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东莞市 > 东莞军转安置房,东莞安置房申请条件

东莞军转安置房,东莞安置房申请条件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2 08:03:19 编辑:东莞生活 手机版

1,东莞安置房申请条件

法律分析: 1、要求是安置房对象为危房困难户和住房特困户。危房困难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申请人具有辖区户口,年满18周岁,符合“一户一宅”的条件,即一户只拥有一处住房,在辖区内没有其他自有房产的。 2、现居住的房屋系申请人且权属清楚,没有产权纠纷;现居住的房屋经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D级并经有关部门确认。 3、具有本市城区常住户口5年以上(符合本市安置条件的军队转业人员不受此限制);4、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无房户是指未享受过福利分房且无私房的家庭,住房困难户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的家庭;5、低收入家庭: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我市上年度城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东莞安置房申请条件

2,2021军转安置资讯军人安置住房的新标准来了

4月1日,军报头条报道,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明确军队安置住房面积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军队安置住房的面积标准、规划设计、强制规范等问题,做了明确。 《通知》2021年1月30日起就已经施行了,又是一个知道即已生效的规定,把满满的福利不声不响地交给大家。 第一个福利,规范了安置住房面积规划计划标准。 《通知》规定住房面积应该如何算,将住房面积一律按照建筑面积规划计算。 一是按照建筑面积来规划。在有效堵塞某些单位、某些部门、某些人员“留空窗”、“留后门”的同时,保障建设规划的公平性、合理性。 二是按照建筑面积来计算。对于已经规划建设好的房子,统一按照建筑面积计算,也可以避免某些人钻政策的空子,以实用面积的名义多占、抢占住房。 三是规范了面积标准。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实质上却通过规范,挤压住房保障的“潜规则”和水份,增大基层人员、普通军官的获得感。 四是实现与国家住房政策的协调。按室内面积计算,是部队特有的经济适用住房的计算方法,给安置房的上市、交流、流转等等,造成了不少障碍。新标准与现行商品房政策相衔接,为后续政策出台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福利,设置新建安置住房面积标准。 《通知》按照新的军官待遇级别对应关系,设置新建安置住房面积标准,注重向基层倾斜,归并减少层级级差。 一方面,设置了新建安置住房面积标准,最小的也有110平方米。相比于原来层级多、差距大、套型复杂的老标准,新标准既适应了新时代群众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也考虑到社会化建设配套的要求,更加的人性化。 另一方面,对应了新的军官待遇级别。即将原来的军、师、旅、团、军士等不同级别安置住房标准,按照新政对应到将、校、军士等不同军衔,最终对应到确定的待遇保障级别,按级别实施保障,实现保障级别的实质化运行。 再一方面,归并减少层级级差。这就意味着在一定面积基础上,安置住房面积标准将更加合理、更加接近,大的用不了、小的不够用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最低110平方米就是一个例证。 还一方面,注重向基层倾斜。意味着在打分或者分配标准上,将设立基层工作、艰苦地区等系数,对基层人员给予相应的优待,实现住房保障效果的最大化。 第三个福利,严格规范技术指标。 《通知》明确的包括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容积率等指标。别小看这些指标,与住房的质量和获得感息息相关。一是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奇葩建筑的出现。毋庸讳言,经济适用房建设时期,一些单位因为长官意志、部门私心等等,利用相对独立的建房权,建设了不少奇葩住房,安居工程成为“危房”工程,暖心工程成为“闹心”工程的不在少数。 规范了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容积率等标准后,消灭了奇葩建筑出现的土壤,最终受益的还是战友们。 二是可以大大提升户型兼容性和住用稳定性。安置住房去部门化、去单位化、去特权化的效果,很大程度就体现在提升户型兼容性和住用稳定性上,不同单位不同标准、不同领导不同风格的现象,不会再出现了。 三是可以充分做好市政、社会化保障的准备。军队住房难以接入市政保障,军队住房不符合城市水电、燃气等保障标准的现象,曾在不同单位长期存在,有些主要靠单位补助来弥补亏空。新标准出台后,将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个福利,推动住房保障更加公正公开公平。 《通知》明确规范的这些方面,都是住房保障里容易出现“猫腻”、容易被开后门的方面。 《通知》对这些内容进行明确规范,并在军报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将原本被搞得错综复杂的安置住房保障工作理清、理顺、理明白,使得军队住房保障暴露在阳光之下,经受大家的监督,将使得住房保障更加公正公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国挡风遮雨的人,更应享有不惧风雨的广厦保障。

2021军转安置资讯军人安置住房的新标准来了

3,2022广东省军转安置政策解读

【 欢迎咨询交流,更多内容关注原创公众号:海阔天高新征程 】 一、接收条件1.进广州市安置条件如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进入广州市安置: 1转业干部原籍是广州市或者从广州市入伍(入伍时常住户口在广州市,但不含院校外市生源分配入伍)的; 2转业干部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在广州市的; 3转业干部配偶已随军到广州市且取得广州市常住户口满2年的; 4转业干部父母身边无子女、或配偶为独生子女且其父母或配偶父母在广州市有常住户口的;未婚的转业干部其父母常住户口在广州市的;未婚或离异的转业干部驻军在广州且比照已婚情形符合配偶随军条件的; 5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军人且在边远艰苦地区(按国人部发〔2006〕61号文件确定的边远一、二、三、四、五、六类地区和国发〔1989〕14号规定的一、二类岛屿范围)工作满10年的转业干部,其父母原籍、入伍地或离退休安置地在广州市的; 6配偶、父母或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在广州市的转业干部,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自主择业的(军龄须满20年);在边远艰苦地区(范围同上)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的;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因战因公致残的。 7夫妇同是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一方的原籍是广州市或从广州市入伍(入伍时常住户口在广州市,但不含院校市外生源分配入伍)的; 8夫妇同为军队干部的,双方或者一方转业,任何一方的部队驻地在广州的; 9具有国家承认的博士学位或者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转业干部,如广州市有单位接收,经报省军转办审批同意的; 10转业干部配偶系广州市作为人才引进到广州市工作,取得广州市常住户口,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配偶已被广州市聘任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 配偶系国家承认的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 配偶系广州市处级以上管理人员。 根据以上条件,可进从化、增城两地安置的转业干部,按属地安置原则,只能在以上两市安置。 【 欢迎咨询交流,更多内容关注原创公众号:海阔天高新征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进入广州市安置: 1计划外移交的; 2担任师级以下(含师级和享受相当级别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职务,年龄超过50周岁的; 3晋升领导职务不满1年、转业当年1月1日以后晋升非领导职务或调整专业技术等级的; 4未达到平时服现役最低年限和任现职最低年限的; 5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6患有严重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7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留党察看期未满的; 8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 9被开除党籍或者受劳动教养丧失干部资格的; 10其它原因不宜作转业安置的。 2.广东省其他地市安置条件参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8号)和《广东省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条件》的规定。 1配偶在广东省地方工作且有广东省常住户口的转业干部,属人才引进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一是配偶已被聘任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二是配偶系国家承认的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三是配偶系处级以上管理人员的。 2转业干部自主择业进广东省安置,其配偶、父母或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性质为2004年2月份以后购房入户的不予接收安置。 3凡转业干部的配偶、父母或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性质为购房入户的、非正常渠道入户的、投靠入户的,各地市均有限制性措施。深圳市还规定转业干部配偶为婚前深圳常住户口的结婚时间必须满一年。 3.《关于广东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军转〔2004〕26号)规定: 1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配偶出生地且有常住户口;配偶随军前或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配偶已随军到当地且取得当地常住户口;配偶在当地有正式工作(符合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调动、录用等规定,手续齐备)且取得当地常住户口。 2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在地安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父母或者配偶父母世居地且有常住户口;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因工作调动(符合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调动、录用等规定,手续齐备)取得当地常住户口;父母或者配偶父母离、退休异地安置取得当地常住户口。 3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到本人子女常住户口在地安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子女出生地且有常住户口中;子女在当地有正式工作(符合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调动、录用等规定,手续齐备)且取得当地常住户口;子女因父母工作调动随调(迁)到父母现工作地取得当地常住户口。 二、安置办法计划安置方面 广东省军转安置区域设置主要分省直和21地市,当前安置形式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全省统一组织进行的营以下转业干部考试录取方式(深圳市除外),即对营以下转业干部在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的基础上,采取统一公示岗位、统一网上报名、全省统一考试,网上统一录取的方式,避免了多头考试、层层考试、反复考试,考试结果与录取脱钩的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二是省直系统对副团以上(含技术九级以上)转业干部实行网上选调方式,即在广东省军转安置工作信息平台上公布军转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经历、奖惩情况和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安排岗位、工作性质等,用人单位和军转干部在该平台上互相选择,较好地提高了安置效率,促进了人岗匹配;三是以广州、佛山、珠海、惠州、汕头等地市为代表的“双向”选择加指令性计划安置的方式,即通过召开“双向选择”见面会等的形式,使转业干部和用人单位面对面进行洽谈选择,然后再由军转安置部门根据双选情况、安置计划、用人单位岗位和转业干部优长等因素进行指令性分配,较好地保证了安置任务和安置质量;四是以深圳市为代表的对所有军转干部均通过考试考核选取职位的方式,即由深圳市市直局委办和各区为单位预先拿出接收安置人数和岗位,分营以下和副团以上两个层次进行报考,各接收单位再对考取的人员进行定职定位安置,较好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等原则。自主择业方面 当前广东省除执行中央相关政策外,部分地市(“珠三角”地区和清远、韶关、湛江)发给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差额补贴,差额补贴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珠海、惠州、江门等地市采取与同级别退休公务员平均工资取齐的方式发给差额补贴;二是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清远、韶关、湛江等9地市按自主择业转业干部转业时的职级发给定额差额补贴。三是珠海市从2014年开始不再给新进入珠海安置的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发放差额补贴。 三、审挡材料要求 广东省各地市对转业干部档案审查比较严格,需重点注意的方面有以下二点:一是“双轨制”转业干部必须按照移交方式填写《转业干部审批报告表》,任职栏目中不允许出现即有行政职务又有技术职务的现象。二是对档案中的姓名、出生年月、任职、任职时间、工资档次等如出现不一致或涂改等现象,能更换的必须更换,属原始材料无法更换的必须有师以上单位且具有任免权限的机关进行批注或说明,涂改严重的地方接收单位将拒绝接收。通过以往工作经验看,广东省一般情况正团职满3年的平职虚职或降一职实职安排,不满3年降一职虚职或降两职实职安排;副团职满3年的平职虚职或降一职实职安排,不满3年的降一至两职安排;正营职满3年的一般安排副主任科员,其他安排科员;技术六级、满3年的高级技术职务技术七级的安排非领导职务不低于副调研员,技术七级、满3年的技术八级的安排非领导职务不低于主任科员,不满3年的技术八级或技术九级的安排非领导职务不低于副主任科员,其他安排科员。以上总结的情况不作为安置政策依据,仅供参考。

2022广东省军转安置政策解读

文章TAG:东莞军转安置房东莞军转安置

最近更新