(取“六合同春”之义,命为“六合路”。)这六条道直通武汉的1-6号码头.一元路(一方湾、一街坊)二曜路(二桥路、二七路、二道棚)三阳路(三官殿、三曙街、三眼桥、三太里、三角路、三民路、三层楼)四维路(四新村、四官殿)五福路(五里新村、五里墩、五马路、五角塘)六合路(六角亭、六大堆、六渡桥)七里庙(七段村、七支沟)八古墩(八一路、八大家、八元里)九女墩(九龙井、九峰山、九万方、九支沟)十里铺(十升路、十大家)以食品为首的地名:盐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鱼台、枣庄、米脂、乳山等。以花果树木为首的地名:兰溪、梨树、桃源、荔枝、榆次、莲花、梅县、柳州、桐芦等; 以姓氏为首的地名:万县、康平、彭泽、吴江、秦岭、江山、洪洞、乐平、包头等;以动物为首的地名:龙泉、虎林、鹿港、鹰潭、狼山、鸡西、鹤岗等;以矿产为首的地名:金华、银川、玉门、铜陵、铁岭、煤山、铅山、石城等;以颜色为首的地名:黄岩、青岛、蓝田、紫阳、白城、黑山、红安、赤峰、乌江等……以方位为首的地名:东阳、南昌、西安、北京、上海、中卫、下关、左权、右江等。以数字为首的地名:零陵墓、一平浪、二连、三明、四平、五台、六安、七星台、八达岭、九江、十堰、百色、千阳、万安等一.数词系列一元里、二府坪、三泰街、四端里、五里牌、六堆子、七条巷、八角亭、九仪里、十间头。一路吉祥、二里半、三角塘、四方坪、五堆子、六铺街、七里庙、八条巷、九尾冲、十字横街。百花村、千佛林、万词巷。二.方位系列东庆街、南湖港、西安里、北墙湾、左东园、右石门、上宜园、下大城、中和街。东牌楼、南阳街、西湖桥、北长里、左局街、右局巷、上大城、下宜园、中山里。三.颜色系列青山祠、蓝粉墙、黄泥坑、黑石渡、白果园、碧湘街、乌春巷、红龙庙、赤岗冲、紫湘园。四. 五行系列金钱街、木牌楼、水道巷、火后街、土地坡、金沙里、银盆岭、铜铺街、铁铺巷、锡庆里。五.“岭”字系列金盆岭、银盆岭、阿弥岭、识字岭、留芳岭、燕子岭、伍家岭、窑岭、树木岭、黄土岭。六.“塘”字系列天鹅塘、圭塘、晏家塘、侯家塘、清水塘、东塘。七.古井系列白沙井、鸳鸯井、水风井、丰泉古井、青石井、聚福井、桂花井、彭家井、伍家井、陈家井、洪家井。武汉地名由来火炉之成因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集家嘴的由来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卓刀泉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广埠屯的由来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兰陵路的由来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武汉何以又称"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六渡桥"的民间传说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20 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3564826 2009-06-29 12:50:52 武汉地名由来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 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 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 ,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 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 ,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 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 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 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 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 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 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 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 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 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 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有意思的地名的来历

文章TAG:广东广东东莞东莞元岭广东东莞元岭路水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